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利用AFLP技术研究条斑紫菜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AFLP技术对11个条斑紫菜品系进行了研究.由16对引物共扩增出778条谱带,其中仅15条为共有谱带,多态位点的比例高达98.07%.日本鹿儿岛,我国的青岛、江苏、浙江等不同地点的野生或栽培条斑紫菜品系之间最近的遗传距离为0.180(两个日本样本之间),最远为0.397(日本样本与江苏样本之间),属于物种内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聚类结果显示日本的样本与青岛的野生样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较高而聚合在一起;浙江野生条斑紫菜与江苏的样本遗传距离相近,聚合在一起.结果表明,我国条斑紫菜的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而且各品系间的遗传距离与其地理间距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2.
利用克拉玛依-瓜达尔友好城市气象站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逐日及逐小时气温、气压、降水、相对湿度、水汽压、风向风速观测资料,对瓜达尔港的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瓜达尔港属热带沙漠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6.9 ℃,最热月为5—7月,最冷月为1月。瓜达尔港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分别为12.5 ℃和6.5 ℃,各季节间气温差异较小。其极端高温达42.7 ℃,极端低温为11.9 ℃。2)瓜达尔港年平均气压为1 009.1 hPa,气压最大值出现在12月和1月,最小值出现在7月,季节差异明显。3)瓜达尔港受制于副热带高压,常年干旱少雨,降水年季之间分布不均,差异明显。2018年年降水量为0.3 mm,集中于冬季;2019年年降水量为67.6 mm,主要集中于秋冬两季。相对湿度和水汽压年均值分别是67.3%和24.3 hPa。4)瓜达尔港年平均风速为2.4 m·s-1,白天风速大于夜晚风速。四季中春季风速偏大,夏季、秋季次之,冬季偏小。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盛行风向除东北风外,还包括西南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是2级风,其次是1级风和3级风,6级以上大风出现频率为0。  相似文献   
43.
当今世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低碳竞争力"也成为提升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由于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其前景广阔,但资源勘查评价、热泵系统设计和施工、地质环境影响监测和市场监管便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地质环境监测网络中目前还没有针对浅层地温能开发的监测点,专家指出,浅层地温能开发切忌盲目推进。  相似文献   
44.
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属于孤立型地震,无法根据地震序列提取更多信息,故将该地震与1967年3月27日河间6.3级地震、1973年12月31日河间5.3级地震合并作为一个整体,与邢台地区部分地震作对比分析。由此总结出文安及附近地区地震的活动特点:①呈NNE和NWW共轭分布;②各次地震的时间间隔大幅增长;③余震频度逐渐降低,衰减逐渐加快;④类型向孤立型地震过渡;⑤宏观烈度均比估算烈度低1度左右;⑥震源机制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45.
通过岩心观测、薄片观察和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陵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浊积岩的岩石类型、粒度特征、沉积构造等特征进行研究.确定研究区岩石类型,通过粒度分析、岩心构造特征、测井相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浊积岩进行识别,划分沉积亚相.在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内的浊积岩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6.
雷川  李红  杨锐  程俊 《古地理学报》2012,14(6):767-776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红雁池南剖面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主要发育浅湖至半深湖背景下的中、薄层深灰色白云岩、灰岩、粉砂岩与中、厚层灰黑色页岩、泥岩互层。白云岩主要由泥晶白云石、铁白云石及少量方解石、高镁方解石组成,富含有机质。白云石粒径约3~10 μm,阴极发光呈现均匀昏暗的砖红色。白云石主要有微球状(直径约5~8 μm)、微簇状(长度约2 μm)及他形(1~10 μm)等3种微形貌。微球状白云石具有显微纹层结构,似为生长纹层,放大至6万倍发现显微纹层是由无数纳米级颗粒构成。他形白云石放大至4万倍发现主要由大量直径约0.25 μm的球状微粒聚集粘结而成,具有微生物矿化的特征。将研究区白云石与现代典型微生物成因白云石相比,其显微形态特征非常相似。研究区白云岩δ13CPDB为1.8‰~13.8‰,δ18OPDB为-12.1‰~-4.1‰,偏高的δ13C可能是产甲烷菌活动引起有机质碳同位素分馏的结果。以上特征表明,芦草沟组具有特殊形貌白云石的沉淀很可能与厌氧微生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
河北省数字地震台网在2013年5月19日至7月15日记录到河北赞皇县发生震群活动,ML-0.9级以上地震229次。震群附近30km之内之前没有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区呈北北东向分布,在其南部存在北西向分支,抵达赞皇附近,发生过少量ML1~2级小震。与较为平静的地震活动背景相比,赞皇震群尤为突出。通过分析震级—频度关系,震群呈现低b值特征;利用振幅比法反演震群ML2级以上11个基本一致的震源机制解,并进一步反演震源区应力场,结果与华北构造应力场完全吻合。结果显示,震群呈北北东方向分布,震源机制也有相应的节面对应,大多数倾向北西西,表明震群为右旋走向滑动。同时,低b值和震源机制一致属于震兆现象,应注意加强赞皇附近区域的震情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48.
