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运用高分辨率飞行时间型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详细研究了吐哈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侏罗世烃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的生烃性(为了进行对比,亦测定了部分均质镜质体),建立了TOF-SIMS烃源岩评价方法,认为低分辨率的质谱解析对烃源岩生烃性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应用高分辨率的二次离子质谱仪;据“质量亏损”的质谱裂分规律,准确划分了矿物沥青基质中无机和有机碎片离子峰的归属,讨论了矿物沥青基质的谱形分布特征,其“前陡后缓”的典型特征可与其它组分相区分;由于“基体效应”,使得依靠单个碎片离子进行定量分析不具有实际意义,众多离子相对丰度的综合反映了控制“基体效应”的物质结构和组成;提出了特征峰参数XAL、YOX和ZAR以反映矿物沥青基质中脂、氧和芳香结构的组成,经岩石热解实验表明,在相近成熟度条件下,它们作为矿物沥青基质的成烃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笔—铜碱性镁铁质火山岩体由碎屑岩和熔岩组成。熔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苦橄岩(富橄辉玄岩)和碱性玄武岩。所有样品都富集不相容元素,REE显示出高度分离的分配型式,其(La/Yb)_(CN)比值多数在15和20之间,而相容元素(Co、Cr和Ni)则明显亏损,计算表明,碱性镁铁质熔岩不可能由球粒陨石型地幔分离出的橄榄岩部分熔融产生,而可能是由交代地幔适度部分熔融产物。 相似文献
13.
渭北中阶煤中微量元素残留烃-无机矿物亲和性及其对煤成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渭北中阶煤中微量元素和残留烃的有机亲和性,提出了亲和系数的重要概念。发现微量元素在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中以及不同有机质之间有明显的分配规律。还阐释了渭北中阶煤中微量元素表现出不同于准噶尔低阶煤的和有机碳、S1高度关联的现象。认为这与不同成煤环境中微量元素不同的生烃催化效应有关,也与煤变质中其大分子结构中的芳香核缩合、官能团脱落以及成烃过程中微量元素在不同有机质中的重新“分配”、“迁移”有关,还与微量元素对不同成熟度的干酪根和轻重组分不同的烃类选择性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14.
煤层气藏的储集特征及储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煤层气非常规天然气的特征,指出控制煤储集性能的因素主要是煤岩性质、煤层埋藏深度及地质构造条件等,并综合分析了煤层气储层各种评价参数,指出各种有利于煤层气藏的地质条件和物性条件。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对紫阳—岚皋地区辉石玢岩提出了隐爆成因的新认识,其内部条件是富含挥发分的岩浆,而外部因素则是岩体近旁的红椿坝—曾家坝大断裂的多期活动。 相似文献
17.
贵州普安矿区晚二叠世煤中贵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和地质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逐级化学提取技术(SCET)对贵州西部普安矿区晚二叠世煤中贵金属元素的含量、赋存状态和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普安矿区2号主采煤层的矿物组成主要为低温热液流体成因的黄铁矿和陆源碎屑成因的粘土矿物;与中国煤煤相比,该煤中Rh(38 ng/g)、Pb(640 ng/g)、Ir(9 ng/g)、Pt(98 ng/g)、Au(16 ng/g)和Ag(1620 ng/g)明显富集,其中Pb、Ir、Au的含量分别是中国煤的4.3倍、9倍和5.3倍.逐级化学提取结果表 相似文献
18.
渤中坳陷油气包裹体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包裹体对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具有示踪作用。应用油气包裹体统计分析表明渤中坳陷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层位为浅部第三系。其中下第三系砂岩中普遍含有两类油气包裹体,即原生油气包裹体和次生油气包裹体,它们分别记录了研究区两次油气运移、聚集成藏过程。次生油气包裹体个体大、分布广、含量明显高于原生油气包裹体,其主要充填分布在次生溶蚀孔隙和裂隙中。均一温度测量、包裹体成分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综合表明,次生油气包裹体记录的第二次油气运移是本区最主要的一次油气聚集成藏过程,其油气来源于下第三系湖相泥质烃源岩。结合地质演化特征分析认为,渤中坳陷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应是浅部下第三系地层,而不是深部其它地层。早第三纪晚期构造运动、沉积间断和次生溶蚀孔隙特征研究,以及与之相关储层预测是本区油气勘探获得突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