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利用蒸渗计获取的蒸散(ET)资料和开式器皿蒸发仪获取的总蒸发(PAN)资料,估算印度哥印拜陀冬灌棉花的作物因子(KC值)。在营养生长期、开花棉桃期和收获期,KC 值分别是0.81、1.10和0.57。已知作物生长期间(8月—1月)ET 的日平均和月平均值,用每周 ET 值、50%概率的预计降水和土壤的净持水量,建立计划灌溉模式。棉花的耗水量是616mm,其中213mm 为预计降水。这个模式对于泰米尔纳德冬季 Combodia 棉田的计划灌溉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42.
近地层日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最高、最低气温是反映气候冷暖变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判断极端气候事件强度的重要指标。利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2003年10月17日至2004年4月6日1、2、4、10、16m温度梯度观测试验资料,分析研究了不同高度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特点和出现时间的规律。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从低层到高层是降低的,最低气温是升高的,并且随高度的变化符合指数或对数规律。最高气温出现时间一般在正午2.5 h后,有天气变化时在20:00后出现的情况较多;最低气温在2 m高度上最早出现,4 m以下在日出前出现的较多,4 m以上在日出后出现的较多。  相似文献   
43.
张强  杨兴国 《干旱气象》2003,21(4):82-88
分析了中国气象局专业气象研究所的定位、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一个长期从事科学实践者的视角和专业气象研究所的具体特点,探索性地提出了创建我国一流国家级专业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些重要问题;并结合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的实际,阐述了该所在创建干旱气象科技创新体系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4.
半干旱雨养农田典型晴天感热、潜热的阶段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野外试验观测资料,就西北地区东部半干旱雨养农田典型晴天感热、潜热在作物不同生长时段的变化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半干旱雨养农田典型晴天的感热、潜热日变化特点基本相似,均表现为单峰型变化特征。从春季到夏季。感热的阶段变化表现为增加的趋势,而潜热的阶段变化与晴天前期的降水变化基本一致,呈波动趋势。在农田的地气能量交换中,植被的影响为主导因素时,主要表现为潜热交换方式,太阳辐射的影响为主导因素时主要表现为感热交换方式。农田典型晴天波恩比的阶段变化与晴天前期降水量的阶段变化有较好的反对应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基本决定了农田水分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45.
水动力型滑坡是指在冰川融雪、降雨、水位变动、地表径流及地下水活动等水动力因素驱动下而发生的斜坡岩土体失稳灾害。西南地区是水动力型滑坡尤其是库区滑坡的高发区,其失稳破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的安全,且有可能造成深远的次生灾害,提升水动力型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综合防控与应急处置水平极为迫切。水动力型滑坡易发于松散堆积层、破碎岩体、软岩以及含有软弱夹层的斜坡等地层,地质环境、水文活动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的长期作用在水动力型滑坡的孕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斜坡在各种不利因素的持续交替作用下,逐渐产生变形破坏,稳定性不断降低并趋于极限失稳状态,最终在短期水文条件的改变下而导致整体失稳破坏。斜坡失稳后的滑坡动力过程非常复杂,尤其是特大型高位滑坡,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冲击破碎和沿程侵蚀铲刮现象,导致滑坡运动性态的改变和堆积方量的增大,水的存在会加剧滑坡沿程侵蚀铲刮作用以及导致运动性态向流态化转变而造成更远的运动距离和更广的致灾范围。水动力型滑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不同地质结构和水动力条件的滑坡变形破坏过程存在很大差异,远距离非接触式滑坡早期识别与监测技术以及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且具备自主学习的滑坡预报预警方法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水动力型滑坡防治涉及到工程建设、经济民生、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需要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未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库区滑坡的危害性,复建设施的修建应尽可能远离库区滑坡影响区。  相似文献   
46.
随着人们对泥石流拦砂坝的研究与应用,拦挡结构从竖向拦挡逐渐向水平筛分发展。为了对泥石流进行有效筛分和减小泥石流冲击力,提出新型屋脊式拦砂坝,并通过试验研究其对泥石流的拦挡筛分效果。本文通过试验,模拟不同泥石流来量、坝体格栅间距和坝体长度情况下,新型结构对泥石流的拦挡筛分效果(速度变化率、储流比、浆砂分离率)。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拦砂坝长度和减小格栅间距都会提高泥石流流速变化率;随着泥石流来量和坝体格栅间距增大,储流比反而减小,储流比最高能达到87.13%;新型结构对泥石流的拦粗排细效果较好,浆砂分离率随格栅间距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可达82.45%;通过二次式拟合得到格栅间距为d85时浆砂分离率最高,推荐将d85作为格栅间距。  相似文献   
47.
利用气象与生态要素预测冬小麦产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海英  万信  杨兴国 《气象科技》2008,36(4):440-443
选用对陇东黄土高原塬区冬小麦产量形成至关重要的发育期间光热要素、水分复合因子以及表征冬小麦生长状况的定量因子生长势等气象要素和生态要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产量预报方程,试预报准确率达到92%以上.该方法改变了利用气象单类要素预报粮食产量的传统观念,为利用生态要素、水分复合因子等综合要素预报粮食产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使数字农业、生态农业气象要素在陇东黄土高原得到有效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