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区域地质构造为基础,选取汶川地震前后(2006~2009年)为研究时段,重点分析了安徽省地震学参数扫描与短临前兆异常之间的协调性特征。研究表明,在小震活动发育、控震断裂集中、前兆测项位置敏感的六安-合肥地区地震学参数与前兆异常存在较好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02.
安徽霍山地区断层活动习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霍山地区地震地质调查和研究,发现晚第四纪以来该地区丰富的构造变形现象:盆地边缘断裂构成断层三角面;隆起区发育一系列的北东向断裂,含断层泥;盆地内中更新统中发现多期变形遗迹,共同显示晚第四纪以来构造变形的继承性和统一性.文中结合各观测点变形物质的微观、超微观变形分析和断错物质系统测龄结果分析,对研究区构造新活动期次、断层滑移特性、古地震事件等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结果表明,该区断裂在晚第四纪曾有过多期粘滑活动.最后结合地震层析成像等深部探测成果对研究区地震的深部介质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3.
针对安徽中西部地区目前存在的多项测震学指标异常,重点对比分析了该区域1970年以来三个活动时期的地震活动时空特征。认为本活跃期期间地震活动特征总体上与第四个活动期期间比较类似,但活动水平要低,时间上还将持续1年至1年半左右。  相似文献   
104.
松潘—甘孜地块至四川盆地是整个青藏高原地形梯度最大的地区,自西向东30~50 km范围内存在约4 km的显著地形高差,这可能与松潘—甘孜地块埋深20~25 km处的低阻低速层、地壳至上地幔顶部水平向运动速率随深度增加以及地幔对流拖曳力均有关联.为获得松潘—甘孜地块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现今变形模式,定量评价低阻低速层、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变形对川西高原隆升的影响.本文依据跨龙门山断裂带探测剖面,构建了长300 km、宽104 km的二维有限元接触模型,以1991—2016年GPS观测结果为初始约束,考虑岩石在长时间载荷蠕变作用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低阻低速层蠕变参数、模型西边界和底边界加载条件,共计开展了11项数值模拟实验.将模拟结果与综合多学科、不同时间尺度获得的地表隆升速率进行对比,各项模拟结果横向对比,对松潘—甘孜地块地壳至上地幔顶部现今变形及物质运移模式展开讨论,主要结论如下:(1)松潘—甘孜地块长期稳定、更为客观的最大隆升速率可能为1.4~1.5 mm·a-1;(2)低阻低速层可以作为中下地壳和上地幔物质运移的一个滑移面,构成上地壳与中下地壳的“解耦”带,促进松潘...  相似文献   
105.
<正>2012年1月13日晚,意大利歌诗达邮轮公司的大型豪华邮轮"协和"号从意大利首都罗马附近的奇维塔韦基亚港启航,踏上了为期7天的环绕地中海的旅程,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震惊了4000多名乘客和世界。20点左右,当"协和"号驶入意大利吉利奥岛附近海域时,不幸触礁搁浅。邮轮左侧船身被划出一道70多米长的裂痕,导致船体迅速渗水并开始出现倾斜。船长原本试图驾驶邮轮到附近的浅水区,以便放下救生艇疏散乘客,不过未能成功,船长不得已下令所有乘客和船员穿上救生衣弃船逃生。  相似文献   
106.
气象GPS数据用于形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论证气象GPS观测数据用于地壳形变研究的可行性。本文运用TEQC软件,对安徽气象GPS观测数据进行了质量检测,按照IGS的质量标准给出了质量报告,筛选出了可用于后续解算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GAMIT/GLBOK(版本号10.34)软件,对可用观测数据进行了解算。结果显示站点水平位移分量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与文献四...  相似文献   
107.
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地震综合预报方法来加强地震预报工作,本文在检验多个单项测震学指标预报效能的基础上,根据“九五”攻关的思路,采用R值评分方法,在华东地区分区域对综合概率,图像识别,模糊聚类3种地震综合预报方法的预报效能进行了全时空分析和评估。结果认为:(1)3种综合预报方法在华东地区各区域的R评分值普遍较高,但预报效能各区域仍有差别;(2)每种预报方法在华东地区多个区域及全区均能通过97.5%置信水平下的R0值检验,且较4个单项指标的预报效能有明显提高,可用于实际预报。  相似文献   
108.
赵高祥  汪宏七 《大气科学》1992,16(5):612-621
通过数值模拟,考察了大气气溶胶对AVHRR通道1,2和整个太阳光谱区的行星反照率和地面反照率的影响,并研究了气溶胶对行星反照率和地面反照率之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基于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及断裂构造现有认知,文中构建了包含块体主要边界断裂的二维有限元接触模型,利用1991—2015年长期GPS观测结果,采用"块体加载"方法模拟块体边界带现今的运动,得到了断裂滑动速率和应力分布.结合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对川滇地区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滑动速率分配、传递与应力转换的关联,局部区域正断型震源机制解的构造机制以及红河断裂南、北段地震活动性差异的可能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结论包括:1)东昆仑断裂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左旋走滑由NW向转变为近SN向,断裂强烈转折区吸收了部分走滑分量并转化为应变积累,呈高应力分布特征.2)受小江断裂左旋剪切的影响,红河断裂中南段以右旋走滑兼微弱挤压运动为主,并牵引断裂北段右旋走滑,与金沙江和德钦-中甸断裂共同构成右阶斜列右旋剪切变形带,正断型震源机制解多分布于该变形带的构造拉分区内.3)红河断裂中南段为弱压性,北段呈弱张性,更易破裂,地震活动明显强于中南段.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