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0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奥陶纪笔石体的复杂化及其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陶纪笔石体演化历程经历了四次复杂化事件,研究表明:笔石体复杂化现象的出现和消失与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关系密切,即笔石体的复杂化大致始于最大海泛面上,而终结于海退的开始。  相似文献   
62.
长江三峡地区早古生代多重地层划分与海平面升降事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黄陵穹隆周缘早古生代各纪地层典型剖面的再研究。重新厘定区内若干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及其界线标志。根据层序界面的识别,结合沉积相和生物群特点分析,指出长江三峡地区早古生代时期大致可识别出3个中层序(SME1,SME2和SME3),6个层序组(SSA1,SSA2,SSA3,SSA4,SSA5和SSA6)和21个层序或T-R旋回(海进-海退旋回)此外,基于华南板块早古生代生物古地理演变特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3.
“赫南特阶”和奥陶系—志留系界线的厘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对河北宜昌王家湾,黄花场,分乡以及新近发现的远安苟家垭奥陶系与留志系界线剖面生物地层,层序地层和化学地层的综合研究将该区最晚奥陶纪到最早志留纪的化带自下而上重新厘定为Nankinolithus带,Dicellograptuscomplexus带,Paraorthograptuspacificus带,Normalograptusbohemicus-N.extraordinarius带,Hirna  相似文献   
64.
根据对我国扬子地台中部奥陶纪几丁虫生物地层及其壳壁光性特征和反射率的研究,联系华南及塔里木盆地有关的资料,系统总结了我国奥陶纪、志留纪几丁虫生物组合序列的划分及其对比,探讨了几丁虫的光性特征。指出几丁虫在所切光面上具有各向同性的光性特征,只有反射率而无双反射率;在相同成熟度情况下,几丁虫的随机油浸反射率较笔石高,而较虫牙和疑源类低。通过对几丁虫反射率与同层或邻近层位中所测Ica、笔石反射率,尤其是分散有机质红外光谱分析所获等效镜质组反射率的对比说明,几丁虫的随机反射率R0为104%~170%,>17%~31%和>31%~41%时,分别相当等效镜质组反射率(R0,eq)09%~135%,>135%~22%和22%~30%,依次指示含几丁虫母岩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过成熟早期和过成熟晚期阶段。尽管这个对应关系还需要在今后研究中去进一步证实,但至少说明,几丁虫反射率随有机成熟度增加而增加,对于不含镜质组的晚志留世以前地层来讲,它们可以作为有机质成熟度的指示。  相似文献   
65.
几丁虫的反射率—早古生代有机岩石学的新前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啸风埃特.  BD 《地学前缘》1997,4(3):139-145
根据对我国扬子地台中部奥陶纪几西虫生物地层及其壳壁光性特征和反射率的研究,联系华南及塔里木盆地有关的资料,系统总结了我国奥陶纪,志留纪几丁虫生物组合序列的划分及其对比,探讨了几丁虫的光性特性。指出了几丁虫在所切光面上具有各向同性的光性特征,只有反射率而无双反射率;在相同的成熟度情况下,几丁虫的随机油浸反射率较笔石高,而较虫牙和颖源类低。  相似文献   
66.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单笔石类只出现在志留纪。但近十多年来,世界上除南极洲和南美洲外,在欧洲、非洲北部、亚洲、北美洲、大洋洲,都先后发现了早泥盆世单笔石类。对这些笔石的形态特征、分类演化、地层意义及其分布的认识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广西区测队四分队在钦州板城倒流首次发现了泥盆纪单笔石类。笔者曾于1975年进行了初步的采集和研究,由于构造复杂,化石保存不好,仍感问题不少。为此,1976年10月,笔者与广西区测队姚肇贵、黄作伟,湖南区测队刘义仁又到钦  相似文献   
67.
