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传统小波去噪方法认为尺度间小波系数是无关的,但实际小波系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域隐马尔可夫树模型的多光谱影像去噪方法。首先对影像各波段的小波系数进行建模;然后通过最大期望算法对小波域隐马尔可夫树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得到小波系数后再进行小波逆变换;最后通过波段合成得到去噪后影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 MSE和NMSE值最小,是其他方法的1/2~1/32;SNR和PSNR值最大,是其他方法的1~2倍,说明影像的降噪效果较好,且较好地保留了影像边缘和细节信息,为影像后续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王晓华  杨婷 《现代测绘》2013,36(1):58-59
本文主要介绍了清华山维EPS2008在十二五基础测绘更新中作业方法以及与我院传统的GEOWAY DPS在新一轮基础测绘更新中的作业方法的比较,为新一轮基础测绘更新提供参考和更高效更合理的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63.
杨婷  高峰 《气象科学》2022,42(6):816-824
利用WRF模式模拟一个典型的超级单体风暴,揭示了深对流系统中初始误差增长和传播的热动力机制,讨论了系统的高度非线性作用和可预报性等问题。结果表明:影响深对流系统发展强度的不稳定能量和潜热释放是影响误差增长和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误差增长主要集中在对流区,对流区域外的初始扰动有向对流区域传播的趋势,并可在对流区域内迅速增长。随着对流系统的强烈发展,量级为O(10-2)的初始扰动在210 min时即可达到量级O(100),反映了系统高度的非线性作用和单一确定性预报显著的局限性。另外还发现,初始扰动对的相关性迅速增加,这将导致集合离散度偏低,给集合预报捕获极端天气的能力设置了障碍。误差的传播主要以声波和重力波两种波动形式传播。声波主要表现在积分初期,能量较小。重力波则能够在对流系统以外的区域激发新的对流中心(目前这种误差是不可预报的),进而限制了系统的可预报性。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氧化铜粉粒径、磷酸盐密度、调胶比、固化时间及固化温度等对氧化铜-磷酸盐无机胶粘剂粘接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粒径为55~65μm的氧化铜粉,适当提高磷酸的聚合程度,调胶比R=4~5.5 g/m l时,胶粘剂可以获得良好粘接性能。同时采用80℃左右的固化温度,保持不小于3 h的固化时间,则是胶粘剂发挥最佳效能的决定性因素。同时添加合适的改性剂如氢氧化铝能够有效地改善胶粘剂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65.
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克拉玛依组S_4~1小层组发育的低弯度曲流河储层为该区块的主要油层之一,目前由于缺乏相对应的精细地质模型,已严重影响了该区块的剩余油分布研究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山西省柳林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低弯度曲流河地质露头实地测量,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构型要素分析法建立低弯度曲流河露头地质模型。使用该模型并充分利用岩心和测录井资料,对S_4~1小层组沉积时期所发育的低弯度曲流河储层内部构型表征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露头地质模型不仅对低弯度曲流河沉积模式的建立、单河道的划分,以及井间砂体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能够准确的厘定井下区域单河道砂体及增生体规模、隔层密度、倾角和排列方式等,可为剩余油分布富集规律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板块构造的基本前提是形成于洋中脊的刚性岩石圈板块漂浮在更易变形的软流层之上。有关软流圈的确切性质至今仍然存在争议。力学模型预测出的是清晰、鲜明的岩石圈.软流圈边界(LAB),但传统地震学得出的这一边界却是比较模糊的。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究紫贝止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 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紫贝止咳颗粒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发热、咳嗽、咽部充血、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炎性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PR)、γ干扰素(IFN-γ)、降钙素原(PC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肝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47/50),高于对照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发热、咳嗽、咽部充血、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儿hs-CPR、IFN-γ、PCT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降幅大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为6.0%(3/50),对照组为4.0%(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贝止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颇佳,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6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以下简称数据备份中心)的工作人员日夜工作, 为科研人员快速和深入开展余震趋势判断、 矩张量反演、地震动参数研究、震前噪声的预测研究、震源深度的分布特征、余震序列和地震引起的应力变化、横波分裂等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快速、 及时的波形数据截取、格式转换和网上数据下载服务.  相似文献   
69.
地震活动性模拟方法及太原地区地震活动性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欣  周仕勇  杨婷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4):1433-1445
本文改进了地震活动性模拟方法,使模型可以使用GPS反演得到的断层滑动速率的结果作为应力加载,进行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模拟.选取太原地区作为研究区域,模拟并分析太原地区地震活动性.计算太原地区长达20000年的理论地震目录,通过对理论地震目录进行分析发现模拟结果的震级频度关系与实际观测资料具有相似性.太原地区的震级大于6级的模拟地震在时间上表现出很强的随机性,与年平均发生率为0.0129a~(-1)的Poisson过程对比,当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检验时,置信水平达到99.0%;然而,单一断层的强震的时间分布与相应年平均发生率的Poisson分布并不完全相近,部分断层拟合置信水平为90%左右,部分断层置信水平接近为0.这一结果表明,用Poisson过程估计太原地区长期地震发生率是比较合理的,估计单一断层上的地震危险性不是十分合理.地震危险性模拟结果显示,太原盆地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复现周期为4000年.  相似文献   
70.
江西“6·19”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NCEP逐6 h 1°×1°的grib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对2010年6月19—20日江西地区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演变及高低空急流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发生在副高与高空槽稳定维持的有利背景场环境下。暴雨落区上空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持续的西南水汽输送和高低空急流配置,共同造成了此次大范围暴雨的发生和维持。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右后侧、低空急流的前方造成正涡度辐合上升运动,暴雨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左前方。气流的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的叠加,形成强烈的上升运动,为这次暴雨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也是对流维持、持续的重要机制。湿位涡低层为负、高层为正,高、低值中心和密集带的演变显示了强对流系统暖湿气流与外界干冷空气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