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深入分析"GPS原理与应用"教学实践现状,针对传统GPS施测及RTK应用教学实践过程的薄弱环节,结合当前移动定位服务的发展前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开发并实现"GPS原理与应用"在线教学实践系统平台,以引导学生进行GPS定位信息的实时接收、远程传输、动态显示、实时监测及统计分析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基于WSN的"GPS原理与应用"在线教学实践系统对促进GPS实践教学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2.
探索土壤有机碳物理保护与化学保护的关系,有助于揭示土壤固碳和培肥机理,明确不同粒级团聚体和不同腐殖物质组分对土壤固碳和肥力的贡献。本研究对岩溶区自然植被土壤团聚体中腐殖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灌丛和林地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总体上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而在不同土层深度随着团聚体粒径范围的变化则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规律则不同,无明显一致的规律;(2)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各粒径团聚体中胡敏酸和富里酸均比全土小。这可能是由于在湿筛分离团聚体的过程中溶于水的那部分胡敏酸和富里酸成分被损失掉;(3)各腐殖质组分随着团聚体粒径范围的减小在两种自然植被上均无明显一致的规律,但胡敏酸和富里酸总量则基本表现为随着团聚体粒径范围的减小而逐渐升高,即在0.25mm和0.5~0.25mm粒径范围团聚体中最大;(4)两种自然植被土壤各土层中和各团聚体中胡敏酸/富里酸(HA/FA)基本上表现为小于1,这主要是因为研究区温度相对较高,湿度较大,植被覆盖度大,微生物降解作用强所致。  相似文献   
33.
南盘江盆地中北部三叠纪深水盆地古水流方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盘江盆地位于中国广西、贵州、云南三省毗邻地区,为晚二叠世-三叠纪期间演化的海相沉积盆地,建立在晚二叠世开始的裂谷系统基础之上,进入三叠纪中期,盆地范围进一步扩展、海水深度进一步加深,盆地内部主要沉积了一套深水复理石,晚三叠世沉积环境为前陆盆地,在盆地北部沉积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针对南盘江盆地中北部深水复理石沉积,测量了鲍马序列C段中的小型斜层理、爬升层理、包卷层理轴面倒向、槽模等反映古水流方向的沉积构造的产状,通过野外和室内复平面校正、古流向玫瑰花图的绘制,对研究区三叠纪古流向进行了系统研究,共获得49组古流向测量数据,通过古流向分析并结合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对南盘江盆地物源区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认为中三叠世期间盆地南部广南、底圩、八达、富宁一线物源区来自南部的越北古陆;盆地东部的巴马、龙川、望谟一线物源区来自于东部及北东的江南古陆;盆地北部物源区位于盆地西北部和北部的扬子台地内部;盆地的沉积中心位于册亨以南、潞城以北地区;隆林县城和西林县城之间、阳圩和剥隘之间存在古隆起。晚三叠世期间盆地北部古流向发生明显变化,应与构造体制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4.
利用2001—2010年陕西省89站日最高气温资料和NCEP/NCAR逐日850 h Pa再分析温度、风场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陕西全省日最高温度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在春季存在明显的6~28 d的波动。当6~28 d波动处于正位相时,850 h Pa上陕西地区受偏南气流控制,且温度偏高,而波动处于负位相时,850 h Pa上陕西地区为一高压反气旋控制,且温度明显降低。根据两者的对比,找到影响陕西地面日最高气温6~28 d变化的影响区。通过单点相关的方法,在6~28 d滤波的850 h Pa温度场上找到与影响区温度超前15 d左右相关性好的关键区:65°~70°N,40°~45°E。进一步研究表明,6~28 d低频温度有明显的从关键区向影响区传播的趋势,并且与15 d后陕西地区日最高温度6~28 d变化相符合,对陕西地区春季未来15 d最高温度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5.
