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3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基于2009—2015年广东省河源市新丰江水库库区高精度定位的地震目录(ML≥1.0),划分出大坝—峡谷区的3个北西向小震密集分布带,并依据成丛小震发生在活动断裂面及其附近的原则,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和高斯-牛顿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反演了这3个小震密集带相应的断层及断层面参数,包括断层面的走向、 倾向、 倾角、 长度、 深度和地理位置,获得了大坝区北西向断裂带相关断层的成分及几何形态. 结果显示: 3条断层走向为北西—北北西,与大坝—峡谷区走向基本一致,深度为3—12 km,均为陡峭的活动断层,其长度不超过10 km, 在库区应力场作用下均以走滑为主兼少许垂直错动; 大坝附近为几条断层端点与断层相切点的汇集区,区域应力易集中于此而成为库区地震最活跃的部位. 此外,根据断层反演结果及前人资料,论证了白田—双塘断层为新丰江1962年MS6.1地震的发震构造,并首次发现河源断裂在白田至双塘之间中断了约5 km,中断的断裂构造为白田—双塘断层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2.
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广东化州发生M_S5.2级地震,广东省地震台网中心值班员在速报过程中,发现为同源双震事件且后面的地震震级较大,其后最大的余震也是双震。两次都为典型的同源双震类型,震中位置处于广东、广西交界。基于此次地震的特殊性,对同源双震速报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分析了其地震特征和定位精度,并给出同源双震处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3.
马晓静  康英  杨选 《华南地震》2020,40(2):32-36
基于广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观测报告和连续波形数据,应用双差地震定位算法,对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广东化州M_S5.2地震序列进行重新精确定位。重新定位后结合震源分布和震源机制解发现:发震断层沿NWW方向展布,跨度约3.5 km,破裂深度4~10 km。震后25 h内的余震基本沿断层方向分布,有部分沿破裂面向深处发展。之后的余震有向地表、向北东向发展的趋势,根据震源深度剖面分布判断断层的倾角约75°。与震源机制解的断层形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4.
杨选  马晓静 《华南地震》2023,(4):107-118
2023年2月5日广东三水发生了ML4.0级地震,佛山、广州、深圳等地区有感,有感范围广泛,且震中位于盐矿开采区,因此特别引人关注。通过收集震中800 km范围内质量较高的342个测震记录和410个强震记录,经过人工仔细分析,识别出了967个震相,统计分析发现:所有台站记录都在Sg波之前有丰富的高频成份,有75个台站记录中在Sg波之后出现了周期变化(周期在1.1~1.5 s之间)、毛刺少、振动规则的短周期面波,其持续时间大致在5~20 s之间;面波振幅整体随震中距增大而减小,但在部份台站存在突然增大数倍的现象,最大峰值的视速度约为2.85 km/s,在垂直向比较明显,符合Rg面波的特征;用深度震相sPn测定的震源深度约为3.8±0.39 km,重新修订的震中位置为:经度112.958 3°N,纬度23.271 6°E;初动呈四象限分布,确定的发震构造为走向334.90°,倾角54.04°,滑动角-18.84°,错动类型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少量正断。综合分析认为,这是由长期的抽取卤水采盐活动引起的。采空区的应力变化导致矿体的应力分布发生调整,沿F7断层的应力超过了其承...  相似文献   
35.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安达曼海附近海域发生的9.0级地震和2005年3月28日苏门答腊岛明打威群岛北附近海域的8.7级地震,在构造环境、震级、震源深度、地震类型都相似的情况下,为何前者引发海啸,后者不引发的海啸?对此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9.0级地震发生时,在其震源体附近的两板块相交的海沟两侧陡坡蕴育着滑坡体或和崩塌体(或者两者都有),9.0级地震发生时,强烈的地震波,促使滑坡体的滑动或崩塌体的崩塌,推压和扰动海水,引发诲啸。而8.7级地震发生时、在其震源体附近的两板块相交的海沟两侧陡坡无滑坡体或和崩塌体,或先存滑坡体或崩塌体在9.0级地震发生时已滑坡或崩塌殆尽,当8.7地震发生时,无滑坡体滑动或崩塌体崩塌,不可能对海水有较大的扰动,故不可能引发海啸。  相似文献   
36.
广东及邻区地震的震源机制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康英  杨选  吕金水  陈杏  陈贵美 《中国地震》2005,21(3):320-331
用初动和振幅比的方法求解广东台网运行以来32个3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整理前人求得的83个广东及邻区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分析总结了广东省及邻区的震源机制特征,同时对阳江、新丰江和南澳3个老震区各自的震源机制分别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应力作用方式和性质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地震多数以走滑错动为主,兼具倾滑分量;新丰江水库地震由于水库诱发的特殊性,只有走滑型和正断型的情况;阳江地区出现一些逆断型地震;主压应力P轴优势方向从广西海南的NS向到广东的NWW向,最后表现为粤闽沿海的近E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