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世纪西北气候可能转型的依据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西北气候是否正在或已经转型不仅是个科学问题,它也与该地区甚至全国的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对西北地区气候转型问题进行了探讨.利用太阳活动周期长度、孢粉及冰芯等资料,在分析了西北气候变化的周期规律后指出,西北气候已经完成了由冷到暖的“转型”;推测西北的“千年湿期”将从22世纪开始;西北东部气候转为湿型可能要发生在2020年以后.  相似文献   
82.
引发1966年邢台地震的地热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范围地温场为背景,结合中小尺度地温场的演变,讨论了1966年邢台地震的发生过程.指出:对邢台地震的4个地热涡的合并及合并后的加强是引发此次地震的基本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对有些地震前兆(如地温),并非距震中愈近愈清楚.强调对时空连续变化要素的长期监测和综合分析是地震预报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3.
汶川巨震与玉树强震地气系统演变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2008年汶川8.0级巨震和2010年玉树7.1级强震之前各月的3.2m地温场和降水场变化,发现它们均符合"强震孕育三步曲"。三步曲的时间点是:干热面积最大月(第一步):2006年8月和2009年6月;应变波始月(第二步):2007年7月和2009年7月;应变弱停月(第三步):2008年3月和2010年3月。2009年11月曾根据已得到的"孕震三步曲"规律,对玉树地震进行了预测,结果发震地点和时间均报错,仅震级报对,显示利用"孕震三步曲"预报地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84.
气候预测探索路上的4+1级台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汤懋苍 《高原气象》1999,18(3):273-279
简要介绍了本所创立的短期气候预测的“地方图方法”36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它已经跨越了四级台阶;选定地温作为主要因子坚持实际预测,转向“地心说”和创建“地气图方法”。剩最后一级台阶-建立短期气候预测的“地球动力学方法”有待不畏艰险,不计名利的后来者去攀登。  相似文献   
85.
中国降雹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冰雹天气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災害。它常常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一直注意与雹災作斗争。近年来,在降雹的气候分析方面国内外都作了不少的研究:1955年吴俊民、翟裕宗两同志根据1951—1954年四年的资料对我国降雹的气候情况也作过一些分析。1957年В. М. Пастух等对苏联境内的冰雹作了详细的讨论。本文企图通过近十年来我国各气象台站的资料,对中国降雹的气候特征作进一步的较全面的气候分析。  相似文献   
86.
After analyzing the mean pressure, dominant wind and temperature data of 40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Mongolia from 1961 to 1990, we reach some conclusions as below: (a) The warm advec-tion in the free atmosphere hardly reaches the ground in the west in winter. Because of thermody-namic differences of various meso- and micro-topography, there are "multi-centers" in the pressurefield, and the dominant wind field is "disordered": the temperatures on the convexi-concave orog-raphy and sun-shady slope are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There is cold advection in the east side,which can reaches the ground and the air pressure field is a "unity". The wind field is dominated bythe west wi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of various slope directions are small, and becomesmaller with height. (b) In summer, the upper control flow (planetary west wind) becomes weak-er, and the orographic air pressure centers in the east develop. Over the windward side of themountain high pressure prevails, and over the lee side low pressure does. These areas becomedeserts for dryness and lack of rainfall. Air temperature in summer can be expressed by latitude,longitude and elevation.  相似文献   
87.
一个改进的汛期降水预报的热力学模式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在地气系统热平衡方程、土壤热传导方程和G.W.Paltridge关于行星大气等效红外辐射温度参数化公式三个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用于汛期(4-9月)降水预报的区域模式。它有效地修正了汤懋苍等提出的“一个长期降水预报的热力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8.
本文提出将深厚高原季风的开始形成作为第四纪开始的标志。它的形成产生了三个后果:1)全球性大变冷;2)非洲变干,人属始现;3)黄土高原的黄土开始堆积。三者几乎是同时发生在2.5—2.4MaB.P,它们都是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度达到平均凝结高度后的必然产物。将此三者合起来作为第四纪的标志,显然比单提一种要合理得多。在青藏高原的扩展过程中,其水平尺度达到斜压大气地转适应的临界尺度时(约37MaB.P.),浅薄高原季风开始出现,它伴随一次全球大变冷。在此之前地球上并无季风。  相似文献   
89.
甘肃河西季节冻结深度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根据甘肃河西1958-2003年17个气象站的土壤冻结上、下限记录和最长连续冻结的初、终日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河西季节冻结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甘肃河西最大冻土冻结深度的变化存在8~10a的周期振荡,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其变化的转折期,反映了甘肃河西冬季气候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变暖的事实.气候成因分析说明,气候变暖对河西季节冻结影响显著.冬季最低气温与甘肃河西季节冻结深度和冻结时间关系密切,特别是冬季地气温差和气温日较差与其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90.
我国105°E以东地区Ms≥5.7级地震的孕震3步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近30年来,我国105°E以东(包括大陆架)Ms≥5.7级地震的震前逐月地温和降水演变特征,可以归纳出震前地气系统演变的共同特征:(1)可将“干热面积”最大月定为孕震3步曲的第一步.未来震级与干热面积有好的相关,最干点的经纬度与震中经纬度有一定的相关;(2)从地温、降水应变波出现到“正多负少”规则恢复可以作为孕震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