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郑坤  杨慧 《地球科学》2002,27(3):293-296
土地利用资料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地理资料。针对全国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建库管理会对国家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以MAPGIS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提出系统总体上应有的数据编辑、查询、统计等六大模块及其主要的功能。详细说明了在MAPGIS平台的支持下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数据组织方式,以及外部属性与图形数据的关联方式、图库中图元的B^ 树索引的结构、数据检索、输出流程等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2.
干热岩作为一种可再生的高温地热资源,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干热岩温度除深部钻探手段外无法直接测量,但是可以通过大地热流、居里面埋深、酸性岩体分布、壳内低速高导体及构造应力场等指标间接反映地下的热异常.辽宁省大地热流值高值点主要分布于辽阳-海城-盖州一带,其次为下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辽宁省居里面隆起区绕辽北拗陷区呈环状分布,隆起中心居里面埋深均在18 km以浅.高放射性花岗岩主要为早白垩世花岗岩,主要分布于辽东及辽南地区.海城东西两侧约40 km范围内存在壳内低速高导体,埋深10~20 km.区内张性断裂以NE—NEE向为主,郯庐断裂带为贯穿辽宁省的NE向岩石圈断裂,大型NE—NEE深壳断裂主要分布于辽东地区.通过对辽宁省干热岩资源赋存指标的分析,结合中国干热岩资源的分类,初选出鞍山-海城一带作为高放射性干热岩资源靶区及下辽河盆地作为沉积盆地型干热岩资源靶区.  相似文献   
73.
为了从渗流量和渗透稳定角度深入研究膨润土防水毯破损处的防渗问题,开发了由压力控制系统和模型试验系统两部分组成的渗流试验装置,建立了针对坝体防渗工程中的防水毯破损情况的渗流物理试验方法,并通过膨润土防水毯不同破损工况下的渗流试验,初步探讨了影响破损防水毯与坝身土体联合抗渗的因素。结果表明,对破损防水毯和土体的综合渗透系数的影响,孔洞大小比破损率要敏感;对于孔洞修复能力,主要的敏感的因素包括孔洞直径D及防水毯规格(材料本身性能)。在工程中要做好以下两点:(1)工程中刺破孔洞直径D小于0.5 cm,超过0.5 cm的孔洞应当做修补;(2)局部刺破率不宜大于0.5%,尽量保证防水毯接触面的平整。  相似文献   
74.
利用福州市三环内的POI数据和Place2vec模型识别城市功能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功能区的热场等级空间分异特征,借助增强回归树算法(Boosting Regression Tree, BRT)构建功能区增温敏感性指数,对不同功能区在地表升温过程中的敏感性差异进行定量测度,进而对区域尺度上的城市热环境空间分异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基于Place2vec模型的城市功能区识别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2)除绿地与广场区外的4类功能区均具有高温现象,其中产业区的热场强度最高;3)各类功能区整体增温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是:产业区、生活服务与住宅区、商业区、公共管理与服务区、绿地与广场区;不同升温阶段的功能区增温敏感性存在差异,在高温梯度下差异显著;地表覆被增温敏感性具有明显的功能区域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75.
钙、铁、铝形态对岩溶石灰土磷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建宏  曹建华  杨慧  黄芬 《中国岩溶》2016,35(2):211-217
为揭示钙、铁、铝形态与岩溶地区土壤磷有效性关系,通过改进的BCR元素形态连续提取法获取石灰土不同发育阶段土壤矿质元素赋存形态,并分析与总磷及速效磷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初步研究表明:石灰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在石灰土发育过程呈降低趋势,从黑色石灰土到黄色石灰土,总磷降低了76.7%,速效磷减少了84.7%。石灰土总磷与速效磷同酸溶态、可还原态及残渣态钙,可氧化态铁、铝和可还原态铝显著正相关,而同总铁、总铝以及残渣态铝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均达到0.9以上。随着石灰土发育进行,钙总量及其形态均降低,而铝、铁总量和形态呈增加趋势,可能导致岩溶地区石灰土磷及其有效性缺乏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76.
