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南北地震带南段密集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拾取Pn波走时,应用滑动时窗相关法识别sPn震相,通过sPn与Pn震相之间的走时差测定了芦山地震序列中28个ML4.0级以上余震的震源深度.结果表明,震源深度集中在10~20 km范围内,垂直余震带的北西-南东向震源深度剖面揭示,余震分布表现出西深东浅的特点,倾角大约为39°.这些余震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线性分布特征,推测可能发生在与主震有关的破裂面上或邻近位置,由此推测主震的破裂面倾角大约为39°.根据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并非双石-大川断裂,可能是其东侧的一条隐伏断层.  相似文献   
42.
2014年新疆于田MS7.3级地震序列重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4年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这一地区6年来连续发生2次强烈地震,震中相距不到110km.由于初始定位误差较大,于田地震的发震断层仍不清楚.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地震精定位方法对于田地震序列及其背景地震活动进行重新定位,确定于田地震的发震断层.本研究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于田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这一方法假设两个地震的震源距小于事件到台站的距离,两个事件到同一台站的走时差主要归因于其空间位置的偏移,因此可消除由于速度模型不准确引起的定位误差.重定位后得到了435个地震的位置参数.结果表明,2014年于田MS7.3级地震发生在阿尔金断裂带的西端,余震分布的优势方向为北东向,展布长度约33km,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4~12km,多数余震位于主震的西南侧.NS,EW和UD方向的定位误差分别为0.5km,1.1km和1.7km.于田地震余震序列总体衰减较慢.根据余震分布特征和震源机制解,认为此次地震的断层面为北东向的节面,阿尔金断裂的西南延伸分支断层是这次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于田地震的发生与巴颜喀拉块体的东南向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43.
滇西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南北地震带南段布设的密集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绝对定位方法对滇西地区的1593个地震进行了初步定位,应用近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滇西地区三维地壳P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附近的高速异常从地表可一直延伸至中地壳,并在中下地壳深度与滇西北地区的高速异常形成大范围的高速块体。这一高速异常体对青藏高原物质向南逃逸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可能是导致川滇活动块体北部次级块体快速抬升的重要因素。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边界的腾冲、保山地块在下地壳表现为明显的大范围低速异常,推测该低速异常与印度板块东向俯冲引起的地幔热物质上涌有关。金沙江-红河断裂带是川滇块体重要的南部边界,红河断裂带中段的弥渡至红河一带具有高速的地壳结构以及较弱的地震活动性,可能表明该区现阶段处于闭锁状态,是未来需要重点监测的地段之一。  相似文献   
44.
辽宁中部城市群灰霾污染的外来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卫星资料、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地面气象资料及后向轨迹方法,对辽宁中部城市群代表性城市——沈阳市2009年全年发生的30 d首要污染物为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即可吸入颗粒物)且空气污染指数API(Air pollution Index)为3级及以上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及污染来源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发3级以上重污染事件的天气形势主要为4类,分别为高压均压场型(包括高压后均压场型、高压前均压场型和高压内均压场型)、长白山小高压型、弱低压场型及地形槽型。发生污染天气时气流主要有两个来向,即西南方向的京津冀来向和偏北方向的内蒙和长春来向。气流来自偏南方向的天数最多,为19 d。其中最容易受京津冀影响的天气型为高压后均压场型和地形槽型,共有8 d,占总污染天数的26.7%。因此,来自京津冀的外来输送对于辽宁中部城市群霾污染的影响不容小视,辽宁中部城市群空气质量的改善与临近区域的改善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5.
松江盆地为一中生代山间沉积盆地,盆地内大砬子组上段普遍发育浊流沉积。通过对浊积岩体的沉积环境特征、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粒度结构特征及层序特征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发育于盆地扩张时期的大砬子组上段浊积岩具有稳定型浊积岩的沉积特征,并将其划分为中心微相及边缘微相。应用沉积岩碎屑物质成分对浊积岩进行统计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大砬子上段沉积时期,源区构造背景为稳定陆块区,构造环境较为稳定。大量浊积岩所形成的岩性圈闭可构成良好的储集体。  相似文献   
46.
高光谱遥感影像的波段光谱特征是各类地物内在物理化学性质的反映,在对不同地物进行分类与识别时具有巨大潜能,但由于其波段多造成的信息冗余,需要对高光谱数据进行有效降维,以提高高光谱影像的分类准确度。本文提出了基于判别局部片排列的流形学习算法(DLA)对Hypersion高光谱数据进行降维,通过对局部样本数据进行流形学习框架内的优化训练,将原始光谱特征空间转换为低维的最优判别流形子空间,然后在该子空间内利用最大似然分类器对Hypersion影像中的每个像素进行分类,并与主成分分析(PCA)、原始光谱特征(spectral)降维方法的分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LA能够有效提高高光谱数据的分类准确度,对不同树种分类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7.
针对CAD地形图数据中高程点和高程标注分开存储的不便及容易造成高程信息丢失等问题,提出一套快速提取高程信息的技术及其实现流程,该技术基于AutoCAD.NET API和Arc Engine二次开发组件,并在AutoCAD软件平台上开发了相应的数据提取和转换操作面板。实验证明,该工具能快速批量提取高程信息,并能转换成相应的GIS格式数据。  相似文献   
48.
<正>核心看点: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象征,在建造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挑战,数字化应用的可视化、参数化、协调性以及系统性解决问题的突出优势在超高层建筑建造中被充分运用。本文以中国西南第一高楼项目为例,介绍设计阶段通过数字化应用逐个击破规模大、参建单位众多、周期长、设计标准高、能耗基数高等难点,实现数字化技术在多方高效协同、设计流程再造、精细化设计、低能耗建筑应用等方面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为大型项目在BIM工作中协同设计、技术标准、效率提升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对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打造“一流”课程、推动“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与创新、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水平应用型课程体系和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GIS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痛点”问题,提出了教学创新的理念及思路,提出将探究理念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融合OBE理念,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落实研究性理念,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随后,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评价和研究5个方面提出了教学创新的方法及途径,最后总结了本课程教学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50.
本文利用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巧家地震和鲁甸地震震源区周围发生地震事件的走时观测资料,应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2014年MS6.5鲁甸地震和2020年5月18日巧家MS5.0地震周边区域中上地壳的P波速度结构.成像结果显示:整个研究区域的速度结构存在很强的非均匀性:在鲁甸地震震源区附近,浅部存在速度高达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