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理论在3维重建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以青铜塑像为例,对3维重建中外业布设控制点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后期点云处理和纹理粘贴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事实证明,该方法在3维重建中不仅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还能以更经济的方法迅速得到同3维激光扫描相媲美的点云数量,为保护文物的3维重建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的高精度提取可为城市三维表达、城市地形分析、城市建设规划、交通导航等提供数据基础和支撑。本文以合肥市局部城区为试验区,以开源路网、街景图像和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利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初提取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分析、统计分析、几何量测、最小二乘拟合等方法进行粘连分割、缺失处理和交叉口细化等关键处理,构建了多源数据协同的城市道路提取方法,并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城市道路提取方法优于最大似然和面向对象方法,提取总体精度为96.65%,Kappa系数为93.71%,道路宽度偏离标准差为0.03m,特别是对同物异谱、同谱异物及遮挡等造成的信息提取不全问题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成果导向教育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针对"卫星导航定位"课程目标未明确支撑专业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达成度未量化评价、课程教学不能适应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等问题,文中提出基于成果导向理念和混合式教学,通过重设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优化考核方式和修订评价机制等途径,建立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课程教改方案,并在教学中开展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案满足要求,课程目标有效支撑专业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达成度满足预期要求,课程教学满足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研究为建立成果导向、适应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为提升同类高校同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测量平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项目为依托的多源数据案例辅助教学方式,并对其实施过程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从测量与制图能力、多源数据集成能力、数据处理及应用能力3个方面剖析了教学改革效果。结果表明:多源数据案例辅助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锻炼其工程应用能力、提高专业水平,有望为测绘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建筑物是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综合利用LiDAR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数据源中提取建筑物的优势。本文基于面向对象分类理论,利用机载LiDAR数据和GeoEye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多尺度分割的基础上对实验区分类并提取建筑物,进而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实验表明,将LiDAR数据与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结合能够很好地提取建筑物,建筑物提取精度达89.28%。  相似文献   
16.
针对HJ-1B星CCD数据,以内蒙古草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植被指数模型、PROSAIL模型以及热暗点指数模型对研究区草地进行叶面积指数定量估算研究,同时利用LAI-2000获取的实测数据进行反演结果检验。结果显示:复合型植被指数统计模型的R2=0.7,物理模型为0.67;而传统植被指数模型R2仅为0.61。实验表明热暗点植被指数模型比传统植被指数模型更适于进行内蒙古草地LAI定量反演。  相似文献   
17.
新型格网DEM等高线生成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格网DEM数据为基础,生成具有良好保凸性、光滑性、平顺性特征的高质量等高线,已逐渐成为制作等高线图的重点。鉴于现有技术方法在沟道、山脊等地形变化部位生成的等高线中存在生硬、相交、异常闭合等问题,本文以黄土丘陵1:5万不同格网分辨率DEM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DEM格网加密技术的高质量等高线生成方法。实验表明:(1)采用以4×4 DEM格网单元为搜索圆的完全规则样条函数插值法,以可视化时图面0.1 mm的实际距离为加密DEM的格网分辨率值,对DEM格网进行加密处理后生成的等高线具有更为理想的保凸性、光滑性和平顺性特征;(2)对于已知综合尺度的地形,存在最优DEM格网分辨率阈值,若要高质量地再现原始等高线,则实际DEM格网分辨率不得低于最优DEM格网分辨率阈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高速发展,高分辨率地理栅格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地貌、环境、水文等领域,传输与存储海量数据亟需通过数据压缩来解决有限信道容量的制约。本文分析了地理栅格数据特征,并基于数据保真性和压缩即时性原则,提出了融合转换压缩和编码压缩的地理栅格数据两阶段压缩方法,并从精度和效率2个视角构建了两阶段压缩方法的评价方法。利用不同大小的规则格网DEM数据,在集群系统上对两阶段压缩方法的数据保真性和压缩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两阶段压缩方法在数值和地表形态上均有较好的精度,数据保真性高。同时,其压缩率一般在50%以上,解/压速率达到实时层次,能够显著地减少数据传输时间消耗,提高网络传输效率。两阶段压缩方法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可为高性能地学并行计算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地形要素是对地形在地表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控制作用的点、线或面状要素,其合理划分可为城市地形建模提供数据基础。本文在解析城市地形特征和分析现有地形图分类在城市DEM建模中不足的基础上,基于面向对象思想,以城市地形被城市道路网分割为基本原则,构建了城市地形要素分类及表达方法,并以南京市某区1:500地形图为实验数据,进行了相关验证实验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地形要素分类和表达方法能够整体控制并有效表达集几何和语义信息为一体的复杂城市地形,在全局和局部地形上均有较好的建模效果。本文提出的城市地形要素分类及表达方法不但可为地形要素的分析和应用提供基础,也可为城市地形构建模拟、建设规划和分析决策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