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几次强震对甘肃地区地震形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藏高原为目标,采用黏弹性体本构关系建立3D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在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推进、挤压下,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强震对邻近地区的影响.通过降低强震发生位置处单元弹性模量的方法模拟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2008年汶川MS8.0、2010年玉树MS7.1地震,计算了发生这3次MS7.0以上强震后50年内每5年的黏弹性调整过程,讨论了3次强震对祁连地震带及甘东南地区地震形势的影响,尝试开展依据区域应力调整特征判定未来强震危险区的探索试验.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3年岷县漳县M6.6地震震源区及其邻区1999年以来的GPS观测资料,通过应变率动态特征分析、多期次GPS剖面分析和基线变形速率的分析讨论了地震的震前变形特征.GPS速度场和块体应变率表明,汶川地震的发生导致了柴达木地块运动与变形状态发生明显调整,但由于西秦岭北缘等深大断裂的存在,岷-秦地块对其响应不明显;GPS连续应变率显示,在汶川地震引起的区域地壳变形调整过程中岷县漳县地震震源区附近的应变积累速率有减缓的迹象;GPS剖面显示,平行于岷县漳县主破裂带的运动分量对汶川地震响应显著,汶川震后表现为剪切变形速率的增强,而垂直于主破裂带的运动分量则对汶川地震响应不明显;震中周边GPS基线变形速率表明,基线伸缩变化率总体呈现NW向拉张、NE向压缩状态,且拉张量明显小于压缩量.上述地壳变形动态特征表明西秦岭北缘断裂及其附近地区的应变积累水平和断层闭锁程度可能处于较高水平,在岷县漳县地震前该区表现出局部“硬化”迹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动态时变参数多层递阶法的原理及其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具体实施步骤。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系统的时变特性,使内符精度较高,在较小的震级误差范围内一步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因此该方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近几年预报经验的基础上,主要依据地震活动性资料,从分析全球大震活动规律入手,采用概率预测推理方法对一些重要的相关地震事件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可用于中国大陆7级大震预测及趋势估计的中期指标.  相似文献   
15.
南北地震带应力场演变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有限元方法,考虑主要地质构造情况,就粘弹介质状态下南北地震带及其相邻区域的应力场时空演变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了10万零10年累积载荷作用下模型的应力场演变,发现在周边板块不断推挤作用下,当整个南北带的应力松弛趋于稳定后,带上应力场的总体扰动大小取决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菲律宾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共同作用.南北地震带上呈现出的“地震南北呼应”现象,就是区域应力场达到平衡态后,整个南北带对外载荷(板块边界力)作用的总体反应.  相似文献   
16.
青藏块体7级地震相互关系研究初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10年以来缅甸转换构造区、滇西南旋转构造域等区域的7级地震与青藏块体7级地震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青藏块体7级地震之间具有明显的时空关联性;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时间上的成丛性、空间上的迁移性及丛内迁移的有序性;大部分地震丛以缅甸转换构造区或滇西南地区7级以上地震为牵头地震,沿两条路线向南北带及西藏地区迁移,具有较为完整的活动图像。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The MS=8.1 earthquake occurred in west of the Kunlun Pass on November 14, 2001. It is the greatest earthquake occurred in China since the last half of the century and is an important event in recent seismic history of China. Some specialists consider that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area where the earthquake monitoring capability is lowest in Chinese mainland; no striking precursory seismicity was found. The study on the precursory seismicity before the earthquake has not b…  相似文献   
18.
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前小震频度异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建刚  周龙泉  杨立明  代炜 《地震》2009,29(3):19-26
1980年以来青藏块体东北缘共发生26次MS5.0以上地震,其中22次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独立。 通过系统研究这22次中强地震前其邻区小震活动的增强现象,发现有17次中强地震前存在比较明显的小震增强现象。 虽然小震增强现象在多数中强地震前存在,但是利用小震活动的增强对未来中强地震的预测比较困难。 文中结合青藏块体东北缘小震活动的特点,尝试提出根据小震活动空间格局是否改变统计小震频度的方法,并且进行了初步的应用。 结果表明: 利用新方法统计小震的频度更能突出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并且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幅度受空间范围大小的影响不大,能够有效的提取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09年1月1日—2014年6月甘肃省境内所有地震的震相数据,分类拟合计算该地区一维速度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利用少量震级较大地震数据来拟合的速度结果近似于用所有地震拟合结果。拟合得出新模型初步结果后,再从所有地震资料中选定台站包围好、震相标识规范的142个地震,利用Hyposat定位方法来计算莫霍面深度,参考其他模型的莫霍面深度,综合分析后在一定的扰动范围内通过Hyposat批处理程序进行迭代定位,对8 640次计算模型做残差对比,最终选取残差最小模型作为新模型,此模型除部分参数有较小的差别外与甘青模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初步研究(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和检验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及其主要特征,利用甘、青、川、滇、藏等区域台网200余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的波形资料,建立了实时监控技术系统。通过对2012~2014年间青藏块体发生的24次5级以上地震及部分无震区域台站观测的全程实时跟踪、动态监控,检验和验证了临震微波动现象的重现性和客观性,验证了临震微波动现象的频谱、时间、空间、方向性等特征,进一步得出了临震微波动现象可能与地震强度有关,且震级越大,震前出现持续临震微波动的可能性越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