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9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14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9篇 |
大气科学 | 53篇 |
地球物理 | 47篇 |
地质学 | 313篇 |
海洋学 | 24篇 |
综合类 | 27篇 |
自然地理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6篇 |
1976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内蒙古宁城一带出露的道虎沟化石层以产出保存精美的脊椎动物化石而闻名。该化石层的时代最初根据错误报道的热河生物群重要分子的出现而误认为属早白垩世。但是,精确可靠的区域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测年研究,结合古生物学证据,支持该化石层属于中侏罗世的时代推论。然而,新近有些文章提出道虎沟地层层序倒转的论点,从而再次引起关于道虎沟化石层时代问题的争论。本文研究通过回顾和评估各方面有关资料发现并无证据支持道虎沟地层层序倒转的论点。此外,作为道虎沟化石层时代晚于中侏罗世的理论基础的许多推想,逻辑上令人费解,或是自相矛盾,或… 相似文献
42.
43.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侏罗纪地层划分及时代探讨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最近在内蒙古宁城道虎沟村新发现了一些翼龙、蝾螈等重要化石、有关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产生了较大的争论。笔者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和生物地层学资料,讨论了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详尽的区域地层踏勘和实测地层剖面充分显示,道虎沟化石层归属于中侏罗世九龙山组,而不是所谓的义县组;道虎沟化石层与下伏太古宙马鞍山片麻岩而不是土城子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44.
1 引言2001年7月4日,南昆线八渡k343+380~+450段因连日强降雨,发生山体滑坡,路基下沉,原有6根抗滑桩全部失稳,造成铁路中断。为有效治理滑坡以及为设计新抗滑桩提供科学依据,在柳局工务处的组织下,兴义工务段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合作,对原有抗滑桩失效的原因进行了检测分析,对拟建抗滑桩地段的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勘测,达到了预期效果。2 声波测桩及检测结果2 1 声波检测使用CE2001型工程检测仪。该仪器1发2收,频带1~10000Hz,采样为16位,动态范围为120dB,采样间隔可选,最小为2μs,最大记录长度为32K样点,最大记录时程为8s。该仪… 相似文献
45.
应用EOS/MODIS—Terra卫星数据,按照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最大值合成法计算了乌鲁木齐地区2007、2010年生长季逐旬植被NDVI序列,得到植被长势演变图和植被指数分布基础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和南山中山带牧草监测站实测数据,分析了NDVI在乌鲁木齐地区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气温、降水是NDVI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但植被对于气候因子的响应普遍存在滞后性。乌鲁木齐地区NDVI旬最大值总体变化在0.46~0.83范围内。与近10 a中植被长势最好的2007年同期数据比较,2010年春季植被指数比2007年推迟4旬达到0.7以上,表明植被发育期比2007年推迟10~15 d;秋季植被指数7月中旬就出现下降拐点,表明植被发育期比2007年提前4旬进入种子成熟、黄枯期或停止生长。以上结论与南山中山带牧草监测站实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6.
本文给出了6218—6219号双台风和50(27)—50(28)号双台风在相距很近的情况下,相互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罕见现象,并对其发生的原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双台风所处环境流场的反气旋性旋度超过它们的相互作用是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由此可以推测,环境流场对双台风相对运动的影响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47.
48.
49.
王克勤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1991,(7)
故障现象:加“收发高压”后,“手动-自动”开关置于自动位置时,杂波幅度和晶流周期性跳动,即不跟踪。但置于手动位置时,接收机可以工作。检修过程:按接收机的正规调整步骤反复调整,但故障现象依旧。测量插孔3ckz的电压正常,并用示波器检查有脉冲输出,用扫频仪观自频调鉴频曲线也正常,这说明自频调工作基本是正常的。后换磁控管、速调管及自频调混频晶体等仍不见效。后来,取下磁控管与平衡晶体混频器的连接波导,发现其波导内壁上有很多细小的麻点,这说明在这波导内有打火现象。用酒精、绸布反复擦洗其波导并将其装好,自频调跟踪正常。 相似文献
50.
7504号台风形成在我国台湾省东南约400公里的洋面上。与过去一些近海台风类似,这次台风发展很快,从低压环流出现到台风形成,只有一天的时间。从台风编号到登陆我国大陆也只有48小时的间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