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31.
132.
高平市地质灾害与气象条件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平市地质灾害资料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得出:高平市境内的地质灾害种类不同,其地理分布不同,产生的天气背景也不同,掌握规律,做好天气预报,为减少灾害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3.
2003年淮河洪涝与西太副高异常及成因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分析了2003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副高总体偏强、偏西,长时间在24 °N南北2个纬距范围内摆动,导致淮河流域30多天的连续强降水.并对2003年淮河洪涝与西太副高异常及其成因作了初步分析:(1) 南半球中高纬的冷空气活动、90 °E附近越赤道气流偏弱和赤道辐合带偏弱、偏南是造成淮河流域雨带稳定和降水集中的重要原因;(2) 6月下旬~7月上旬亚洲极涡偏强和冷空气活动可能是淮河流域出现强降水又是副高位置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3) 由高低空急流耦合在淮河流域产生持久的上升运动是淮河流域强降水的主要物理机制;(4) 地表潜热释放是使副高加强和维持的主要热力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4.
利用四种插值方法加密IGS网站下载的15 min和30 s卫星钟钟差改正,分别与IGS网站下载的30 s钟差数据以及CODE网站下载的5s钟差数据比较,试验表明,两种加密情况下宜选用线性分段插值。  相似文献   
135.
在GPS定位中,有时需要测站的高精度坐标,为此模糊度的解算和周跳的探测与修复成为关键问题,在周跳探测中,特别是小周跳的探测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本文中利用接收机的双频观测值进行周跳的探测研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这两种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6.
山东省海(咸)水入侵主要有面状、带状、脉状或树枝状和越流等4种入侵方式。气候、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风暴潮是发生海(咸)水入侵的自然因素;地下水超采、上游修建蓄水工程、发展海水养殖、扩建盐田、河道采砂和海岸带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是诱发海(咸)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种防治海(咸)水入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7.
毕伟力  易朝路 《冰川冻土》2016,38(5):1292-1299
近些年,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代、光释光和放射性碳埋藏年代等方法在第四纪冰碛物的年代测定中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对于第四纪冰川沉积物10万年甚至百万年以上的冰碛物样品的埋藏年代和暴露年代,由于方法自身问题或沉积物后期地质地貌过程的改造,使上述方法存在定年方面的挑战.而电子自旋共振(ESR)广泛的测年范围,使其在第四纪样品的测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石英ESR信号的衰退特征已有许多研究进展,但是对于冰碛物中的ESR信号的研究还很少.ESR测年方法由于缺乏测年机理的研究,西方学者和国内一些测年学者对这种方法的定年存有疑虑.因此,我们在典型冰川区开展对冰碛物中石英砂ESR信号变化的机理研究,得到人工研磨可以使ESR信号强度下降到原来值的53%~69%,但并不能使ESR信号完全归零.如果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找出这些残留信号值大小,并予以扣除,将会大大提高ESR冰碛物测年精度.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探求其测年机理,提高测试样品的石英纯度,增强ESR测年信号的精度,使这种方法成为冰碛物交叉测年中独立可信的测年方法之一,为第四纪冰川研究中的老冰碛物的定年提供准确的年代依据.  相似文献   
138.
鉴于GNSS点位误差在大地坐标系和空间直角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公式复杂和参数单位不统一,借助子午圈曲率半径和平行圈半径将大地坐标系下经纬度的角度量误差转换为长度量误差,并推导了形式简单且为正交矩阵的误差转换矩阵。理论和算例证明,该误差转换公式可代替现有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与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之间复杂的误差转换公式。  相似文献   
139.
张威  李媛媛  冯骥  毕伟力  刘鸽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1):1415-1425
湖泊、黄土与古土壤、深海沉积物等连续沉积体的磁化率变化作为环境变化的替代性指标被广泛应用,然而对于非连续、能够反映特定时段气候变化的沉积体,如冰川沉积物的磁化率却较少涉及.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8 个典型冰川发育山地冰碛物磁化率进行研究,并与黄土、湖泊、深海沉积物以及不同区域的表土磁化率进行对比,采用质量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探讨冰碛物的磁化率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山地的冰碛物质量磁化率呈宽幅波动,介于(3.01~1808.80)×10-8 m3·kg-1,平均值147.84×10-8 m3·kg-1;频率磁化率值较低、且波动幅度小,介于0~6.89%,平均值为1.37%.不同时空条件下冰碛物的磁化率特点不同,即不同地点同一冰期磁化率的差异显著;同一地点不同冰期冰碛物的磁化率变化不明显.影响冰碛物磁化率的主导因素是母岩的岩性条件,气候因素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0.
凝结潜热与地表热通量对一次西南低涡暴雨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PSU/NCAR的非静力中尺度MM5V3模式,对2004年9月四川省及重庆市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凝结潜热与地表热通量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凝结加热与地表热通量通过影响中尺度系统环境场的高低空急流、高低层辐合辐散等动力、热力条件,从而影响中尺度系统的发展以及中尺度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