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太湖梅梁湾沉积物-水界面氮迁移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用乙炔为抑制剂,气相色谱法测定了1997年夏季太湖梅梁湾口沉积物-水界面的反硝化率和N2O的自然排放率,太湖梅梁湾沉积物的反硝化率为1.4-5.6μmolN2/(m^2.h),N2O的复原斐和率为0.08-0.66μmolN2/(m^2.h),探讨了沉积物-水界面NO^-3的交换动态。指出沉积物内硝化-反硝化作用是太湖湖泊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湖泊水土界面氮交换中,沉积物是具有吸收  相似文献   
22.
太湖大气氮、磷营养元素干湿沉降率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析了2002年7月—2003年6月太湖周边地区太湖站、拖山岛、东山站、无锡、苏州、湖州、常州、金坛等8个站、点大气TN、TP沉降通量和降水化学组成观测资料,测定和计算了水气界面TN、TP的表观总沉降率(RT)、湿沉降率(RW)和干沉降率(RD)。太湖大气TN的年平均RT为4226kg/(km2.a),TP的年平均RT为306kg/(km2.a)。大气TN、TP的年沉降负荷分别占由环湖河道等点污染源输入的N、P总负荷的48.8%和46.2%。指出形成太湖大气TN污染的主要途径是湿沉降,而大气TP污染则主要来自气溶胶等固体物质的干沉降;小雨携带入湖的大气TN、TP污染物通量高于中雨和大雨。TN总沉降率曲线在春季3—5月出现高峰值的现象对太湖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潜在的促进影响。  相似文献   
23.
夏季长江口潮间带CH4、CO2和N2O通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原位静态箱现场采样,对夏季(7月和8月)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3种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界面通量进行了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夏季低潮滩是大气CH4的排放源(40.2 μg/(m2·h)),CO2和N2O的吸收汇(通量值分别为-86.3 mg/(m2·h),-27.6 μg/(m2·h)).7月和8月中潮滩是3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源,CH4日平均排放速率达到6.56 mg/(m2·h),CO2为301 mg/(m2·h),N2O为69.9 μg/(m2·h).温度(气温和不同深度地温)、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以及潮滩植被海三棱藨草和沉积物表层藻类的光合和呼吸是决定CH4、CO2、N2O产生、排放和吸收的主要因素.相关分析表明中潮滩气体排放通量与温度(气温和不同深度地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在低潮滩气体通量与温度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24.
太湖梅梁湾南部水体有机污染物降解表观动力学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机污染是太湖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20℃和30℃恒温振荡条件下,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定量模拟和研究了太湖梅梁湾南部附近水体中,有机污染指标COD(Mn)降解的一级反应过程.应用Arrenius系列公式,分别得到20℃和30℃下的降解速率常数(k20=0.01856d(-1),k30=0.0364d(-1))、表观活化能(Eu=4.9×104J)及指前因子A.提出太湖梅梁湾南部水体COD衰减表达式为:Ct=C0·exp[-1.49×10e7(-4.9×104/RT)t].  相似文献   
25.
太湖梅梁湾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空间分布及光学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3月对太湖梅梁湾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吸收和荧光等光学行为进行研究,并由此探讨了CDOM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浓度在10.48-19.72 mg/L间变化,其均值为13.20±2.79 mg/L;CDOM在280 nm,355 nm和440 nm的吸收系数分别为18.73-31.91 m-1(平均值23.19±4.36 m-1)、4.63-7.14 m-1(平均值5.76±0.91 m-1)、1.45-2.99 m-1(平均值1.92±0.40 m-1);355 nm波长处CDOM的比吸收系数为0.34-0.57 L/(mg·m),平均值0.44±0.06 L/(mg·m);表征CDOM分子大小的比值a(250)/a(365)变化范围为5.05-7.55;355 nm的激发波长、450 nm的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值的变化范围0.79-3 04 nm-1(平均值1.69±0.77 nm-1).CDOM吸收系数、DOC浓度、荧光强度的分析显示CDOM浓度呈现从河口往湾内、湾口递减的趋势.CDOM吸收与DOC浓度的相关性随波长的降低而增加,在短波部分存在明显的正相关.355 nm处的荧光值、DOC浓度与CDOM吸收系分别存在如下显著性正相关关系:Fn(355)=0.692(±0.135)a(355)-2.297(±0.786),a(355)=0.233(±0.061)DOC 2.690(±0.816).280 -500 nm、280-360 nm、360-440 nm指数函数斜率S值分别为13.86±0.91、18.54±1.11、12.93±0.92μm-1,S值与比吸收系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而与a(25)/a(365)值则存在显著的正线性关系.比吸收系数越大,a(250)/a(365)值和S值就越小,对应的CDOM分子量就越大,腐质酸的比例就越高.  相似文献   
26.
应用MODIS影像估测太湖水体悬浮物浓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太湖为研究区域,同步获取悬浮物浓度实测数据、水体反射光谱数据和MODIS卫星影像数据,构建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悬浮物遥感估测模型.为了削弱大气效应,对MODIS影像了进行了粗略大气纠正.通过悬浮物特征光谱分析,将MODIS各敏感波段及波段组合与悬浮物浓度实测值进行相关分析,并应用实测光谱数据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建立半经验反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评价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MODIS影像可以很好地对大型内陆湖泊的悬浮物浓度进行遥感估测.250 m波段2 500 m波段4与1 000 m波段14是探测悬浮物的敏感波段.波段组合上,500 m组合因子r4/r3、r4-r3估测悬浮物含量的精度很高,适于构建反演模型;1 000 m波段8、11、131、4的多元组合也是构建模型的较好选择(R2均不低于0.85).  相似文献   
27.
太湖梅梁湾水动力及相关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3,他引:43  
太湖是位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大型水湖泊,水动力过程和要素对浅水湖泊的环境演化有着复杂和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1998年开展的有关太湖梅梁湾的水动力过程的野外调查结果,总结了梅梁湾在夏季盛行风向条件下湖流特征,发现了梅梁湾在夏季偏南风条件下,表层湖流以顺时针环流为主要特征,但在湾内靠近梁溪河口地区,流场受地形影响而有所不同,反映在叶绿素浓度和总磷、总氮浓度分布上,因受湖流影响较大而富集在梁溪河口周转,即偏  相似文献   
28.
东太湖水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根据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东太湖的水质监测结果,分析了东太湖的水质现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其中TN变化范围0.57-3.91mg/L,平均值1.61 mg/L,NH4 -N变化范围0.01-0.42mg/L,平均值0.14mg/L,NO3--N 变化范围0.044-0.549mg/L,平均值0.16mg/L,而TP平均值为0.103mg/L,与以前的调查结果相比,TN、TP和NH4 -N 均明显增加,CODMn有所下降,水质状况总体较差,但不同水域因其影响因子不同,水质亦有明显差别,湖心区水质最好.目前,东太湖水体总体上处于中富营养状态,部分湖区已达到富营养状态.最后根据东太湖水环境的现状,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