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61.
杨伟 《福建地理》2004,19(4):32-36
本文借助GIS空间分析手段,对“东洛岛港方案”的港区平面做出设计,运用ARC/INFO8.1和ArcView3.2软件,建立高程数据库,将港区平面设计的航道等要素图层比对底图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得出结论是:作为福州深水港区的备选方案,东洛岛港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2.
瓦里关山与观风山近地面空气7Be浓度季节性变化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7Be广泛应用于大气物质传输、表土季节性迁移和微粒混合作用的示踪。它在不同地域空气中的浓度分布构成了多领域研究的基础。7Be在对流层空气中的浓度随地表海拔高度而增加。基于瓦里关山和观风山的位置差异和海拔高差,对比观测其近地面空气7Be浓度变化不仅有益于区域尺度的大气和地表环境过程的示踪,而且对全球尺度的研究也将具重要意义。2002-10-09~2004-01-21,利用美国环境测量实验室的低水平核素表层大气采样系统在瓦里关山和观风山同步连续进行每周1个大气气溶胶样品的采集工作。7Be的比活度系用多道能谱仪进行γ谱测定,测量误差小于6%。中美两实验室对逐周样品测量结果表明两实验室的数据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两个站点7Be浓度逐周变化趋势总体相似,具有2~6周的短周期波动,波峰与波谷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其高值或低值波动延迟或超前的差异与区域尺度的天气过程传播一致。瓦里关山和观风山7Be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4.7±1.5)mBq/m3和(4.1±0.9)mBq/m3,前者约为后者的3.6倍。近地面空气7Be浓度与同期降水量的比较表明,在周时间尺度上,两者呈现出较好的预期负相关变化;而在月平均尺度上,两地7Be浓度变化比较稳定。位于内陆地区的瓦里关山受低海拔气团上升的影响较小,其空气中7Be浓度变化较真实地反映了中纬度、高海拔地区的背景水平。观风山地区虽然受到低纬度海洋性上升气团的影响,但7Be浓度变化仍然显示出低纬度、较高海拔地区的预期水平。  相似文献   
63.
广东罗浮山断裂早期韧性变形、晚期脆性变形的特征已有定论,前人多对其变形期次做过定性研究。为了更加精确的研究罗浮山断裂的活动期次,通过对其韧性剪切带内白云母单矿物进行40Ar-39Ar法同位素测年,获得其坪年龄为135.08±0.61 Ma,结果表明:广东罗浮山断裂于早白垩世存在一期重要韧性剪切变形事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其活动期次共分为4个阶段:中侏罗世逆冲韧性剪切变形期、早白垩世逆冲韧性剪切变形期、晚白垩世脆性正断、硅化作用期和古近纪—第四纪硅化作用、持续脆性正断变形期。  相似文献   
64.
利用旌德县连续1 a的负氧离子监测数据,以兔儿山公园、路西村茶园分别代表城市公园、高山茶园这两种生态环境,对城市公园和高山茶园负氧离子浓度特征以及气象要素对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高山茶园负氧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城市公园;(2)负氧离子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秋季次之,6月负氧离子浓度达全年最高;(3)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整体呈“一峰一谷”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上午,谷值出现在正午前后,夜间至上午负氧离子浓度较高,城市公园负氧离子浓度日较差较高山茶园偏小;(4)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与气温、风速呈显著负相关;(5)负氧离子浓度雨天最高,晴天次之,阴天和多云相对较低,暴雨天气条件下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5.
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已经成为人类重要的战略资源,科学的成矿模型是对其调查研究和勘探的重要依据.相较快速、慢速扩张洋中脊,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在岩浆供给、构造和围岩等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但目前对其热液循环及硫化物成矿模型缺乏系统梳理,制约了其资源勘探评价与研究的有效进程.本文系统总结了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活动分布以及典型热液区的构造、热源、热液通道、围岩类型、流体性质和硫化物等特征,根据其成矿地质背景的差异性特点将该洋中脊赋存的热液系统分为局部强岩浆控制型、单向拆离/高角度大偏移距断层控制型以及双向拆离控制型三类,根据岩浆供给率(M值)的大小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五种类型,从而建立了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中脊的局部强热供给-深大断裂控制硫化物成矿模型.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中脊扩张速率整体变化不大(14~18mm/a),岩浆供给呈分段不均匀性.通过近20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发育类型多样的热液系统和硫化物.在岩浆供给充足的洋脊段,发育局部强岩浆供给条件下的深部岩浆房(4~9km).而在岩浆供给贫瘠的洋脊段,发育长期持续活动的深大拆离断层(可达13km),并沿拆离断层形成成矿带.因而超慢速扩张洋脊具...  相似文献   
66.
本文应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下石炭统马角坝组顶部的铁质鲕粒的研究发现:铁质鲕粒由核心和同心圈层组成,核心成分主要是赤铁矿碎屑和石英颗粒,圈层厚度较小,整体呈胶状形态,由赤铁矿围绕核心呈致密板状平行排列,整体上结构一致;铁质鲕粒是在适合的pH、Eh条件下,大量铁质围绕石英碎屑或矿物碎屑转动时胶体沉积形成的,沉积环境为潮间-潮下的浅水动荡环境,是大规模海退暴露后海平面初始上升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67.
四川省南江县地质灾害分布、形成条件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江县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该区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较为复杂,降水丰沛,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它们为地质灾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了解其成因的基础上,对它进行了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68.
伊海生  时志强  杨伟  惠博 《沉积学报》2010,28(3):405-411
对采自青藏高原北部渐新统雅西措组中的叠层石样品进行了研究,通过切面观察和薄片鉴定,确定这些叠层石具有典型的富藻生物纹层和富屑碎屑纹层交替的显微结构特征,纹层生长带呈阶段式波状和柱状产出。采用样品数字图像的灰度值作为计量纹层个数和纹层厚度变化的指标,提取了4件样品的显微纹层厚度变化序列。根据功率谱分析结果,认为叠层石纹层层偶为年际生长纹层,纹层层偶的厚度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的11年天文周期具有一定的联系,提出湖相环境中叠层石的生长节律记录了太阳活动驱动的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信息。   相似文献   
69.
为了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使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剖析了2010年7月8~15日湖南西部和北部强降雨过程的降水特征、天气背景、对流暴雨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雨过程发生在500hPa巴湖附近的低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中低空切变线长时间维持及摆动的大尺度背景下,低层强的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高低空急流耦合、大气层结不稳定和垂直风切变是强降水的主要成因。由于梅雨锋带状回波在湘西北移动速度缓慢,产生"列车效应",导致湘西北地区雨强增大,雨量增幅明显。基本速度图上强降雨位于高空东北气流与西北气流交汇或汇合回流、低空气旋性弯曲的西南气流左侧区域。另外,迎风坡强迫和湖陆锋作用的区域容易产生极端降雨。  相似文献   
70.
环北极深水盆地群油气资源丰富,资源量达2 200亿桶油当量,但总体勘探程度较低,是未来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重要的战略接替区.对环北极深水盆地群中巴伦支海盆地、东格陵兰盆地、北极斜坡盆地和斯沃特里普盆地4个含油气盆地做了详细调研,得出以下结论:环北极深水区油气主要富集在中生界,本区共发育有三叠系、中—上侏罗统泥页岩2套区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