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广西金牙金矿含金流体的动力学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广西金牙及右江三叠纪贫地中的众多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均位于三叠纪盆地水下碳酸盐台地的边缘且弧形断裂的预顶部位这一事实,作者在金牙金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于沉积盆地的基础上,对台地边缘区作沉积构造分析和流体动力学分析,应用流体势理论及数字化模拟技术得出;成矿流体在压力下趋于向台地边缘斜坡且弧形断裂的弧顶部位集中。  相似文献   
22.
奇台县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在昌吉州为首家播出,在5年多的风风雨雨中,通过我们的努力,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和成熟,不仅在地方电视节目中形成亮点,而且也是奇台县气象局富民强局的一项支柱产业。奇台县拥有23万多人口,是国家级粮食大县,年产粮食5亿多公斤,约占全疆粮食产量的5%。但由于气候因素,导致种植业结构调整过慢,二、三产业比例过小,年财政收入只有3800多万元,自给率不足20%,地方经济十分困难,每年有1亿多元的工资缺口依赖区、州财政解决。因此,县政府对气象部门的财力投入很少,地方气象事业的发展困难重重。处…  相似文献   
23.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方差分析原理,逐步选取具有生物学和农业气象学意义的因子,进行春小麦产量预报,方法简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产量处理以奇台县 1953—1986年春小麦单产(y)为基本资料,用正交多项式取四项处理,模拟趋势产量。  相似文献   
24.
马勇  童昀  任洁  刘军 《地理科学》2018,38(11):1799-1808
以长江经济带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其时空格局,通过地理探测器筛选其主导驱动因子,基于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模型揭示主导驱动因子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各年份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均呈显著空间正相关,但集聚程度逐年下降;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空间分异格局基本稳定;地理探测器剔除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两个初选因子;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驱动因子作用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环境风险、人地压力、排放强度、信息化水平、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各驱动因子存在特征不同的空间异质性,为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粤东莲花山断裂带是广东省内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分布着塌山、仙水沥和江西坑等中型锡多金属矿床,关于该类矿床的形成机制还存在不同认识.本文在围岩为黑云母糜棱岩和石榴堇青白云母变余糜棱岩的仙水沥和江西坑锡矿床中厘定出了早晚两期锡石:早期锡石呈自形晶粒状产出,局部存在溶蚀结构,与黑云母、长石和石英等矿物共生,环带结构明显,粒径介于0.50~1.8mm;晚期锡石呈半自形-他形晶粒状结构,与石榴子石等变质矿物共生,具有明显的筛孔结构,但无环带发育,粒径介于0.02~0.35mm.锡石原位化学组成分析与U-Pb定年结果显示,早期与晚期锡石的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49.5±1.0)Ma(MSWD=1.6, n=45)和(125.1±2.3)Ma(MSWD=4.5,n=43);早期锡石的形成更可能与高基坪群中酸性火山岩活动有关,而晚期锡石具有相对较高的Ta、Nb、Fe、W含量和明显的稀土四分组效应,是早白垩世晚期的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基于区域地球化学、两期锡石矿物学和U-Pb同位素年代学的综合研究,本文认为莲花山成矿带中生代火山岩明显富集Sn和F,具有较高的锡多金属成矿潜力,并形成了与火山岩活动有关的...  相似文献   
26.