江学良  杨慧  曹平 《岩土力学》2011,32(4):1234-1240
采用SURPAC建立了瓮福磷矿穿岩洞矿段采场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接口程序将模型导入FLAC3D对采空区与露采边坡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计算,并在边坡坡顶、坡脚与采空区四周布置了监测点以监测各点应力与位移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采空区的存在极大地改变了采空区周边与边坡的应力分布;使得采空区周边水平位移出现明显增加,并且改变了采空区位置周边的竖向位移场,对各个采空区之间的区域的影响最为显著,使得回弹量减小;边坡与采空区监测点的应力与位移随着边坡露采的进行出现规律性的变化;采空区的存在极大地改变了岩体塑性区的分布,对于有采空区边坡,塑性区分布范围随着开挖的进行有减小的趋势,但坡面上出现明显的拉伸破坏区,不利于边坡稳定;采空区使得露采边坡的安全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36.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副溶血弧菌的热稳定直接溶血素基因tdh2和鳗弧菌外膜蛋白基因ompU进行融合,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并利用该融合基因构建二联DNA疫苗pEGFP.N1/tdh2-ompU。用DNA疫苗按10和50μg/尾的剂量通过肌肉注射免疫大菱鲆,对大菱鲆抵抗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和鳗弧菌的免疫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7.
人都说晚上登华山最好。于是,美好的夏夜,我带着母亲,经鱼石,五里关,到石门,药王庙,到毛女洞,到云门。从青柯萍至白衣洞,再到回心石。我担心母亲的身体,说,回心石的意思是,现在回头还不迟。母亲说,既然已到华山脚下,不登我将一生遗憾,走吧!  相似文献   
38.
杨慧  杨丹  车耀伟  慈慧  孙亚琴 《测绘科学》2013,38(5):183-184,187
本文针对"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概况,深入分析高校开展"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教学改革的目标,阐述目前国内外各种主流的电子地图API,指导和培训学生调用电子地图API的技能与技巧,并将网络地图API应用实践引入到"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课程教学中,促进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实践教学的改革。将教学研讨和应用实践紧密结合,利用新兴的各种电子地图API促进"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教学,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9.
水-岩化学作用等效裂纹扩展细观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慧  曹平  江学良 《岩土力学》2010,31(7):2104-2110
从化学腐蚀下岩石细观结构的变化出发,研究水化学溶液对岩石中裂纹的腐蚀作用。运用地球化学矿物-水反应的溶解动力学,考查水-岩反应化学溶液中不同时间段离子浓度的变化,从理论上探讨化学腐蚀下等效裂纹扩展的定量化分析方法。通过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裂纹在迹长及隙宽方向的变化,将水化腐蚀等效成有效裂纹长度,建立了水-岩化学作用下等效裂纹扩展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应力强度因子。通过对砂岩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岩化学作用对岩石裂纹的扩展有显著影响,并且具有时间效应。同时,水化学溶液的离子浓度及pH值大小对裂纹的扩展存在影响,其中pH值的变化对岩石的断裂力学效应更加显著。当溶液的酸性越强或碱性越强,腐蚀越大,裂纹扩展越快;pH值为中性时,腐蚀作用得到较大缓解,裂纹发展缓慢。为定量研究裂隙岩体在水岩化学作用下的细观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生物炭对岩溶区玉米生长、土壤CO2体积分数和排放速率及岩溶作用的影响,通过野外盆栽试验,将蔗渣生物炭分别以土壤质量分数为0%(CK)、0.5%(T1)、1%(T2)、2%(T3)和5%(T4)添加到石灰土中,并栽培玉米。测定玉米生育期中土壤CO2体积分数和排放速率、土壤淋溶水中Ca2+和 质量分数;并测试玉米收割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容重及玉米生物量。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增加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2%和5%生物炭添加显著增加了玉米秸秆干重、玉米棒干重和玉米根干重;在玉米苗期,5%生物炭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CO2体积分数和排放速率;在玉米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2%和5%生物炭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CO2体积分数、排放速率以及在此期间收集的土壤淋溶水Ca2+和 质量分数。由此可见,蔗渣生物炭作为岩溶区石灰土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改良石灰土性质,促进了玉米生长,提高了岩溶区土壤CO2的体积分数和排放速率,加快了岩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