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489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基于GIS的采空区煤层气聚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阜新王营矿各煤层采空区情况,根据煤层气游离态的运移规律,利用GIS进行采空区煤层气聚集分析,找出了采空区最易冒落的地区以及煤层气易聚集的地方,为将来开采和利用煤层气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2.
藏南金锑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又称北喜马拉雅成矿带,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康马地区虽处于EW向和SN向断裂交汇的有利成矿位置,但由于海拔高覆盖厚,本区构造控矿规律不明、缺乏有效的勘探方法和可借鉴的找矿范例,这致使找矿工作长期未获突破.近年来,布主金(锑)矿等一批矿床的发现彻底填补了本区的找矿空白.但由于缺乏对矿区断裂带内部组成及其控矿作用的深入认识,布主金(锑)矿的普查勘探工作受到严重制约.本文在详实地质调查基础上,对矿区NW-近EW向和近SN向断裂带内部结构进行了系统剖析,发现两组断裂带均由中部的断层核和外围的破碎带构成.在NW-近EW断裂带,其断层核控制着强揉皱含黄铁矿方解石石英脉型等矿体,而破碎带控制着平直陡倾含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和富毒砂石英脉型矿体.在近SN向断裂带,断层核由劈理化带和角砾岩带组成,几乎不含矿.而破碎带中近顺层节理则控制着发育强褐铁矿化和黏土化的高品位矿体.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建立了布主矿区断裂带形成、发展及控矿的三阶段演化模型.并在此指导下,以地质事实为基础,结合1:1万土壤化探综合异常及围岩蚀变、矿化露头等找矿信息,圈定找矿靶区6处.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靶区进行优选,得到A、B、C级靶区各2个.通过对布主矿区断裂带结构、控矿规律、断裂带演化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和结合化探综合异常的靶区圈定,以期为布主矿区及康马地区矿床成因研究和找矿勘探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53.
近60年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淮河流域1961~2017年夏季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orlet小波、滑动T检验和Lepage检验方法分析了流域夏季降水的周期性特征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夏季降水在大部分时段都具有明显的年际振荡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年代际振荡特征非常突出;流域夏季降水具有2~3a的年际变化周期和18~24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1961~1967年、1997~2006年期间2~3a的短周期振荡非常显著,1990年以后18~24a的周期变得非常明显;在2000年前后,流域33~35°N纬向带状区域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突变现象,突变后与之前相比夏季降水增多了40%~60%;在2009年,流域沿淮河一线以北至35°N范围内再次发生显著的年代际突变现象,突变后降水减少了20%以上,此次年代际突变范围更广也更加显著,其物理成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54.
大直径钻成孔灌注桩在桩基施工中振动影响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探讨大直径钻成孔灌注桩在桩基施工中,当钻机的钻头在坚硬的岩层中钻进时,其对周围建筑物振动影响的监测方法及评价标准,同时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土层质点振动速度的检测技术,以及振害防治措施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55.
近千年温度变化的争议仍在继续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IPCC第三次科学评估报告引用了Mann et al. 在1998年建立的近千年北半球温度变化曲线,说明20世纪的变暖是前所未有的,并以此加强20世纪变暖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这一论点。近来这方面的争议仍在继续,Jones与Mann于2004年发表了长文进行答辩。本文对有关的问题进行评述,这包括:(1)中世纪暖期(MWP)及小冰期(LIA)名词的使用;(2)区域气候代用资料反演气候变化的能力;(3)对20世纪气候变暖的评估。最后对这个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6.
利用延时相机以及3D激光扫描仪等设备,通过水槽实验获得了74组扇面地貌数据,并采用定量化的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精细的沉积学分析,明确了干旱条件下冲积扇的沉积演化过程及其控制的沉积构型。研究表明: (1)干旱条件下冲积扇沉积演化过程中水动力、水流样式、扇体增生规律等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根据这些差异将整个模拟实验分为早期、中期、晚期3个阶段。(2)实验早期,扇体水动力较强,主控沉积作用为片流沉积,根据片流沉积的分布范围,可将其分为整体片流沉积和局部片流沉积。(3)实验中期,扇体中远端水动力及扇面扩大速率均有所减小,主控沉积作用为非限定性水道,主要沉积体为朵体沉积,非限定性水道主要分布在近源端,而朵体主要分布在水道末端的开阔地带。(4)实验晚期,受巨大的扇体影响,水动力进一步减小,主控沉积作用为限定性水道沉积。(5)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具有明显3层结构的干旱条件下冲积扇沉积构型模式,其中底层是片流朵体复合体、中层为非限制性水道与末端朵体复合体、顶层是水道和小型末端朵体复合体。  相似文献   
957.
面向GIS的道路规划成果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东莞市规划道路数据库的构建实例,分析了道路规划成果信息化管理模式,探讨了面向GIS的道路规划成果信息化管理实现及应用  相似文献   
958.
金沙江龙蟠变形体隐伏构造CSAMT探测与解译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蟠变形(岩)体位于金沙江宽谷河段右岸,规模巨大.此处区域主构造线为近SN向的中甸-龙蟠-乔后断裂带,地质构造背景极其复杂.为查清变形体内的隐伏构造,本次运用V6A多功能系统展开了CSAMT法探测研究.通过对CSAMT反演电阻率断面和钻孔、平洞等所获取的工程地质信息的综合解译分析,检验了CSAMT(V6A系统)法在高山峡谷区隐伏构造探测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解译成果全面清晰地揭示了冲江河断裂等在金沙江宽谷河段的展布格局,同时为龙蟠变形体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关键性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959.
数值模拟是地热能开采最重要的手段,然而受地层复杂性、隐蔽性、勘探经费等限制,地热模型具有不确定性,目前对资料价值的分析和讨论较少。详细阐述了利用iTOUGH2软件进行资料价值分析的流程,并结合五点抽注的地热模型设计了监测方案。选定“现有数据”和“预估数据”,确定预测目标最大容差;然后分别对校正和预测两个阶段执行资料价值分析,得 到 各 观 测点的资料价值。结果表明:不同观测类型、不同观测位置的资料价值大小不同,同一资料在不同模型阶段的价值不同;预测温度的容差大于最大容差,可优先考虑在抽水井处增加温度监测。该方法可以为优化监测网提 供 科 学 依 据,不仅适用于地热模型,也 可服务于地下水流和污染物的运移模型。   相似文献   
960.
随着天文技术的进步,天文望远镜系统组件日趋复杂化,望远镜自动控制系统已成为望远镜进行常规观测的核心组成部分。通常执行一个完整的观测计划需要不同设备之间相互配合,协同工作,因此,具有一个高效的底层通信框架是望远镜自动控制系统成功的关键。ZeroMQ是一个高性能的网络通信程序库,提供了多种基础的通信模型,可用于构建复杂的分布式程序,非常适合天文望远镜观测控制这样的分布式、多种通信模式并存和低延迟要求的场合。回顾了在望远镜控制系统中广泛使用的CORBA,DCOM,原生Socket等网络技术,给出了基于ZeroMQ的新一代望远镜自动控制系统通信框架的总体设计,讨论了套接字设计、消息模型设计、序列化等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