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165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401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基于2010—2018年新疆交通阻断信息,结合气象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法、专家评估法、问卷调查法等,分析了新疆G30、3012、217线高速公路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影响新疆高速公路的气象灾害主要有道路结冰、积雪、暴雨、大雾、大风、沙尘、高温、次生灾害及风吹雪。(2)气象灾害在不同路段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3)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气象灾害最多,以积雪、大雾和道路结冰为主;春季次之,主要为大风、沙尘和道路结冰;夏季以暴雨、大风及次生灾害最为突出;秋季气象灾害相对较少。(4)G30高速公路的大风、阴雾是新疆比较特殊的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962.
土壤碳氮储量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阐明乌拉特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碳氮储量分布与变化规律,利用相关性分析、随机森林与SHAP解释方法确定影响土壤碳氮储量的关键因子。本研究采用可通行路线网格布点法,在保护区内布设61个调查点,采集表层土壤(0~20 cm),测定土壤碳氮储量,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乌拉特梭梭林保护区内土壤全碳和全氮储量在空间上均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点,其中核心区的全碳储量(1429.91 g·m^(-2))显著高于缓冲区(1194.09 g·m^(-2))和试验区(986.36 g·m^(-2));不同区域的全氮储量差异不显著(P>0.05),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分别为76.79、62.39、51.28 g·m^(-2);pH、电导率、梭梭树高度、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和草本生物量在3个区域差异显著(P<0.05)。影响梭梭林保护区表层土壤全碳储量的关键因子为土壤全碳、土壤全氮、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容重、梭梭树高度、植物密度和pH,SHAP分析表明土壤容重、pH与土壤全碳储量呈负相关,其余因子与土壤全碳储量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影响土壤全氮储量的关键因子为土壤全氮、土壤全碳、电导率、容重、土壤含水率、梭梭树高度、植被盖度、碳氮比和植物密度,SHAP分析表明土壤容重、碳氮比与土壤全氮储量呈负相关,其余因子与土壤全氮储量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基于SHAP值计算的平均因子贡献率表明,保护区内较低的植物密度是限制土壤碳氮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同时发现,当梭梭树的平均高度高于2 m时对土壤碳氮储量的贡献有显著提升,因此加强对保护区内梭梭林的管理对提升土壤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