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3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赵家湾—欧阳山地区位于阳新岩体的西南缘,目前已发现两个矽卡岩型铜矿床,主要产于阳新岩体主接触带或围岩旁侧的大理岩捕掳体内,控矿地层主要为上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地层。区内NW向断裂和褶皱构造分别控制着阳新岩体的边界和地层的展布,主接触带构造、捕掳体构造和大理岩层间破碎带进一步控制着矿体的具体产出部位和形态。文章在总结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作用,分析了阳新岩体深部岩浆岩演化和浅部侵入成矿过程,讨论了岩浆侵位与矿体组合类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带”找“体”或以“体”找“带”的缺位找矿思路,并指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2.
33.
柔洁  沈军 《内陆地震》2004,18(3):276-280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遥感图像的宏观性解译地震活动的构造背景。该项目主要利用遥感及GIS地理信息软件合成数字遥感图像并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三维地貌影像图,与城市房屋等数字图层叠加,建立与地理图层相连的属性数据库,实现断层与地面建筑关系的实时查询,并对用于构造背景的三维立体模型的显示、可视化飞行技术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在城市活断层研究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4.
沈军  李莹甄  汪一鹏 《中国地震》2004,20(3):229-237
通过对活动断裂定量资料和地震活动性的分析对比,认为完整地震轮回包括特征地震和特征地震之间的次级地震;次级地震的震级与上次特征地震的离逝时间、断裂滑动速率有关;断裂的位移分为产生特征地震的大粘滑和产生次级地震的小粘滑;完整地震轮回中震级一频度关系依然成立;完整地震轮回的能量积累大致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的地震活动性不同;特征地震的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特征地震与次级地震之间的变形分配。基于上述认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关系,用于定量估计地震构造的潜在震级和危险性;并将其初步运用于天山部分地震构造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相似文献   
35.
阜康—吉木萨尔断层是博格达山体与山前冲洪积平原的分界断层,全新世以来仍在活动,山前的冲洪积平原和河流低级阶地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拱曲变形,断层剖面揭示了该断层晚更新世末期有3次古地震事件。断层近地表后倾角变缓,地表的陡坎地形主要是由地层的拱曲变形形成的,反映了断层近地表位错的消减和分配规律。  相似文献   
36.
天山各分区地震活动性与能量积累阶段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莹甄  沈军  王海涛 《中国地震》2005,21(4):496-507
本文研究了天山各地震构造区的地震活动特征与所处能量积累阶段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天山各分区当前地震危险性。初步得到处于不同能量积累阶段的天山不同地震构造区的地震活动特点及其所反映的能量积累状态。认为天山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既受区域构造运动强度的影响,又受地震构造所处的能量积累阶段的影响。对于构造运动非常强烈的地区,正确判断其目前所处能量积累阶段,可以对未来地震震级上限有比较准确的判断;而对现今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地区所处能量积累阶段的判断,可使我们对潜在地震危险有较充分的认识。研究表明,南天山西段各区能量积累水平大都进入中、后期阶段,地震活动水平高,地震危险性明显高于北天山和中天山各区(段)。北天山各分区以及中天山地区能量积累多处于早、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37.
刘勇健  沈军 《广东地质》1996,11(4):67-72
神经网络计算法是模拟人体经络系统活动机理来对客观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新方法。系统介绍了用神经网络法预测单桩沉降的方法,为应用神经网络原理解决工程领域中的难题作了一次新的尝试。根据H.G.Poulos等人的线性弹性理论,应用EBP神经网络计算原理,结合概率论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用桩长径比预测单桩沉降的神经网络模型。总结和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的单桩沉降测试材料,通过单桩沉降的预测值与实  相似文献   
38.
沈军  俞维贤 《中国地震》1997,13(4):366-375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西支断裂的水平位移具有明显的分组性,小量级位移之间具有线性增量关系,东支断裂中段增量为9~12m,南段为8~12m,西支断裂为8~11m。这种线性特征反映了小江东西支断裂具有特征型地震的活动特征,断裂位移的分组性也反映出强震之间的中、小地震和蠕滑运动产生的位移特征。可以用这些增量估计小江断裂带强震的复发周期;同时,通过与强震位移分布的对比来估计次级地震的活动强度。大量级位移之间具有倍数关系,其中,某些具特征量的位移组可能反映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时间域内的断裂位移情况。  相似文献   
39.
位于库尔勒市东部和东北部的油库-造纸厂活动断裂至少长18km,断裂的垂直错距达300-500m,断裂的性质为右旋逆走滑运动。该断裂斜切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开发区内断裂带的影响宽度达100一200m,北部宽,南部稍窄。断裂在晚更新世中晚期曾发生过强烈的钻滑错动。全新世期间断裂处在相对平静的状态,但断裂的局部地段存在着旷动或蠕动现象,其蠕动速率在1mm/a以内。开发区内活动断裂带的分布地段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相似文献   
40.
中国新疆天山博阿断裂晚第四纪右旋走滑运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军  汪一鹏  李莹甄  姜慧  向志勇 《地震地质》2003,25(2):183-194,T001
利用遥感资料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并结合气候地貌事件的分析 ,对斜切北天山、长逾70 0km的博阿断裂 (博罗科努 -阿齐克库都克断裂 )的右旋走滑运动进行了定量研究。该断裂分为西部NW向断裂和东部NWW向断裂。西部NW向断裂长近 2 5 0km ,向西北延伸进入哈萨克斯坦 ,右旋走滑速率可达 5mm/a ;由 4~ 5个断裂段组成 ,其上发育 3~ 4条古地震或历史地震形变带 ,显示具有发生 7.5级地震的能力。东部NWW向断裂右旋走滑速率 1~ 1.4mm/a ;其上发现小规模古地震形变带 ,显示具备发生 7级左右地震的能力。该断裂与山前的逆冲推覆构造之间构成典型的挤压区应变分配形式 ,即在斜向挤压作用下 ,变形分配为山前的逆冲推覆构造和山内的走滑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