奥陶纪末期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适应高精度地层对比的需要,特别是对相当于凝缩沉积的黑色笔石页岩相之间对比的需要,在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岩石和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在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附近共识别出3类层序界面:Ⅰ型界面、Ⅱ型界面和一个由δ(^13C)的变化曲线识别出来的位于Tangyagraptus typicus亚带之底的无沉积间断的层序界面。并据此将奥陶系五峰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而依据δ(Ce)的变化规律,又可以将上述2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Psq1-Psq5),从而提高了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68.
全球奥陶系年代地层学的研究—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评述了最近几年全球奥陶系年代地层研究方面的进展与问题。着重讨论了全球奥陶系统一年代地层表中每个统(包括厘定的“阿伦尼克”、“兰维恩—兰得罗”、“卡拉道克”和“阿什极尔”)的范围和可能选择作为划分统和阶的界线标志的生物层或带的位置,指出了当前我国奥陶系年代地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全球奥陶系年代地层划分的原则和趋势以及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在过去10年中所积累的有关资料,提出了我国及全球奥陶系年代地层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69.
汪啸风 《地学前缘》2016,23(6):253-267
岩相、生物区系和构造组合特征的重新研究表明,在我国南方奥陶纪可以识别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构造古地理区,即扬子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区、江南和南秦岭陆棚斜坡过渡相区和华夏陆缘岛弧和边缘盆地相区。前二者应归属于扬子地块;而沉积、生物组合特征以及槽模所指示NW320°的水流方向说明,后者似应归属于华夏地块,而不是华南地块。海南岛作为一个漂移地体,奥陶系可能属于印支地块台缘陆棚相区。年代和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研究表明,我国吉林白山大阳岔小阳桥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剖面发育了完整的、具有广泛对比意义的牙形石和笔石序列,建议以牙形石Cordylodus intermedius的首现取代在分类上有争议且罕见的Iapetognathus fluctivagus,作为全球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划分的生物标志。湖南益阳南坝泥江口剖面保存了完整特马豆克期晚期至弗洛期早期笔石序列,建议用益阳阶取代“道保湾阶”作为我国奥陶系区域年代地层单位,易于与瑞典弗洛阶金钉子剖面对比。对宜昌附近黄花场、分乡、陈家河和普溪河等以及湖南慈利茅草铺大湾组至宝塔组含牙形石碳酸盐岩地层的系统采集和研究表明,大湾组自下而上可以分为上Oepikodus communis、Oepikodus evae (s.s.)、Periodon flabellum、Microzarkodina russica、Baltoniodus triangularis、Baltoniodus navis、B.norrlandicus和Lenodus antivariabilis等8个牙形石生物带,并讨论了它们与相关笔石带的对应关系。随着牙形石Protopederodus liripipus在黄花场和普溪河剖面宝塔组底界之上2~3 m出现以及相应碳同位素偏移,说明在扬子碳酸盐岩台地上奥陶统凯迪阶下界应置于宝塔组下部,与Hamarodus? europaeus牙形石带近底部大致相当或接近。据高分辨率离子探针(SHRIMP-II)锆石U-Pb年龄测定,宜昌岩屋咀晚奥陶世五峰组底部Dicellograptus complexus笔石带之下20 cm所发现斑脱岩夹层的年龄为(448.6±4.8) Ma;而田家场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笔石带顶部斑脱岩夹层的年龄为(446.5±2.1) Ma,暗示宜昌地区五峰组大约经历了5.4 Ma的沉积时间。  相似文献   
70.
海龙类前肢化石标本(YIGM SPC V 0832-2)采自于云南省罗平县新寨一带中三叠统安尼阶(Pelsonian亚阶)关岭组二段顶部.其不仅为海龙类在罗平生物群中的首次发现, 而且为长颈型海龙的最早记录.该海龙类新材料虽然保存不全, 但是仍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桡骨远端两侧边缘平行; 尺骨远端扩展; 11个硬骨化腕骨; 第三掌骨近端内侧缘发育横突; 指式为2-3-4-4-4(?).虽然上述特征尚不足以建立一海龙类新属种, 但是仍然反映了部分海龙类单元在向海洋适应辐射的过程保留有原始爬行类的特征.这些原始特征暗示着部分海龙类可能以营陆生生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