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篇 |
大气科学 | 12篇 |
地球物理 | 21篇 |
地质学 | 55篇 |
海洋学 | 32篇 |
综合类 | 8篇 |
自然地理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库车-天山盆山系统新近纪变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库车-天山盆山系统的新近纪变形表现为盆山边界与盆地内部应力状态的不一致和基底与盖层变形样式的不一致. 对脆性断层产状要素的观测和应力状态恢复表明, 天山南缘带及盆山边界的脆性断层主要反映了NW或NNW向的伸展活动, 而盆地内的脆性断层却记录了NW-SE向的挤压应力状态. 对露头和地震剖面的研究以及理论计算结果表明, 盆山边界的变形以基底块断为特征, 边界正断层和边界上冲断层间的相互运动造成了盆山边界的阶梯式抬升, 并引发了盆地中盖层的重力构造, 先后形成了以三叠系黄山街组页岩和新生界下部膏盐层为滑脱层的断层滑脱褶皱. 相似文献
32.
33.
博格达山北麓褶皱逆冲带是现代地质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古生代和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对于中生代多期构造变形少有关注。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观测和卫星照片解析,结合前人地震剖面,识别出中生代以来博格达山北麓褶皱逆冲带内3期不同的构造变形: 1)是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所引起的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表现为一系列逆冲断层及相关的褶皱; 2)是侏罗纪末-白垩纪初博格达山遭受挤压变形,在山前形成宽缓的褶皱; 3)是博格达三叠纪末-侏罗纪初的构造变形,可能对应于博格达山的初始隆起,这期构造变形表现为博格达山北麓上二叠统的强烈褶皱变形。这些结果表明博格达山的隆升具有多期次的特点,主要受亚洲板块南缘不同时期小陆块碰撞的控制。 相似文献
34.
扬子地块东南缘多期构造变形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地块的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约束着古生代海相油气成藏,而扬子地块东南缘的构造变形特征是理解整个扬子地块构造变形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武夷、云开和肇庆地区的构造特征研究,初步划分出扬子地块东南缘的三期重要变形①早古生代末期云开地区NW向剪切变形,武夷山地区ESE向剪切变形;②中生代早期云开、肇庆地区NE向逆冲推覆作用;③中生代晚期武夷山地区的脆性构造变形.在重新认识区内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对其动力学作了初步探讨.这些认识有助于今后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含油气远景的评价. 相似文献
35.
36.
雪峰山主体地处湖南省境内,位于华南板块的中心区域,是一条典型的陆内造山带.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我们将其分为3个构造单元:西部外区,主要以大型箱状褶皱为主;中部区,与西部区以主逆冲断层相分隔,劈理发育呈扇状,是雪峰山构造带的核心区域,也是变质级别最深、变形最强的区域;东部区,变形集中在脆韧性区域之上,以极性北西构造为... 相似文献
37.
晚新生代天山隆升与库车坳陷构造转换的沉积约束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对库车坳陷库车河剖面不同尺度沉积碎屑组分的系统分析发现 ,晚第三纪以来类磨拉石及其中不稳定碎屑矿物组合开始发育 ,并在中新世后发生显著增加。沉积体系研究表明 ,库车坳陷自白垩纪以来粗粒冲积体系前锋、沉积中心逐步向南迁移 ;但该规律自上新世开始发生了明显转变 ,表现为上新世库车组、上 -更新世西域组冲积体系整体大尺度南移 ,而沉积中心则相对北移 ,盆地北部沉积边界与现存盆山边界大致可以对比 ,并受到南倾同沉积正断裂的控制。对比天山区域构造、古气候演变资料 ,认为上述沉积记录是晚新生代强烈挤压应力作用下天山构造隆升加剧 ,并在上新世以后由于重力作用诱发库车坳陷 -天山浅部构造层伸展、坍塌的结果。对这一构造转换的认识修订了库车坳陷新生代构造调整的序列。 相似文献
38.
39.
40.
依据时南大别超高压带腹地的榴辉岩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和热力学的研究表明,南大别腹地--牛凸岭地区榴辉岩属于低温高压榴辉岩,并未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该地区榴辉岩的共生围岩主要为片岩、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石榴石多为自形-半自形,内含大量的早期矿物包体,峰期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T=360~520℃;P=1.3~2.4GPa.对比南大别超高压榴辉岩形成的变质条件,两者压力差可达0.7GPa,约20km厚的地壳深度缺失.结合构造分析牛凸岭单元更类似于桐城-源潭铺高压块体,推测其属于构造上层部位岩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