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95年云南武定6.5级地震震源断层的三维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5年武定6.5级地震序列中地震的震源分布、震源机制,从三维空间、时间进程,研究了武定地震的震源断层的空间取向、活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武定地震的震源断层是隐伏在地下的NWW走向直立的右旋走滑断层,与极震区烈度分布一致.虽然有大规模的NS向汤朗——易门活动断裂纵贯震区,武定6.5级主震的发生与它无关.鉴于强震和浅表地质活断层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需要了解地壳的深部构造.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识别地壳深部的震源断层.   相似文献   
22.
邵永新  王俊国 《地震》2008,28(2):108-114
回顾了2006年7月4日文安MS5.1地震前天津市地震局的预测过程。文安地震前,天津及邻近地区曾出现了地震活动及4项地下流体异常。在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三要素的预报上,根据地震活动异常认为地震发生的地点应在天津及邻近地区;根据流体异常认为发生的时间应在7月中旬以前;而根据地震活动和流体异常综合分析认为震级应在ML4.5左右。这种预测结果在天津市地震局文安地震前的周、月会商中均已体现。从预测的结果看,时间、地点预测基本正确,震级有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23.
1830年磁县712级地震是一个活动水平高、持续时间长的强震序列。近年来邯郸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沿磁县地震极震区方向发生的大量小地震。根据对这些小地震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的三维空间分布的分析,认为磁县地震的震源断层是NWW向近于直立的左旋走滑断层,它和磁县地震的等震线、地表破裂带特征相符合。这个例子说明在地震学和地震地质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有可能由历史大地震区内现今小地震的群体特征,推测历史大地震的震源断层空间取向及其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24.
对2005年辽宁6~8月降水实况特征概况及趋势预测进行了回顾与评价,指出了预测成功与不足。并从气候背景、大气环流、海温、太阳黑子、积雪、副热带高压、QBO、热带对流活动等方面,初步分析了造成2005年夏季旱涝分布的可能成因,认为大气内部的动力过程和太阳黑子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5.
Introdu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ismic science,the improvement of observational instruments is prone to produce new parameters and promote rapid growth of seismology.For example,after the global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is established,some studies that could not be made or easily made in the past are now being carried out successively.As a result,analytical studies based on digital data have been made one after another and digital seismology has formed.Up to now,Harvard University has …  相似文献   
26.
2005年辽宁夏季降水预测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辽宁6~8月降水实况特征概况及趋势预测进行了回顾与评价,指出了预测成功与不足。并从气使背景、大气环流、海温、太阳黑子、积雪、副热带高压、CBO、热带对流活动等方面,初步分析了造成2005年夏季旱涝分布的可能成因,认为大气内部的动力过程和太阳黑子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7.
地震改变周围断层的剪切和正应力,现有新的证据支持这种小的应力突变将造成地震活动速度较大变化的假说,应力增加(余震)的地方地震活动速率上升,应力减少的地震速率下降,不管地震活动速率是增加还是减少,随时间都会相继恢复。当应力变化转化为概率变化时,可发现地震灾害受到相互作用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28.
本文给出了1999年9月21台湾集集地震中全岛地表运动的观测记录与空间的依存关系。首次披露了使用强震记录在近源和近震地区所作遥随时间变化的空间地表运动分析,集集地震的二维地表运动是由400多个经绝对时间校正的自由场强震记录重建的,重建的地震波坡可被看作是一种新的观测数据,称其为“三维地震图”,本研究得出的结晶为基三维数字模型的震源与波传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些见解,并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区分地震波是由震源还是由地震构造了产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9.
本文研究了1998年南极板块地震发生背后可能的驱动力,我们首先确定了与相对板块运动调节有关的区域应变速率场,其次确定了与岩石圈重力位能差和南极冰盖消融作用有关的垂直向平均最小偏应力场,我们发现此次地震的机制与根据三板块汇合区内形变扩散带的运动模型推断的应变方向不一致,不能排除由冰消作用引起的应力扰动是此次地震的一个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30.
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发生了6.2级地震,这次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显示出了明显的异常特征,中期预报效果比较成功,对于这次地震没有作出短临预报,这既有地震孕育过程的复杂性和地震预报的高难度问题,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预报技术思路问题。近几年来作者对在北京西北的晋、冀、内蒙古交界地区形成的以地震活动条带为代表的多项地震活动异常给予关注,现反思张北-尚义6.2级地震之前的某些前兆异常现象和预报过程,对于今后的地震预报研究具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