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近几年来,GIS在土地利用规划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受到规划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G1S也表现出了缺乏针对性等缺陷。本文根据规划编制的具体要求开发了一个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插件。此插件可以无缝地集成到ArcMap中。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使用此插件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精度。此插件提供了一系列数据处理工具和数据库管理工具.这些工具都已经在具体的规划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2.
周口店第四纪地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 言 在听完帕夫林诺夫教授为研究生及教员开的“第四纪地质学”课程后,於1956年5月21日到5月28日参加了由帕夫林诺夫教授领导在周口店进行的第四纪地质教学实习。参加此次实习的计有边兆祥教授、王永焱教授、杜恒儉、马万钧先生等70余人。  相似文献   
13.
福寿螺入侵中国的扩散动态及潜在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Pomacea spp.)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并且对人类健康形成致命的威胁.其中小管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是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通过收集福寿螺分布数据绘制分布动态图,重建福寿螺在我国的扩散动态,明晰福寿螺的扩散方向和扩散速度.扩散过程表明福寿螺在中国南方的分布区将会继续扩大范围,有进一步向北扩散的趋势,扩散速度持续增长,未来可能在南方形成全面入侵格局.使用气候和海拔数据变量构建最大熵模型,预测福寿螺的潜在分布区和影响福寿螺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结果显示: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已成为福寿螺的高分布区,其危害十分严重;上海、湖北、湖南、四川、西藏、贵州、重庆和云南为中分布区,但也具有较高的潜在暴发风险.环境变量分析显示:年均温度是影响福寿螺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变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检测了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度,AUC平均值为0.97,说明预测结果准确,可信度高.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福寿螺在我国的扩散趋势预测、建立风险评估体系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杨子云南 《山地学报》1999,17(A05):10-15
通过对滇东北山区坡耕地3类代表性土壤-红壤、黄壤和紫色土建立标准试验小区并进行连续3年实测,建立起计算滇东北山区坡耕地土壤K值的修正诺模公式;在确定各个土壤参数基础上,计算了滇东北山区坡耕地主要土壤的K值,为建立坡耕地土壤流失方程、进行土壤侵蚀预测预报、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到目前,还缺乏关于大型陆架系统对全球海面变化响应的研究,5年来我们对中国东部宽阔的陆架海底进行详细制图研究,结果表明:现代中国东部陆架海底沉积环境分布与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海面变化之间有很好的响应关系;目前的陆架海底被3个沉积体系覆盖,即低海面期的古滨带、冰消期的海侵体系和高海面期的涡漩及近岸带沉积体系;末次冰期后期以来,可区分出3个快速海面上升期和3个慢速上升期。在快速上升期,海底形成了代表海岸快速移动的混杂沉积-海侵边界层,海岸平均移动速度10~22cm/a(最大64cm/a),缓慢上升期,形成了陆架广泛分布的潮流沙脊体系,三期沙脊体系之间有继承性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末次冰消期以来黄海海平面变化与黄海暖流的形成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YSDP102孔和YSDP103孔位于南黄海东南侧冷涡所对应的泥质沉积区,它们揭示了自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海侵沉积序列:海侵滞留沉积→潮流砂脊/潮坪~海滩沉积→陆架泥质沉积。该沉积序列上部的陆架泥质沉积厚度可达50余米,在浅地震剖面上其内部存在一个明显的反射界面,从而将泥质沉积体分为上、下两个单元。泥质沉积体呈灰绿色调,含少量自生黄铁矿,但其内反射界面以上的沉积物含水量高。根据两个钻孔岩心中有孔虫的分布规律、泥质沉积层的化学组分、沉积磁组构特征以及现有测年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黄海暖流形成于大约6kaB.P.,(2)泥质沉积层内反射界面以上的沉积物是与黄海暖流伴生的冷涡沉积,(3)黄海地区末次冰消期海侵自略早于14kaB.P.之前开始,至约6kaB.P.海平面达到最高位置。从6kaB.P.至今,海平面经历了几次波动,即在6~4kaB.P.和3~1.9kaB.P.海平面超过现今海平面位置;在4~3kaB.P.和1.9kaB.P.~现代,海平面有所降低,可能与现今海平面高度相当。  相似文献   
18.
19.
尝试对南黄海东北陆架YSDP105孔0.60—29.68m的沉积层序进行环境磁学的研究,测量了岩心的磁化率、非磁滞剩磁、等温剩磁、饱和等温剩磁等磁学参数。对磁学参数及其有关比值的研究发现,沉积层序以含碎屑成因的低矫顽力磁性矿物为主,另含少量高矫顽力磁性矿物。磁性矿物大部分为准单畴,少部分为单畴;其粒度受控于沉积环境:从潮间带、浅水潮下带→深水潮下带→浅海,磁性矿物的粒度依次递减,反映了沉积水动力的控制作用。自冰消期以来,沉积层序中高矫顽力磁性矿物的含量逐渐降低,表明进入黄海的风尘物质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北部海底刺穿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地形、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及钻孔等资料分析 ,发现现代黄河三角洲北部存在海底刺穿 .刺穿体分布在废弃三角洲叶瓣水下斜坡的中下部 ,由河口沙坝之下的前三角洲沉积的软弱层变形造成 .进一步研究表明其成因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有很大差别 ,与海洋动力对海底侵蚀密切相关 ,刺穿发生在侵蚀量最大的部位 .软弱层及其刺穿体对海洋工程设施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