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165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410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鉴于我国目前正面临着本世纪第五个地震活动期,探索地震的发生规律,是个很重要的地学问题。作者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提取了不同分量、不同阶次的区域地磁异常的特征线,并对比了 20 世纪以来大地震( Ms≥60)的分布,发现大地震多数分布在特征线上,特别是交叉点处。说明这些特征线反映了地壳深部构造特征,故对中、长期地震预报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喜马拉雅中段高压麻粒岩变质作用、地球化学与年代学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研究的高压麻粒岩发现于西藏亚东以北约40公里的(Zherger-La)、出露在藏南拆离系(STDS)主构造面下盘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是继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的Nanga Barbat、Namjag Barwa和喜马拉雅中段Khatra & Marina地区、定结地区发现的榴辉岩或高压麻粒岩之后,在青藏高原上新近发现的高压麻粒岩.该麻粒岩呈岩片被包裹于花岗质片麻岩中.麻粒岩记录了两期变质作用,早期矿物组合为Grt+Cpx+Pl+Qz,属麻粒岩相变质产物,矿物成分分析显示早期矿物组合达到了平衡,并且没有表现成分扩散;后期矿物组合为Hbl+Pl+Bio或Opx+Pl,指示了较高温但相对压力较低的麻粒岩相退变变质作用,矿物成分分析和结构显示了退变作用没有达到变质平衡.显微结构可以观察到多组变质反应Grt+Cpx+Qtz=Opx+Pl,Grt+Qtz=Opx+Pl,Grt+Cpx+L=Hbl+Pl+Bio+Mt,和Cpx+L=Hbl+Mt.根据矿物平衡关系,利用Grt-Cpx温度计和Grt-Cpx-Pl-Qz压力计估算的早期变质作用温压为T=780~850℃,P=12~15kbar,相对应的地温梯度16℃~18℃/km.借用Hbl-Pl温度计和A1tot in Hbl压力计估算的晚期变质作用温压为T=730~760℃;P=4~6kbar,相当的地温梯度为38℃~50℃/km.变质作用P-T演化呈等温降压轨迹,指示麻粒岩地体从增厚(或俯冲)地壳到减薄增温(或部分熔融)地壳,进而被快速剥露地表的构造过程.初步的地球化学结果表明高压麻粒岩原岩可能相当于大陆拉斑玄武岩.麻粒岩锆石SHRIMP年代学有两组相对集中的年龄分别为98±5 Ma(5 spots)和17.0±0.3 Ma(13 spots).高压麻粒岩的两期变质作用的温度都在700℃以上,略高于锆石U-Pb同位素体系计时封闭温度,推断17 Ma是高压麻粒岩变质后发生折返,随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剥露冷却的年龄;98.4Ma的测年结果被推测是高压麻粒岩原岩形成的年龄.在喜马拉雅山,高压麻粒岩记录了类似增厚地壳到减薄地壳的转变一方面可能是地壳深部作用机制的转变,另一方面,这种机制与喜马拉雅南坡巨大的降雨量和去顶作用有密切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3.
目前,降水量观測使用标准雨量器,器口一律成水平装置,如果不考虑仪器本身某些性能上导致誤差的因素,以及局部地形地物的某些制約因素,它对于平原地区所测得的成果是有代表性的;对于坡面所  相似文献   
44.
徐新民  黄明烈 《中国岩溶》1986,5(3):195-202
<正> 大庆坪地区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的西南部,地处湘、桂交界的南岭山脉中段,面积约661平方公里,上游广西补给区267平方公里,为湘桂盆地边缘地带的一个以间互状碳酸盐岩为主的溶丘—洼地类型的岩溶汇水盆地,属干旱严重的岩溶区。建国以来,共建地下水利水电工程16处,几乎所有适合开发利用的点均已利用,共获农业灌溉用水7000万立方米,装机约3000千瓦,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区岩溶干旱面貌。   相似文献   
45.
本文根据中国东南部 140个晚中生代火成岩 Rb- Sr等时线年龄匹配的 Isr值 ,勾画了 Isr等值线图。该图与 TDM等值线图有好的对应 ,都在浙闽沿海地区、南岭东段和武夷山北段出现低值区或低值带 ,反映中国东南地壳在晚中生代时期 ,有广泛的地幔物质的加入 ,它们以底侵的形式底垫在中 -下地壳。沿海地区 Isr、TDM的低值区、带受地壳厚度的控制 ,内陆的低值区、带可能与局部应力场导致的拉张减薄有关。浙闽沿海晚中生代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 Rb、Sr、Ba、Th和 Ce富集 ,高场强元素 Nb、Ta、Zr、Hf和重稀土 Y、Yb亏损 ,具有明显的消减带岩浆作用的特征。西太平洋地震层析成像显示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是连续的。在大约 2 0 0 0~ 12 0 0 km深度 ,地幔中正在下沉的古俯冲洋壳明显偏西 ,可能反映那时为低角度俯冲。中国东南部广泛发育的NE- NNE褶皱和断裂构造 ,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的俯冲作用有关。大规模晚中生代岩浆活动之前的陆相沉积 ( T3- J2 )是造山磨拉石建造。上述地质证据均支持消减作用和底侵作用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46.
47.
本文综合野外地质、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对浙赣皖交界区,即江南造山带东段发育的众多新元古代火山—沉积岩系进行了对比研究。从岩石组合及其大地构造含义和火山作用同期异相的观点加以认识.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为该区地层单元的清理和归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
钻孔夯扩挤密复合桩地基和预测钢筋混凝土桩基方案及振动沉管、长螺旋压灌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方案进行了经济、技术、施工、工期等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9.
浙江西裘细碧角斑岩的成因与相关幔源花岗岩类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华南地区广泛分布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花岗质岩石,但前寒武纪花岗岩很少,主要分布于江南地背斜带范围内,其中的一种花岗岩在很多方面与各种成因的后寒武纪花岗岩类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类岩体一般体积不大,化学成分偏中性,并常与大量的富钠  相似文献   
50.
屈智新  温宏利 《岩矿测试》1991,10(2):147-150
本文介绍J-A2500射频发生器的简单工作原理、调试方法和典型故障排除以及使用维修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