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安徽霍山—毛坦厂地区中生代地层层序的厘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来详细填图和专题研究资料 ,对区内中生代地层层序进行了重新厘定 :三尖铺组、凤凰台组、毛坦厂组时代为晚侏罗世 ;响洪甸组、黑石渡组 (晓天组 )时代为早白垩世 ;戚家桥组为晚白垩世。为解决北淮阳东段北麓长期争论不休的红层层序问题 ,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2.
在大别山菖蒲地区新鲜硬玉石英岩逐步退变为片麻岩的变质作用过程中,其岩相学以及地球化学元素发生了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SiO2,FeO,微量元素Ba,Zr,Ga以及稀土元素La,Ce,Pr,Nd,Sm,Eu逐步升高,而TiO2,Na2O,Fe2O3微量元素Rb,Y,Nb以及稀土元素Gd,Tb,Dy,Ho,Er,Tm,Yb则逐步降低。这反映了矿物晶内的元素的迁移以及外来流体的参与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一岩相  相似文献   
33.
大别山北部鹿吐石铺含石榴子石斜长角闪岩早期经历了榴辉岩相及随后的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现主要表现为角闪岩相矿物组合特征。它的全岩+角闪石Rb-Sr等时线年龄为172±3Ma(I=0.706095),代表了角闪岩相阶段的退变质年龄。  相似文献   
34.
大别山东部桐城挂镇地区超高压变质杂岩的变形历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桐城挂镇地区1∶5万地质填图资料表明,超高压变质杂岩经历了四期变形事件:D1变形为榴辉岩相变形,形成时代约212±33Ma,D2为角闪岩相变形,形成时代为200~180Ma,D3为绿片岩相变形,形成时代为137.8±3.2Ma,D4为脆性变形,形成时代为96~112.6Ma。上述资料为阐明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演化模式提供了详实的地质依据和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35.
大别山东段的变质地层格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完成的大别山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大别山的中深变质杂岩解体为变质变形侵入岩和变质表壳岩两部分,但所建立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大多沿用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层名称。与之同期,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发现以来的地质研究也揭示出大别山中深变质岩的主体为正片麻岩,并以变质特征及其构造属性划分出4个构造单元。本文依据前人的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将大别山的变质地层划分为4个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单位,3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论述了它们与区域地质调查所划分的地层单位的对比,以及与4个构造单元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6.
皖南铺岭地区铺岭新元古代铺岭组变火成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变火成岩Si O2含量在49%~52%之间,属于基性岩类,里特曼指数介于3.1~4.7之间,属于钙碱性向碱性过渡,属钙碱性玄武岩类。Rb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亏损,富集U、LREE等元素。皖南铺岭组变玄武岩稀土总量介于(61.07~85.41)×10-6之间,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总体为轻稀土元素略富集的右倾模式,其重稀土元素曲线较平坦。皖南上溪口铺岭组变玄武岩为弧后盆地扩张晚期产物,有一定的岛弧特征,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MORB的特征。  相似文献   
37.
石英C轴组构常常记录递进变形过程中晚期增量变形的构造特征,因而可以通过对大别造山带内岩石中石英C轴组构的分析来确定造山带构造变形历史中的晚期变形事件的运动学特征。本次工作在大别造山带各单元中采集了一系列样品,对其进行石英C轴组构分析。石英C轴组构结果表明,北淮阳带就位于同造山折返第一阶段,其运动型式为上盘向NW的剪切变形;南大别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带与宿松杂岩带就位于同造山折返第二阶段,运动型式表现为上盘向SE的剪切变形;北大别带就位于早白垩世穹状隆升过程中。北大别带在穹状隆升过程中表现为上盘向NW的运动型式,在深部可能存在向NW方向的下地壳物质的塑性流动。  相似文献   
38.
大别山北部超高压变质大理岩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岩石学研究表明 ,大别山北部镁铁 超镁铁质岩带中白云质大理岩至少经历过三期变质阶段 :(1)榴辉岩相峰期变质阶段 ,矿物组合主要为方解石 +白云石 +金红石 +镁橄榄石 +钛 斜硅镁石 +富镁的钛铁矿±文石±石榴子石 ;(2 )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 ,矿物组合主要为方解石 +白云石 +金云母 +镁橄榄石 +透辉石 +钛铁矿 +尖晶石±斜方辉石等 ;(3)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 ,主要矿物组合为方解石 +白云石 +磷灰石 +磁铁矿+榍石等。它的峰期变质矿物组合 ,类似于苏 鲁超高压大理岩 ,形成压力至少大于 2 .5GPa。这进一步证明 ,大别山北部大多数高级变质岩 (包括大理岩等 )都曾经过超高压变质作用 ,应属于印支期扬子俯冲陆壳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9.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是华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迄今为止,报导的超高压变质岩除镁铁、超镁铁质岩石外,主要为火山-沉积岩,然而除上述岩石外,大别山南部出露大量花岗质片麻岩。作者在近期对大别山东南部变质花岗岩岩石学研究中发现:变质花岗岩中含有Gt+Ru+Phe±Acg+Aug±Di+Pl+Na-Amp+Or+Q组合,与钠长石共生的霓石或透辉石可能是早期矿物硬玉或富硬玉质绿辉石退变的,而岩石中石榴石分带特征,即内带以铁铝榴石(43.06%)和钙铝榴石(46.28%)为主,外带则以锰铝榴石(30.40%)和钙铝榴石(35.67%)为主,这些都表明它们是由高压向低压退化变质之产物。因此,变质花岗岩可能早期存在着这样的榴辉岩相峰期矿物组合Jd/omp+Q/CS+Phe+Ru+Gt+Or,这个组合由于后期的压力降低而退变为中低压的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40.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Pb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全岩 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 ,Pb同位素比值 N(2 0 6 Pb) /N (2 0 4 Pb) =16 .773~ 18.339,N (2 0 7Pb) /N (2 0 4 Pb) =15 .346~ 15 .5 16 ,N (2 0 8Pb) /N (2 0 4 Pb) =37.133~ 38.346 ,平均值分别为 17.6 5 ,15 .4 5和 37.81)明显接近于下地壳成分 N(2 0 6 Pb) /N(2 0 4 Pb) ,N(2 0 7Pb) /N(2 0 4 Pb) ,N(2 0 8Pb) /N(2 0 4 Pb)值分别为 17.6 2 ,15 .35和 38.75 ) ,同时 ,北部榴辉岩的 U /Pb比 (0 .0 0 2~ 0 .0 0 9)及 U质量分数 (0 .0 4× 10 - 6 ~ 0 .2 3× 10 - 6 )稍低于下地壳平均值 ,而 Pb质量分数 (6 .72× 10 - 6~ 2 6 .6 4× 10 - 6 )则接近于或略高于地壳平均值 ,但是 ,U/Pb比则明显偏离上地壳平均值、也不同于大别山南部榴辉岩及有关岩石 (较低的 Pb质量分数和较高的 U/Pb比 )。此外 ,考虑到研究区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及 Sr,Nd同位素年代学方面研究已证明它们大多数为印支期扬子陆壳俯冲变质成因。由此进一步表明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原岩大多数应来自于扬子大陆下地壳。这对正确认识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