河口沉积物在陆源砷向海洋输送过程中具有源和汇的双重作用,分析砷在河口沉积物中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对于掌握砷的毒理效应和污染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对秦皇岛典型河流河口沉积物中砷的质量比进行了测定,并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对砷在沉积物中的存在形态进行了提取分析.结果表明,汤河河口表层沉积物中砷的质量比为35.73~46.63 mg/kg,戴河河口表层沉积物中砷的质量比为13.60~16.00 mg/kg,汤河河口沉积物砷含量明显高于戴河河口.总砷含量随沉积深度的增加而有降低的趋势.各形态砷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即以残渣态为主,占其总量的87%以上,其他各形态相对含量较小,其中可利用性最强的可交换态含量最小,平均为1.04%.各形态砷分布与沉积物的pH和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pH和有机质含量的改变将会影响砷的形态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7.
杨慧  张连凯  曹建华  于奭 《中国岩溶》2011,30(4):410-416
应用土壤培养法,比较分析了桂林毛村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农田、灌丛和林地)土壤在25℃、黑暗条件下培养90d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差异(以90d累计释放的CO2-C计)。农田土壤矿化释放的CO2-C含量分别比灌丛和林地少62.9%和56.6%。利用6mol/L的HCl酸解法得到惰性碳含量,并利用三库一级动力学方程在SAS8.2软件中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的大小及其分解速率,计算得出各库驻留时间。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方式均为活性碳库含量最少,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在1.82%~2.71%之间,平均驻留时间在8.4~16.3d之间;缓效性碳库次之,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在33.91%~45.47%之间,平均驻留时间为4.8~7.7a之间;惰性碳库所占比例最大,在51.82%~64.01%之间,平均驻留时间为假定的1000a。通过固态13C交叉极化魔角自旋核磁共振(13CCPMASNMR)方法对土壤碳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灌丛和林地相比,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多的农田烷基C和芳香C的比例增加,烷氧C和羰基C的比例降低;烷基C/烷氧C和疏水C/亲水C的大小顺序均为农田>林地>灌丛,而脂族C/芳香C的大小顺序则相反,即灌丛>林地>农田。这说明农田土壤有机碳分解程度较高,难分解程度增加,难分解有机碳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78.
张连凯  杨慧 《中国岩溶》2013,32(4):377-383
以广西南丹县里湖地下河作为研究区,对砷在地下河中的存在形态,迁移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里湖地下河中砷浓度较高且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由于地下河中相对较低的氧化还原环境,使毒性更强的 As(Ⅲ)含量超过 As(V),占总无机砷的53%,增加了该地区发生砷中毒的风险;总 As、As (III)和 As(V)在地下河中衰减了51%、36%、5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 Fe、Ca、Mn、有机质及水体中的 Ca2+与沉积物中的砷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有助于水体中砷的吸收;而水体中的 Cl-、SO 2-4、HCO -3与沉积物中的砷呈现负相关关系,不利于砷的吸附,其中 HCO -3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与非岩溶区水体相比,Ca 和 HCO -3成为影响砷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岩溶地下河砷污染治理中应考虑岩溶区的水文地质特点,提高砷的污染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79.
正湘潭市岳塘区以西约5公里处,有一个指方村,是一个典型的城郊结合部村落。这个被戏称为湘潭的"西部地区"的村落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发城郊结合部已经被再造成"都市桃花源"。竹林幽谷,落英缤纷;亭台楼榭,鱼翔浅底;芳草鲜美,古柳如烟……这不是远古传说中的桃花源,也不是世博园中那道魔比斯环围绕着的都市桃花源。这是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盘龙现代农业示范园里的真实场景。  相似文献   
80.
大周山位于荣阳市贾峪镇南端,毗邻新密,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丘。只因山顶一方古老的山寨和建于宋代的青砖塔而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