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202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追述了喜马拉雅运动的分期、运动类型和区域特征;分析了该区新构造应力场,对弧形构造、层间滑动断层、地壳缩短和地壳加厚行了讨论;并对该区强震活动特点以及浅源地震的片状散乱分布提出了某些解释和论证。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1976年松潘、平武震群序列,包括8月16日7.2级、8月22日6.7级和8月23日7.2级地震,发生在松潘、阿坝板块的东部边界带——“龙门山褶断带附近的分枝断裂上。地震的发生与板块构造的新活动密切相关。由于四川西部地区有多条板块边界带通过,研究这一问题对探讨强震发生的标志,寻找强震潜在震源区及地震中长期预报都是重要的。下面根据我在川西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1976年唐山7.8级、滦县7.1级、宁河6.9级地震区的发震构造应力场、地震活动、震源机制和烈度分布等资料的分析,认为唐山地震区的地震活动类型为三主震型。  相似文献   
14.
珠穆朗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理华  刘东生 《地质科学》1974,9(3):209-220
这篇关于珠穆朗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简要报导,是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1966-1968年科学考察成果的一部分。常承法、郑锡澜已经阐明了珠穆朗玛峰地区地质构造特征,我们则着重于讨论本区晚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探讨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实际上是对地球上最高大的高原和最年青的山脉近期活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前言多年来,我国科研、教学和生产工作者通过艰苦的劳动,取得了一批可喜的地学研究成果。在运用板块学说解决我国的生产和实践问题方面正在或将要取得更大的成绩。我们试图运用板块学说的观点,在中国大陆上作一初步划分,其目的是为了作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区域构造、发震构造、地震等烈度线、震源机制、地震活动带、大地形变测量、卫星影象解析等资料的分析认为,邢台—河间—唐山是强震活动带,也是一条北东向线性地震构造破裂带。  相似文献   
17.
针对潜艇机动性不高以及传统水面攻击快艇隐蔽性不强的弊端,为使二者优势互补、扬长避短,阐述了一种袖珍水翼突防潜艇的设计构想。从设计构想、结构布局、应用研究等方面对该构想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袖珍水翼突防潜艇的使用与发展价值及潜在的军事战术应用,并指出了当前设计中可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