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现代黄河三角洲的结构、发育过程和形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代黄河三角洲典型河道——钓口流路的不同钻孔剖面分析,阐明现代黄河三角洲单个流路所形成的三角洲叶片体的沉积物与沉积相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单流路河道的小循环演化规律,划分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发育过程为四个阶段,提出了三角洲的河口坝沉积相间分布的横向沉积序列、主河道型与出汊河道型两个不同的纵向沉积序列及河口坝型与口坝侧湾型两个不同的垂向沉积序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132.
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教育学家、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名誉所长、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技术顾问、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业治铮教授 ,因病医治无效 ,于 2 0 0 3年 1月 3日 2时 10分在南京逝世 ,享年 85岁。业治铮先生是江苏省南京市人 ,1918年 4月11日生。 1937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地质系 ,是年参与成立学生读书会等组织 ,宣传抗日。 1941年9月毕业至 1944年 8月在云南昭通西南矿产测勘处工作。 1944年 9月— 1946年 8月在重庆前中央大学地质系教书。1946— 1949年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州立大学及密苏里大学研究生院学习 ,获硕士学位 …  相似文献   
133.
福建春季降水量场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0—2000年福建春季(2—4月)降水量场资料,分析了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得出的特征向量,以反映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前三种分布型的时间系数与前期北半球500hPa、100hPa月高度距平场和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的分布型分别找出了不同的前期预测信号,以此为预测因子,构建出福建春季降水量场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2001、2002年福建春季降水量场进行试预测,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4.
本文取全省25个代表站1960-1999年5-6月的降水资料和北半球500hPa,北太平洋海温的月平均资料为素材,首先标定降水的异常指数和异常年例,其次应用小波分析,自相关,功率谱和周期分析等方法揭示降水的演变规律。最后分析异常降水的500hPa环流背景和海温特征,所得结果可为我省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35.
The sequence of biocalcarenites occurred on Shidao Island, the highest one among the Xisha Archipelago,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lternation of cross-beddings and parallel beddings, which, owing to the misinterpretation of the sedimentary structures, has caused some controversies.Three kinds of boundary surface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sequence: the first-order boundaries mark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paleosols which is nearly horizontal; the second-order boundaries between dune deposits and interdune deposits, formed by the climbing of the dunes and interdunes under the action of NE-trade wind; and the third-order boundaries of cosets inclining exclusively windward. The dune deposits have well-preserved cross-beddings on a large scale, while the interdune deposits show roughly paralled bedding.In conclusion, the coexistence of the three boundary surfaces and the dune and interdune deposits marks the feature of the eolian biocalcarenites. The eolian deposits started from 3200 yr BP when sea level was low  相似文献   
136.
代军治 《地质学报》2008,82(11):1555-1564
兰家沟钼矿床位于辽宁西部,矿体主要赋存于兰家沟细粒花岗岩岩体内,少部分赋存在细粒花岗岩与粗粒花岗岩的接触部位。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兰家沟花岗岩具高硅(ω(SiO2)=73.65%~77.88%)、富碱(ω(K2O)+ω(Na2O)=5.92%~9.14%)、准铝质(A/CNK=0.99~1.07)特征。P2O5随SiO2含量的增高呈现出降低趋势。REE配分模式图和原始地幔多元素蜘蛛网图显示Th、La、Ce、Nd、Zr、Hf、Y、Yb、Lu和LREE相对富集,而Nb、Ta、Ti、Ba和Sr亏损,Eu为中等负异常(δEu=0.52~0.66)。这些特征表明兰家沟花岗岩在演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属于分异的I型花岗岩,细粒花岗岩和粗粒花岗岩属于同源演化系列。SHRIMP锆石U-Pb测年表明,兰家沟细粒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84.7~196.4)Ma,加权平均年龄为(188.9±1.2)Ma(MSWD=1.03)。花岗岩侵位于早侏罗世,与钼矿化的时间相当。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兰家沟花岗岩的侵位和钼矿化形成于早侏罗世燕辽地区的挤压变形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7.
138.
东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热结构及断面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金昕 《中国科学D辑》1996,26(Z1):13-22
东秦岭岩石圈热结构热状态十分不均匀,沿断面可分成华北地块、北秦岭、南秦岭、扬子地块4大特征,其分界明显,南秦岭为“热区”,北秦岭为“冷区”。商丹断裂带具81.3mW·m~(-2)高热流值,是南北秦岭的分界线,是多期构造运动的活动带,是扬子与华北的缝合带。加里东期扬子向华北俯冲碰撞;印支-燕山期俯冲板片由于“去层状化作用”断开下沉,软流圈上侵,岩石圈土地幔变薄。后因华北岩石圈下部插入扬子俯冲板片中形成穿插构造,商丹断裂带成为现今向南倾的走滑断裂带。中上地壳有不同时期的大规模逆冲推覆体、断块向南叠置;下地壳缩短成“漏头”状下滑,地壳增厚造成东秦岭造山带现今独特复杂的岩石圈五层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39.
设计了一个三维变分同化方案,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和由实况观测反演得到的可降水量资料,运用该变分同化方法改善初始湿度场,并对2003年7月9~10日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①可降水量资料的变分同化对初始湿度场具有较强的调整能力;②同化可降水量后,可以明显地改善模式初始湿度场,能够有效地提高降水模拟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0.
2014年9月至2018年8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该保护区共记录鸟类192种,隶属于18目47科110属;其中,有雀形目鸟类62种,占总种数的32.29%,有非雀形目鸟类130种,占67.71%;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8种,国家"三有"鸟类136种;有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极危(CR)鸟类1种,濒危(EN)鸟类2种,易危(VU)鸟类7种,近危(NT)鸟类11种;在居留型方面,有夏候鸟90种(占46.88%)、旅鸟56种(占29.17%)、留鸟41种(占21.35%)、冬候鸟5种(占2.60%);在区系成分方面,有古北界种142种(占73.96%)、东洋界种17种(占8.85%)、广布种33种(占17.19%);有11种分布型,其中,古北型(占30.21%)、全北型(占17.19%)占一定优势;有6种生态类群,水鸟是主要生态类群,共有90种,占总种数的46.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