孔隙结构是评价页岩储气能力、渗流能力以及是否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关键。以重庆焦石坝J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5块页岩样品开展了有机碳含量、X射线衍射、压汞、氦气孔隙度测定,低温氮吸附、氩离子抛光电镜观察,并结合沥青反射率测定、天然气碳同位素等资料表征页岩孔隙体积、大小和分布特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探讨了孔隙结构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①J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类型主要为无机孔(黏土矿物晶间孔、粒间孔和粒内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②压汞和吸附实验显示页岩孔隙结构相对较复杂,以孔径小于50nm的孔隙为主,微孔提供了大部分的比表面积(约占65%),中孔提供了大部分的比孔容(约占57%),且以四面开放的平行板状孔隙为主,兼有多种其他形态的孔隙;③自白垩纪以来的多次挤压抬升剥蚀过程中,构造应力或温压的变化可能形成了大量微裂缝,沉积环境的差异制约了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的厚度、分布以及有机碳的富集程度;④相关性分析表明,微孔、中孔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与有机碳质量分数关系密切,其中中孔体积和微孔的比表面积表现最明显;黏土矿物和石英质量分数对孔隙结构的影响呈现此消彼长的效果;当Ro<3.0%时,微孔和中孔的比表面积、比孔容与Ro值呈弱的负相关,反之呈现增大趋势,这与过高热演化阶段,生气速率变慢反而制约了纳米级孔隙发育,导致微孔数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49.
以1959—2008年克拉玛依市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法、曼—肯德尔法、最大熵谱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克拉玛依近50 a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克拉玛依春、秋、冬三季及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夏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四季及年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从降水量级来看,R=0.0 mm的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0.1 mm≤R≤4.9 mm、5.0 mm≤R≤9.9 mm、10.0 mm≤R≤24.9 mm、R≥25 mm的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注:R为日降水量)。年降水量以12.9 a、8.3 a、2.9 a为主要周期,1987年为突变点,极端降水事件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0.
页岩孔隙结构及差异性是页岩含气性和产能评价的基础性问题.针对川东南彭水地区五峰组与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结构已有若干研究成果,然而在页岩孔隙结构差异性和有机孔定量特征方面还缺乏研究.利用低温低压氮气吸附测定和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FE-EM)技术,对页岩样品纳米孔隙进行了二维观察与统计以及分形特征计算,研究了3nm至几百nm页岩孔径范围的孔隙结构及其差异性.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有机孔十分发育;氮气吸附测定页岩孔隙形状包含开放型圆筒状、层状结构狭缝状和墨水瓶状等;扫描电镜观察有机孔形态主要有近圆形、椭圆形和多角形等.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孔径大小、形态和数量上.氮气吸附测定表明,五峰组页岩孔隙比表面积和总孔容较龙马溪组大,微孔所占总孔的比例也较高;五峰组页岩孔径相对龙马溪组更细窄.扫描电镜二维图像观察与统计结果表明,五峰组有机孔径以小于3nm为主,形态以多角形为主;龙马溪组有机孔径以小于0nm为主,形态多呈近圆形和椭圆形.五峰组页岩的分形维值大于龙马溪组页岩,说明前者孔隙复杂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