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35篇 |
免费 | 937篇 |
国内免费 | 10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34篇 |
大气科学 | 699篇 |
地球物理 | 976篇 |
地质学 | 3280篇 |
海洋学 | 682篇 |
天文学 | 96篇 |
综合类 | 485篇 |
自然地理 | 6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164篇 |
2022年 | 185篇 |
2021年 | 198篇 |
2020年 | 173篇 |
2019年 | 218篇 |
2018年 | 210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166篇 |
2015年 | 213篇 |
2014年 | 269篇 |
2013年 | 225篇 |
2012年 | 267篇 |
2011年 | 271篇 |
2010年 | 242篇 |
2009年 | 226篇 |
2008年 | 214篇 |
2007年 | 201篇 |
2006年 | 218篇 |
2005年 | 207篇 |
2004年 | 200篇 |
2003年 | 217篇 |
2002年 | 178篇 |
2001年 | 198篇 |
2000年 | 172篇 |
1999年 | 164篇 |
1998年 | 226篇 |
1997年 | 203篇 |
1996年 | 224篇 |
1995年 | 213篇 |
1994年 | 182篇 |
1993年 | 156篇 |
1992年 | 173篇 |
1991年 | 155篇 |
1990年 | 134篇 |
1989年 | 97篇 |
1988年 | 58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41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40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32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7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10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利用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相控阵双偏振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对2022年7月15日夜间发生在西安地区一次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短波槽东移、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是此次短时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2)强降水回波为快速移动的带状和和片状强回波,均以积状云降水回波为主,50 dBz以上的强回波上升到7 km高度,为大陆型对流降水。速度图上有中尺度辐合区,有利于强降水的加强及维持。(3)强降水期间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值为1.5~2.8 dB,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值为1.0~9.0(°)/km,且在强回波前沿KDP集中在2~7(°)/km,说明雨滴直径大且数密度相当大。当KDP维持在2.8(°)/km时,1 min降水量将达到1 mm以上。 相似文献
82.
84.
为了提高短时强降水预报准确性,在2019—2020年4—9月福建省逐时降水实况观测资料与中国气象局广东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系统(CMA-GD)模式预报产品的基础上,应用LightGBM集成学习算法框架,建立以30 mm·h-1为阈值的逐时降水预报模型。通过特征处理、自助聚合及超参数搜索等技术对模型进行优化,结合AUC、AUPR与传统分类指标,设计了包括业务模拟测试在内的多项试验,通过对比各建模方案验证了模型对于较长时效的短时强降水预报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模式预报本身的命中率和空报率均较高,各建模方案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自助聚合可以增强模型预测稳定性,轻微不平衡子训练集能降低模型预测空报率而取得更高的综合评分,在验证集中最佳TS评分可达17.5%;对分类信息增益贡献最大的特征变量为K指数,其次为500 hPa露点温度和时间参数特征;试验指标从优到劣依次为:随机交叉验证、小时划分的随机交叉验证、业务模拟测试,可见模型有效性主要来自相同或相邻时刻的样本信息;设计基于逻辑回归的异质模型动态融合方案以改善静态同质模型表现,各项指标均有小幅提升,在命中率接近50%时削减空... 相似文献
85.
86.
近20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冰芯记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通过对古里雅冰芯中δ^18O,冰川积累量和Ca等指标的研究,恢复了过去近2000a来气候环境的变化。作为温度指标的δ^18O反映了过去近2000a来气候在冷暖波动中逐渐变暖的趋势。作为降水指标的冰川量反映出降水变化具有和温度变化相似的牲即降水在增减波动显示出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7.
88.
89.
黄土是干旱、半干旱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结构的土,季节性的降雨和蒸发作用必将引起其力学性质和结构改变,从而造成其强度降低和变形增大的问题。通过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黄土抗压强度与含水率、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借助SEM图像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其强度变化的微观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黄土单轴抗压强度随含水率的减小表现为非线性的增大;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经历多次干湿循环后趋于稳定;含水率增大和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不仅仅会使得粗颗粒的接触方式改变与胶体物质和腐殖质数量减少,还会使得土体孔隙直径增大,大、中孔隙所占百分比之和明显增多,进而从微观结构阐述了土体宏观强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0.
帕米尔东北缘乌泊尔地区是正确认识帕米尔北缘盆山结构和构造变形特征非常关键的地区,本文利用连续电磁剖面(CEMP)资料和地震资料,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钻井资料,对帕米尔东北缘乌泊尔地区的盆山结构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帕米尔东北缘及其以北地区的盆山结构表现为帕米尔造山带向北冲断和南天山向南冲断所形成的对冲结构; 帕米尔山前为基底卷入式构造,古生界—中生界沿高角度的逆冲断层推覆到新近系和第四系之上,形成山前的古生界—中生界逆冲推覆带; 北侧由受乌泊尔断裂控制的深部隐伏冲断体系和浅部的第四纪背驮盆地所构成。研究区的新生代构造变形时间开始于上新世晚期,并持续变形至今,形成了下更新统西域组(Q1x)与下伏上新统、Q2与Q1和Q3 4与Q2之间的不整合。研究区最小构造缩短量为486 km,缩短率为48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