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81.
"02.6"陕南大暴雨的结构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通过诊断分析发现:(1)“02.6”强降水与6月上旬越赤道气流和季风爆发密切相关,携带大量水汽的偏南气流与冷空气于6月8日交汇在西北地区东部,导致了这次强降水的发生;(2)与暴雨区相联系,存在横越低空急流的经向垂直环流,暴雨区处于该垂直环流的上升支;(3)偏南和偏东气流水汽通道在西北地区东部交汇,水汽的辐合积聚主要在对流层低层和行星边界层内完成;(4)整层的视热源高值区在暴雨区附近呈东北—西南向分布,与切变线走向非常一致,降水产生的凝结潜热释放是强降水区大气的主要热源。同时,在大尺度上升运动区中低层存在一个条件对称不稳定建立的机制,使得在暴雨区,既存在深厚的热力不稳定机制,又存在水汽输入机制和热力不稳定的触发机制,从而形成强暴雨。  相似文献   
282.
2019-06-17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6.0级地震后,双河镇布设了多个地震监测仪器,以获取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地震动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一介质下,60 m高程对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放大可达1~3倍,阿里亚斯强度放大可达2~5倍,同时微地貌的不同可使放大效应具有一定的方向优势;2)在同一高程不同介质条件下,相较于砂...  相似文献   
283.
明渠输水系统的着生藻类异常增殖会淤塞拦污栅,降低明渠输水能力,并增加清理工作压力。目前,有关着生藻类对水动力的响应研究多在天然河流、湖泊中开展野外原型观测,针对混凝土衬砌表面着生藻类的水动力研究仍然少见。由于混凝土基质与泥沙基质的显著差异,着生藻类在衬砌明渠和自然水体中对水动力的响应特性不同。为探究水动力对明渠着生藻类生长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特开展明渠中着生藻类的培养观测及水动力冲刷实验。通过分析着生藻类叶绿素a含量、群落结构、无灰干重、细胞密度等指标,以探究不同基质粗糙度、不同生长阶段的着生藻类对不同水动力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着生藻类建群过程具有3个明显阶段,分别为迟滞期、指数生长期、稳定期;随着流速增大,着生藻类生物量先上升后下降,当流速v>0.6 m/s时,着生藻类的生长被显著抑制;冲刷流速增大至v=0.8 m/s的2天后,着生藻类生物量显著减少,群落多样性下降。在着生藻类建群迟滞期(实验中约3周),该阶段提高流速对着生藻类生物量的冲刷剥离效果最明显;基质粗糙度越小,着生藻类建群迟滞期越长,通过水力冲刷的除藻效果越明显。本研究探索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明渠着生藻类的响应规律,有...  相似文献   
284.
测量中病态问题的一种迭代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病态性问题在测量数据处理领域是常见的,具有许多种解算方法。迭代法是其中的一种。通过分析病态矩阵的性质,基于谱修正迭代法,构造了一种迭代算法,实例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提高了迭代速度,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85.
强震中下软上硬坡体同震崩塌发育, 为了揭示这类坡体地震动的响应特征, 在珙县五同村安置了强震监测仪, 对斜坡表面和不同岩性的地震动响应进行监测, 并记录到不同方位、不同震中距的2次地震。研究表明: ①地震动响应规律有极强的方向性和距离性。2次地震相距监测站台的方向和距离不同, 使Ms 4.0级地震的峰值加速度和阿里亚斯强度反而比Ms 3.2级地震小。②0~30 Hz的地震波在低地山岭的高陡临空面附近有放大效应。1#监测点的主频小于3#与5#监测点, 3#监测点的主频最高。5#点的幅值范围为0.018~0.055 m/s-2, 3#点幅值范围为0.036~0.087 m/s-2, 3#点相较于5#点, 其三向最高幅值同比放大了1.58~2.0倍。③泥质砂岩的主频为4.8~8.4 Hz, 灰岩的主频为5.5~21.4 Hz, 不同的岩层共振频率不同, 灰岩对地震波的选频放大效应强于泥质砂岩。④地震波在不同高程的山岭斜坡部位具有选择放大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高程越大地形放大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286.
����Bayesian����BP�������GPS�߳�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P?????????????????????????????????????Bayesian?????????BP??????????????????????????GPS??????????????????L-M????????????????????????Bayesian??????BP????????????????????????????????????  相似文献   
287.
分别用四种插值拟合的算法将IGS提供的间隔15min的精密卫星钟差加密到5min和30s,并用德国GFZ(Geo Forschungs Zentrum)数据中心提供的30s的精密卫星钟差作为真值与之比较,分析了四种算法对变化趋势不同的卫星钟差的加密效果,以适合不同特点卫星钟差的算法。  相似文献   
288.
分析了序贯平差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前一期参数平差值的序贯平差的改进算法,简化了计算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89.
造山带穹隆构造记录了陆-陆碰撞及其碰撞后地壳和地表演化过程的信息,是探讨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康巴穹隆位于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的组成部分,其剥露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仍然存在争议。通过对康巴穹隆核部花岗片麻岩开展锆石U-Pb、锆石裂变径迹(ZFT)年代学研究和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康巴穹隆的锆石U-Pb年龄为497.89±1.2Ma,锆石FT年龄(17~11 Ma)明显小于锆石U-Pb结晶年龄,说明这些径迹年龄是岩体冷却抬升形成的。Pecube三维数值模拟对穹窿核部样品的ZFT数据进行反演显示,康巴穹隆核部岩体自中新世以来经历15.9~11.4Ma和ca. 4.2Ma两次快速剥露,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提出第一次快速剥露与藏南拆离系(STDS)的活动有关,第二次快速剥露是对气候变化过程的响应。  相似文献   
2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