童昀  马勇  刘海猛 《地理学报》2020,75(11):2505-25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剧烈冲击。科学评价中国受新冠疫情短期影响及恢复情况并揭示其时空特征,可为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的经济形势研判和城市恢复提供有力支撑。基于2020年1月13日—4月8日百度迁徙大数据,通过构建恢复指数(RRI)和恢复缺口(RGI)等指标,从多尺度揭示中国受COVID-19疫情短期影响的逐日特征、阶段特征以及时空格局。结果发现:① 疫情未影响春节前返乡迁徙,节后恢复经历恢复停滞期、快速恢复期、平稳恢复期,全国总体恢复程度由恢复停滞期不足20%上升至快速恢复期末60%左右,3月3日开始进入平稳恢复期,恢复指数达70%以上,完全恢复至历史同期水平仍需较长时间。② 疫情对周末和节假日城市间交往活动影响显著,中部和东北地区尤为明显。③ 疫情影响的区域差异性明显,相对恢复程度西部>东部>中部>东北地区。④ 城市间恢复程度差异显著,节后至4月8日呈现南高北低空间格局。结合疫情程度,广州、深圳、重庆处于高确诊高恢复聚类,河北、天津、黑龙江、河南、安徽、湖南处于低确诊低恢复聚类。⑤ 随着疫情有效控制,城市层面恢复缺口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的大规模成片劳动力迁入缺口,转变为国家中心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的点状缺口。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时空大数据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时影响评价方面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通过长时间储层温度下页岩气现场解吸实验,揭示页岩气析出过程中气体赋存状态变换与气体组分及甲烷H、C稳定同位素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与解吸气甲烷C同位素(δ13C1)早期变化幅度较小、后期持续变重的现象不同,甲烷H同位素(δD(CH4))具有先变轻后变重的规律,且在解吸至40%~50%阶段后与δ13C1变重同步。依据δD(CH4)变化规律及页岩含气性、气体渗流特征,可将页岩气析出过程划分为游离气压差渗流、游离气渗流–吸附气解吸扩散共存和吸附气解吸扩散3个阶段:阶段Ⅰ裂隙及基质孔隙中的游离气在压差作用下渗流,产出页岩气的δD(CH4)和δ13C1基本不变;阶段Ⅱ游离气渗流与吸附气解吸扩散共存,质量较轻的12CH4优先脱附,吸附气的补给使产出气体的δD(CH4)显著变轻(变轻4‰~10‰),而δ13C1变轻的现象...  相似文献   
28.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工作组于1963年夏在内蒙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采得一系列狭颅田鼠Microtus gregalis Pallas,其中采自海拉尔河北岸、哈克车站东北谢尔塔拉的5个标本,经研究认为系一新亚种,定名为谢尔塔拉狭颅田鼠,现予描述于下:  相似文献   
29.
碳酸盐岩洞穴充填物及其充填程度的测井判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军  李宗杰  虞兵  柳建华 《中国岩溶》2013,32(2):225-230
近年来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了超亿吨级的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是其非常重要的储层类型之一,而此类储层的有效性取决于洞穴中充填物及充填程度,由于此储层中的洞穴横向变化可延伸至几米甚至几十米,远远超过了仪器的探测深度,因此对它的充填程度及其充填物的有效识别仍是目前待攻关的难题。通过分析不同充填程度、不同充填物的洞穴在常规测井曲线、电成像和阵列声波图像上的响应特征以及交会图分析法来识别洞穴充填物的性质,并结合钻井、录井、试井及地震等方面的识别标志,将洞穴型储层划分为完全充填洞穴储层、半充填以及未充填洞穴储层。   相似文献   
30.
中国旅游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昀  刘海猛  马勇  刘军  张瑞 《地理学报》2021,76(10):2504-2521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背景下,针对旅游经济绿色产业外部性及其空间溢出的科学认识缺乏,论证中国旅游经济能否促进绿色发展并揭示其空间溢出特征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选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作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融合多源数据并利用EBM-GML模型测算并分解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2005—2016年GTFP;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地市尺度下GTFP时空格局及聚类情况;依托空间杜宾模型揭示旅游经济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 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城市GTFP年度均值呈现总体上升态势,但“中部塌陷”特征明显;地市尺度中国GTFP格局与经济版图存在空间错位。② 旅游经济具有良好的绿色发展效应,能够同时促进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进而驱动目的地本地GTFP增长。③ 旅游经济对GTFP存在不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但对绿色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④ 政策上应加强区域内旅游经济联动发展,构建旅游目的地创新溢出机制,推动旅游目的地与邻地产业分工协同发展,打造旅游业深度参与的区域产业生态圈和综合体等,以期强化中国旅游经济对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