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南京下蜀黄土沉积时代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南京附近下蜀黄土中古生物化石鉴定、孢粉分析、古地磁极性事件测定及热释光年龄样品的测试等综合分析,认为下蜀黄土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并提出南京附近的下蜀黄土可与西北洛川黄土对比,大致与洛川黄土剖面中的S_1-S_4段相当。与深海V_(28)-239孔氧同位素对比,下蜀黄土剖面中的上古土壤层与氧同位素5相当;中、下古土壤与氧同位素7相当;底部古土壤与氧同位素9相当。  相似文献   
92.
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日趋严重。随着大气中CO_2含量增加、全球温度上升和夏季风的增强,我国北方的东部和中部,可能出现夏季云量和降水增多,宜在山区边部和丘陵区修建大量碎石暗库,容蓄雨水并调节使用。我国北方的西部,今后降水和高山冰雪资源可能会变得更稀少,不得不依靠从邻近流域调水来补充水源不足  相似文献   
93.
长江三峡坝区河谷深槽的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实地观察,分析三峡工程坝区河谷深槽的地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三峡深槽的成因及其发育年代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三峡坝区河谷深槽是在三峡地区构造抬升过程中,水流顺构造裂隙强裂侵蚀下切而形成的;对深槽堆积物中朽木进行的14C测年表明,三峡深槽的深切侵蚀大约发生在30-40ka BP;(2)三峡深槽的向下深切主要是急流(特别是漩流)携带岩砾对槽底进行研磨,掏蚀作用形成的;三峡坝区坝上深槽中的岩礁和左壁以及坝下深槽的右壁还受到急流携带岩砾的撞击、冲蚀、磨蚀和下沉流的垂向磨蚀作用;坝下深槽的左壁则是发育了深槽之后,由槽壁岩石的减压张裂及其水下的坍塌而拓展形成的;(3)深槽的平面延伸受到纵向裂隙构造的控制,最容易发生强烈深切的位置,则受到横向裂隙与纵向裂隙的受切部位控制;深槽中的深潭向下深切所能达到的深度,主要与局部水势的变化及床底岩石抗蚀强度的差异有关,其深度不受海面高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94.
海面变化是地球科学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对人类有直接和间接影响。海洋学,地质学,生物学和考古学等有关学科都十分重视海面变化研究。近十余年来,由于有关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海面变化的理论如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共“知识陈旧周期”日趋缩短。  相似文献   
95.
全新世海面变化与长江下游近河口段的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6.
关于滨海地带的埋藏槽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达源 《海洋科学》1986,10(5):58-61
随着沿海地带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在沿海地带是纵横交织的埋藏槽谷。这些埋藏槽谷,对沿海地带的工程建设、地面不均匀沉降、地下水资源和部分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航道整治等有重大影响。非洲西海岸的一些金刚石砂矿、阿拉斯加诺姆地区的一些黄金砂矿和我国华南沿海的部分砂矿的成因和分布,都与埋藏槽谷有关。我  相似文献   
97.
杨达源 《海洋科学》1987,11(3):21-24
作者估计,在未来50—lOO年中,世界海面未必会有几米幅度的上升;未来的海面上升在堆积平原海岸地带,将形成宽厚的砂堤,而不会发生大幅度侵陆的海漫。  相似文献   
98.
长江三峡深槽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文章研究长江三峡两个基岩深槽沉积岩砾的岩性组成与粒度特征,深槽底部的砾石成分以深槽基岩崩落蚀余物质为主,深槽的中上部则以长江底流搬运沉积物为主。14C测年数据显示,深槽的发育在3.5万年以前,以侵蚀深切为主,没有留下蚀余堆积;3.5万年以后,仍以侵蚀为主,但已有蚀余为主的岩块堆积;大约2.4万年以来,逐渐有缓慢的冲积砾石堆积;至葛洲坝建成以后,该地发育了比较稳定的冲积砾石层和砂层。看来大约35kaB.P.前后,该地水动力强度发生过重大变化,与施雅风等关于3~4万年前长江上游多雨期研究成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9.
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磁化率曲线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通过对镇江大港剖面地层结构和磁化率曲线特征的分析研究,以及与相邻地区风尘堆积研究成果的比较,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磁化率曲线的波动旋回很好的对应了黄土 -古土壤风尘堆积序列,记录着该区中更新世以来七次大的古气候冷暖旋回。古气候的旋回变化幅度较北方黄土区要小得多,冷期和暖期都存在着频繁的小尺度的气候冷暖波动,可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相比较 但各地下蜀黄土沉积速率和沉积环境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0.
金沙江白鹤滩河段下切速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沙江白鹤滩河段为金沙江上的改向河段,河谷地貌具有强烈深切的特点.文章主要根据该河段所具有的非常特殊的阶地堆积,进行该河段深切地貌过程及其深切速率变化的研究.金沙江白鹤滩河段,近百万年以来的深切幅度及其深切速率要比金沙江其他河段大一些.该河段2.35万年以来的平均深切速率,比4.65万年以来要大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在2.35万年以前该河段曾经有过大量块石为主的堆积充填阶段,之后成为第1级阶地上的堆积物.与此同时,在2.35万年之后的全球末次冰期鼎盛时期,金沙江白鹤滩河段恰恰是强烈侵蚀深切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