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5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Tonglingarea,whichiscalledtheChineseCopperCapital,isoneofthemostimportantnon-ferrousmetalproducersinChina(e.g.Cu,AuandAg,especiallyCu).ManyresearchershavenotedthatthemetaldepositsarecloselyrelatedtotheMesozoicintrusiverocksinthisarea.Therefore,theTongl…  相似文献   
52.
在75℃和pH=1.04~2.46时采用间歇型实验方法测定了天然白钨矿在HCl溶液中的溶解速率,揭示了溶解反应的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Ca的释放速率随反应时间保持稳定,并随pH降低而增大。W的释放行为则更为复杂,在反应初期与Ca呈一致溶解,之后由于钨酸表面层(中间产物)的形成,W的释放量和释放速率明显下降。这说明白钨矿的溶解作用由早期的表面化学反应转变为化学反应-扩散控制过程,从而导致W、Ca呈不一致溶解。pH越小,不一致溶解出现的时间越早。酸性溶液中白钨矿的溶解速率方程为v=k[H+]n,以W和Ca计算的速率常数k分别为0.65×10-5mol/m2s和1.04×10-5mol/m2s,反应级数n则分别为1.20和1.26。结合他人研究结果,白钨矿的溶解反应相对于H+可能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53.
熊小林  朱金初 《矿物学报》1995,15(4):451-456
本文根据前人关于云母和黄玉的F-OH交换实验成果,分别建立了云母和黄玉的F-OH交换平衡常数方程,并系统阐述了推导这些方程的热力学原理以利用它们来估算云母+黄玉平衡组合形成温度和共存流体组成的方法,最后讨论了这一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4.
沙溪石英闪长玢岩具有高Al2O3,Sr/Y,La/Yb,低Y,Yb,Sr正异常,Eu弱负异常-正异常,表现出与adakite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庐枞火山盆地双庙组粗面玄武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和Nd-Sr同位素组成类似,研究表明:(1)沙溪侵入岩不是由俯冲的洋壳熔融形成,而是由底侵的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该玄武质下地壳的物质来源与双庙组玄武岩的来源相似,都为富集地幔;(2)燕山晚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存在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地壳发生垂向增生,沙溪地区地壳厚度曾大于40km,但白垩纪至现在,沙溪地区地壳明显减薄;(3)沙溪铜(金)矿床不是与大洋板片俯冲有关的斑岩铜(金)矿床,而可能是与底侵的玄武质下地壳熔融有关的斑岩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55.
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岩套(TTG),是地球上最古老(太古宙)陆壳的最主要组成,通常认为是俯冲的玄武质洋壳或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目前,变质玄武岩残留矿物(石榴子石、角闪石、单斜辉石和金红石)与中酸性熔体之间微量元素分配系数的研究相对有限,这对于理解早期大陆壳的起源和生长机制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野外11条勘探线剖面,72个钻孔岩心的地质编录和室内500多块薄片的系统观察,将岩背锡矿围岩蚀变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蚀变带,即黄玉石英化带,绿泥石黄玉石英化带和绢云母石英化带,并对各蚀变带主要蚀变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蚀变岩氟含量很高,热液中氟的存在有利于Sn,W,Cu及REE的迁移和富集,含氟流体是导致蚀变岩Sn,W,Cu的富集和REE含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7.
成矿元素的气相迁移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越来越多的野外观测和实验数据表明,气相对成矿元素的迁移和富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由高温火山气体形成的升华壳和凝结水中富集多种岩浆组分和成矿金属;中低温的地热田水蒸气中也检测到成矿元素;某些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富气体包裹体比共存的盐水包裹体更富集Cu和Au。金属呈简单氯化物或氟化物、硫化物、含氧酸及原子迁移的理论假设低估了400℃以下气体搬运成矿金属的能力,而必须考虑溶剂化作用(水合作用),有关银、金、铜、锡、钼、钨在水热气相中的溶解度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基于实验数据的热力学模拟计算表明,水热气相可运移足够的成矿金属以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浅成热液型和斑岩型矿床。此外,实验也证实砷和硼从液相分配至气相中也与水合作用有关,其气液相间的分配系数随温度和水蒸气的压力增大而增强。无疑地,成矿金属被水热气相搬运的理论对理解金属矿床的形成机理和发展诸如深穿透地球化学的地球气找矿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早中生代的华北北部山脉:来自花岗岩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质历史上何时何地曾经存在过高原或山脉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根据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Sr和Yb)与其形成压力的关系探讨了这种可能性。花岗岩按照Sr和Yb的含量可以分为5类:①埃达克岩(Sr>400×10-6, Yb<2×10-6)、②喜马拉雅型花岗岩(Sr<400×10-6, Yb<2×10-6)、③广西型花岗岩(Sr>400×10-6,Yb>2×10-6)、④浙闽型花岗岩(Sr<400×10-6, Yb>2×10-6)和⑤南岭型花岗岩(Sr<100×10-6, Yb>2×10-6)。其中除了广西型的含义不清楚以外,其他4类花岗岩的差别可能与其形成的深度有关。埃达克岩与残留相榴辉岩平衡,压力通常大于1.5 GPa,相应的地壳厚度超过50 km。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与高压麻粒岩平衡,石榴子石和斜长石是主要的残留相,压力通常在0.8~1.5 GPa之间,相应的地壳厚度在40~50 km之间。浙闽型花岗岩与角闪岩相(斜长石+角闪石)平衡,压力小于0.8 GPa,相当于正常地壳厚度(30~40 km)。南岭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环境,相当于正常或更薄的地壳厚度(30 km或更小)。按照上述标志,根据现有的同位素定年和地球化学资料,在华北北部识别出一个东西向延伸的早中生代的山脉(三叠纪—早侏罗世),称为华北北部山脉。推测该山脉东西长约3000 km,南北宽200~500 km,高度3000~5000 m。山脉大约在早、中三叠世时开始抬升,至晚三叠世达到顶峰,于早侏罗世后垮塌消失,指示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地块碰撞导致的一次强烈的挤压构造和快速的抬升事件。  相似文献   
59.
Many of the Yanshannian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ve rocks related to Cu-Au mineralization in the Eastern Yangtze Block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Al2O3, Sr contents, while low in Y, Yb contents, thus with high Sr/Y, and La/Yb ratios, and variational isotope signatures in particular, e.g. εNd(t) = -11.92-1.96, (143Nd/144Nd)i = 0.5120-0.5125, TDM = 0.70-1.71 Ga,(87Sr/86Sr)i = 0.7043-0.7076.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rocks suggest that: (1) these rocks are geochemically similar to adakite, which might have been stemmed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ickened basaltic lower crust due to basalt underplating; and (2) the high pressure (1.2-4.0 GPa) and high temperature (850-1150℃) surroundings of the lower crust favor both the fluid and adakite-like magma to generation. Not only can the adakite-like magma carry abundant fluid and Cu-Au ore-froming materials, but also can it bring them to the shallow part with ease and contributes to the Cu-Au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60.
钠长花岗岩—H2O—HF体系中流体/熔体间氟的分配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在p=100Mpa,在770℃≤t≤800℃和WF=2%-6%条件下进行了钠长花岗岩-H2O-HF体系液相线附近线体/熔体间氟的分配实验。对淬火玻璃的主要元素和氟含量进行了电子探针测定。用质量平衡法计算了流体中的氟含量,所获得的氟的流体/熔体分配系数DF均不盱1.0随体系氟含量的增加DF有所增大,表明在花岗岩岩浆一热液体系,氟优先进入熔体相,含氟花岗岗岩结晶晚期流体释放阶段残余熔体仍保保持富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