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4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682篇
测绘学   278篇
大气科学   513篇
地球物理   366篇
地质学   1478篇
海洋学   369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182篇
自然地理   28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3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5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福建沿岸微硅藻》系厦门大学程兆第、高亚辉、刘师成撰写,海洋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专著(书号ISBN 7-5027-2974-7/Q·92)。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微型硅藻(<20μm)的分类生态研究。作者利用TEM 对厦门港和福建沿岸的微型硅藻进行形态及亚显微结构观察、描述,共记录149种(变种),其中9种是作者订立的新种,10属为我国首次记录。书中附有34个图版298幅电镜照片,可作种类鉴定参考依据;并附151条参考文献和种名索引。样品处理也与国外常规方法不同。对部分经人工室内培养的种类记录了它们的生态特征。图1~4回答了国内长期争论的焦点:采集方法(采水样或用网采)和叶绿素测定或营养盐含量的高低与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72.
为促进台湾海峡及其两岸地学问题的学术交流,推动该区域的国际合作研究,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地球科学部和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于1987年9月1—4日在福州联合举办了“台湾海峡及其两岸地质与地震研讨会”。来自国内外地学界30个单位的专家、学者携带70多篇论文参加了会议,其中50篇在大会和分组会上报告交流。专家、学者们就该区及其邻近海域的大地构造、构造地质、  相似文献   
73.
一、海洋观测方法的发展海洋观测是了解海洋的先行性的工作。目前海洋遥感技术和深潜技术已在飞速发展中。本文仅探讨海洋船舶调查和浮标技术的问题。较早的时期,船用海洋仪器设备的原理大都是采用机械控制、机械计数的方式。近年来,海洋观测手段有飞跃性的发展,人们把非电学量的海洋要素通过传感器转换成电学量,而后由磁带记录起来或用电缆传输到船上实验室进行  相似文献   
74.
在东亚和东南亚第四系对比中,有关的几条界限,本文建议如后。采用Globorotalia 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作为本区海相第四系的下界,其位置大致在古地磁Olduvai亚时的下界,时间约为距今1.9Ma。在南中国海、东海及沿岸地区,发现了以G.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为代表的一系列有意义的生物事件,如Pulleniatina finalis的初现位,Globigerinoides obliquus和Globoquadrina altispira的灭绝位,以及Globorotalia menardii和Pulleniatina obliquloculata壳体旋向的变化。此界限在东亚和东南亚也是相当稳定的。在陆相地层中,以泥河湾组为代表,狭义的泥河湾动物群(相当于晚维拉方动物群)所在地层的底界,其古地磁位置为Olduvai亚时的底界。以此作为陆相第四系的下界,与上述海相第四系底界一致。 以古地磁布容/松山界线作为中更新世和早更新世的界限,其年代为0.73MaB.P.。中国中更新世的标准地层周口店组,其底界恰为布容/松山的转换面,北京猿人的年代为0.60—0.23MaB.P.。在洛川黄土剖面上,布容/松山界线为古土壤S_7的底界。雷琼地区中更新统下部的北海组的底界也是布容/松山界线,所产的玻璃陨石的裂变径迹年龄为0.687—0.733MaB.P.。在黄海,布容/松山界线是第Ⅶ海侵层的顶界。通过岩石地层标志,以及动物群、古人  相似文献   
75.
人体暴露于50kPa以上氧分压的高氧环境中会引起累积性氧中毒,这也称为慢性氧中毒或肺型氧中毒。对于一次性高氧暴露,Wright等建议氧剂量的适宜值为615UPTD(使肺活量平均下降2%),最多不宜大于1425  相似文献   
76.
全新世以来,世界海面大幅度上升,渤海海区发生了明显的海侵,玉木冰期低海面时期的近海广大陆域皆沉溺于海平面以下。辽东湾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及沉积作用速度分布不均匀等因素,海底保存了一部分玉木冰期低海面时期陆地或滨海区的地貌形态及相应的老沉积物的遗迹。它们虽然经过了后期水动力条件及沉积作用的改造,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原始地貌的迹象和某种残留沉积的特征。 关于辽东湾残留地貌和残留沉积的问题,过去曾有报道;本文在以往调査的基础上,结合近期有关资料,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7.
海洋沉积物中痕量BHC、DDT的测定——汽相提取法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沉积物和土壤中有机氯农药BHC(666)、DDT(滴滴涕)含量的测定,目前主要采用振荡提取法,索氏提取法,消煮提取法和柱提取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利用有机溶剂与沉积物样品直接接触,进行固-液分配而提取农药的。这样,只要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沉积有机物质,都可能被有机溶剂提取出来,从而造成了往下  相似文献   
78.
大亚湾的环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79.
80.
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遗址之一的船帆洞中曾生活过两期古人类(40~37 kaBP和30~29 kaBP)。在第一期古人类的文化层中发现的人工石铺地面在我国旧石器考古中属重要发现,对研究末次冰期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对船帆洞沉积物的植硅体分析显示,尖型植硅体和棒型植硅体数量比较占优势,扇型和块状植硅体含量其次,短细胞植硅体形态中鞍型的含量较多。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剖面至下而上划分为5个气候带,气候环境依次为凉干-冷干-冷偏干-凉偏干-温凉偏干。第一期古人类生活于带I底部,为凉干背景下较温暖的气候环境;第二期古人类生活于带Ⅳ上部,为凉偏干背景下较温暖的气候环境。植硅体的变化特征较好地指示了H4和H3事件,分别对应两期文化层。两次Heinrich事件改变了古人类的生存环境,推测是两期古人类离开船帆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