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福建漳州盆地岱山岩—珩坑北西向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岱山岩-珩坑北西向断裂两侧第四纪地层的分布、构造地貌的发育等资料的分析,着重研究了该断裂带第四纪的活动特征,并探讨了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带是一条第四纪以来垂直正断兼具左旋水平走滑的活动断裂,在时间上断裂活动具有多期性;在空间上断裂活动具有迁移性;并在断裂的延伸方向存在差异活动而具有分段性,该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宏观活动性和现今垂直形变活动性明显,1445年在该断裂最具活动的地段发生61/4级地震,表明该断裂现今仍在继续活动,今后仍有发生中强破坏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32.
历史回顾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历史地震记载悠久而丰富,反映了前人对自然现象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其中还包含了不少朴素辩证法或唯物观的推测。这份可贵遗产是一个尚待进一步发掘和利用的宝库。但是,终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它们主要是对现象的片断记录和灾害的宏观描述,而较少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33.
我国的地震地质工作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而提出来的,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下,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本文是在整理中国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由于地震地质的许多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我们只是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便和从事这一工作的同志们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34.
川滇块体的侧向挤出问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汪一鹏  沈军  王琪  熊熊 《地学前缘》2003,10(Z1):188-192
基于活动断裂长期平均滑动速率和GPS观测结果计算所得的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运动矢量图 ,认为青藏高原存在向东侧向挤出 ,但达不到“大陆逃逸”假说所设想的规模。高原挤出的南边界可能由一组断续、分散的右旋走滑断裂承担 ,而不像是连续、单一的喀喇昆仑 -嘉黎 -红河断裂带的样式 ,而且滑动速率较低。川滇地块是高原侧向挤出最突出的块体 ,它向南南东方向较强的挤出可能与川滇地区岩石圈强度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5.
珠江三角洲部分断裂晚第四纪垂直位移速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三角洲地区断裂比较发育 ,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方式皆具有垂直差异运动特征 ,且大多数都呈隐伏状态。文中在对三角洲发育阶段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已有钻孔资料 ,沿断裂两侧寻找位置相互靠近、且能揭露出时代和堆积环境相同的地层层位的一对或多对钻孔进行对比。根据断裂两侧相同层位现今所处海拔高度的差异确定它们沉积以来的垂直位移量 ,再根据该层位的测年数据计算断裂的垂直位移速率。共计算了 5条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垂直位移速率 ,位移速率值为 0 14~0 4 7mm/a  相似文献   
36.
1626年灵丘地震烈度分布特征与阻震构造初步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26年灵丘地震的破坏情况进行了重新考证,着重指出了灵丘地震烈度沿唐河大断裂的高值异常和向西的快速衰减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阻震构造的概念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文章最后指出:唐河大断裂是1626年灵丘地震的阻震构造。  相似文献   
37.
宁夏香山—天景山断裂带晚第四纪强震重复间隔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香山—天景山断裂带晚第四纪的活动性表现为东强西弱。通过开挖探槽,获得的古地震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晚更新世末期事件多而间隔短,全新世时间间隔相对加长;在空间上东段的全新世古地震事件多于西段,古地震震级也以东段为强。从断裂带东段全新世平均滑动速率求出的强震平均重复间隔为2000多年,小于古地震研究得到的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38.
太白维山山前断裂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大量的野外第一手资料,综合解剖了太白维山山前断裂的几何结构,并就其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太白维山山前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表现为正断型,其几何结构和运动特征都有着相同的分段性。我们将其划分为三段,西段结构简单,晚更新世以来无明显活动;中段结构复杂,一直强烈活动;东段活动强度较低。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断裂(中段)的平均滑动速率0.4mm/a,全新世以来达到0.67mm/a,而且这种速率  相似文献   
39.
韩城断裂的活动特征及断裂带古地震遗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对区内的钻探物探资料的分析,对河津拗陷的西北缘控边断裂——韩城断裂的活动性和几何学、运动学等特征进行了探讨。通过断层两侧层状地貌的研究,获得了有关韩城断裂自上新世以来各个时代的运动幅度和速率的基本数据。与此同时,本文还研究了沿断裂带分布的一系列古地震遗迹,指出:韩城断裂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至少发生过一次6—7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  相似文献   
40.
有关塔波尼亚的青藏高原运动学模型的要点及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10多年对青藏高原的野外调查与研究,塔波尼亚提出了青藏高原运动学模型。该文就塔波尼亚的这一模型的主要观点和特色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就若干问题作了评论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