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8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敞开体系中,用HF、HNO3和HClO4溶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的15种稀土元素。在高分辨等离子体质谱仪(Element2)上建立了土壤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的ICP-MS分析方法,经土壤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测定的15种稀土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加标回收率为96.5%~114.7%。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但操作简便快速,而且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重现性好等优点,举例说明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  相似文献   
62.
利用WAVEWATCHⅢ海浪模式模拟的1993-2011年中国东部海域19 a冬季逐日海浪场资料以及同期CCMP逐日风场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SVD)的方法分析了冬季中国东部海域海浪场与提前0~5 d的东亚大陆地面风场的关联特征。结果发现:海浪场与提前1 d的地面风场的关联更有意义;SVD第一模态和第二模态分别反映了贝加尔湖以东南下的反气旋式偏北扰动大风(或气旋式偏南扰动大风)和中国东部平原入海的气旋式扰动风场(或反气旋式扰动风场)对中国东部海域海浪的扰动影响。此外,SVD分析还揭示了冬季影响中国东部海域海浪的大风关键区和移动路径;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风关键区从贝加尔湖以东逐步由蒙古南下影响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最后到达中国东部海域。  相似文献   
63.
从海边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HY-20,经鉴定为假单孢菌。通过碳、氮源及初始pH等培养条件试验研究,获得了该菌株生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脲+酵母膏;初始pH值为7~8,温度为30℃,摇床转速130 rad/min,培养时间为72 h,絮凝率可达95%;絮凝剂有效絮凝成分主要存在于分泌物中。  相似文献   
64.
北冰洋海域的水声学研究在冰下通讯、导航定位、目标探测以及海洋环境参数反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研发集成极区冰下浅表层声学监测浮标系统,获取长期连续气-冰-海界面的主要环境参数数据及冰下声学特性信息,是开展冰下水文和声学环境特性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研究了一种极区冰下浅表层声学监测浮标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主要由主控制模块、供电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远程传输模块、远程监控中心五部分组成,通过各个模块的开发与集成测试、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测试、野外试验等,实现了对极区气-冰-海界面主要环境参数以及冰下浅表层声学特性参数数据的持续观测。本系统于2021年8月在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中完成现场应用,在极地低温恶劣环境下运行可靠稳定,实现了包括水声数据在内的极区各项环境观测参数的远程传输。  相似文献   
65.
江苏重点海域绿潮漂移扩散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海域是绿潮灾害的多发海域,本文利用MIKE3模型建立了江苏辐射沙洲重点海域三维水动力模型,并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和率定;在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绿潮漂移扩散模型,对江苏海域绿潮漂移路径进行了模拟并与卫星遥感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模型24 h和48 h模拟结果与卫星遥感图像分析结果较吻合,模型能为江苏海域绿潮的预警预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6.
以芘为唯一碳源,对采自于天津港石油污染区的海水和土壤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分离到1株芘降解菌,经显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的比对及系统发育进化的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施氏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tutzeri,并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对其进行了芘降解性能的测定及降解途径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在...  相似文献   
67.
遥感技术在腾冲西南地区地热资源研究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TM数据,对滇西腾冲西南地区进行地质构造解译,阐明了该区多地热活动的原因.通过对TM6波段热红外异常信息的提取,经构造解译与地热异常分布区的叠加分析,发现了该区地热富集的规律性,提出了地热田的遥感影像模式.据此,预测出腾冲西南地区62处水热活动Ⅰ级异常区.  相似文献   
68.
波浪能发电已成为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波浪能发电功率低,发电系统不稳定,因此对波浪能发电装置的位置及运行状况监控极其重要。本文利用北斗卫星的双向通信,设计了一种监控系统,监测波浪发电系统运行情况,并将信息转至远程监控中心,便于远程监控。实验结果表明,该监控系统能够起到监控作用,优化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69.
70.
0679香山局地大暴雨的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Doppler雷达、地面自动站、Profile垂直风廓线及GPS水汽分布等多种新型探测资料, 对2006年7月9日夜间发生在北京西郊香山附近的局地大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和γ-中尺度强降雨落区形成的动力机理进行了精细分析。对雷达等本地多种探测资料的精细研究表明:地形辐合回波带是造成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地形辐合回波带上中气旋回波块的滚动更迭是大暴雨落区形成的直接原因; 近地面辐合对大暴雨落区强降雨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大暴雨落区形成阶段近地面3种辐合同时存在:平原东南风与山区偏北风风向切变辐合、平原东南风在山脉阻挡作用下的抬升辐合、大暴雨落区中心的γ-中尺度气旋性辐合。研究还表明:山前近地面地形辐合扰动, 向上传播, 引发边界层扰动的动力过程是香山大暴雨落区形成的主要动力源, 而来自东南方向近地面层的暖湿平流为大暴雨提供了有效的水汽和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