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东段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活动断裂带的土壤气体地球化学测量在活动断裂危险性评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讨论了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东段的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我们于2012年7月和2013年6月在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东段的羊窖沟以及张家窑两地现场测量了土壤气体组分的浓度和通量。 测量结果表明: ① 断裂带土壤气H2、 Rn、 CO2和Hg浓度空间分布曲线呈现双峰模式, 且断裂下盘土壤气的Rn、 CO2和Hg浓度较上盘的高; H2、 Rn、 CO2和Hg浓度平均值分别是4.61 ppm、 4.81 k Bqm-3、 0.38%和9 ngm-3; 土壤气Rn和CO2的通量平均值分别是6718 Bqm-2d-1和49.83 gm-2d-1; ② 土壤气Rn和CO2在两个测区脱气强烈, 羊窖沟地区土壤气CO2、 Rn和Hg浓度平均值以及土壤气Rn和CO2通量值较张家窑地区高。 这些结果可能是两个测区断裂活动性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23.
利用印度尼西亚Bukit Koto Tabang(BKT)观测站的地面和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卫星观测数据,分别提取了该观测站2004年和2005年苏门答腊两次M8.0地震前后地面和卫星观测所获得的CO总量、近地面(1 000 hPa)CO体积分数和O3总量的高光谱气体地球化学信息,对BKT台站附近卫星观测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进行了相互验证。结果表明两次大地震前卫星和地面观测均捕获到了CO和O3异常,其中卫星观测获得的CO总量和CO体积分数与地面测得的CO浓度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和0.75,表明CO浓度异常可能主要源于孕震过程中地下逸出的气体,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对CO异常的贡献次之。O3卫星观测结果与地面观测结果也呈正相关关系(r=0.49),地震前O3异常可能主要归因于地震前地下逸出的气体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地面观测的CO和O3浓度在两次地震前标准偏差变大,且CO和O3浓度变化与分别以地面观测站和地震震中为中心从卫星数据提取的气体浓度与地面观测数据变化趋势一致。研究结果丰富了利用高光谱卫星数据提取地震前后气体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为了了解含水含铁橄榄石在地球深部的物性变化特征,探讨深部低速层的成因和地球内部结构,应用基于密度泛函数理论(DFT)第一性原理模拟方法,系统的计算了高压下,水和铁组分对橄榄石及其高压多形相(瓦兹利石(wadsleyite,β-相橄榄石)和林武德石(γ-橄榄石,ringwoodite))弹性、体积、相变等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根据河套盆地周缘断裂带泉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水化学组分,讨论了该区地下水的化学类型、成因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于2014年9月下旬和2015年4月15日MS5.8阿左旗地震震后在河套盆地周缘的乌拉山断裂带、色尔腾断裂带、狼山断裂带以及桌子山断裂带采集了17个泉水和井水样品,测得水样的TDS分布在143.8~42 553.0mg/L范围内,δD和δ18O值分别在-83.6‰~66.56‰和-11.16‰~8.2‰的范围内,来源为大气降水。根据舒卡列夫分类法,震前水样可划分为13种水化学类型,震后西山咀、圐圙朴隆等5个点采样点泉水的水化学类型发生变化。其中,乌拉山断裂带的水样以HCO3-Ca型低矿化度地表水为主;色尔腾断裂带、狼山断裂带泉水受白垩系含水层影响,矿化度较高,富含HCO-3及SO2-4;桌子山一带受煤矿开采影响,水样以富SO2-4和Cl-的高矿化度水为特征。地震前后TDS、阴、阳离子以及γNa/γCl、γ(SO4+Cl)/γHCO3、γHCO3/γCl等毫克当量比值能够较好地反映地震。2015年4月15日阿左旗MS5.8地震后,呼鲁斯太、迪延阿贵庙及八一井的水化学组成变化较大,对地震响应较为敏感。呼鲁斯太地区泉水的TDS稍有降低,但HCO-3在阴离子中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表明震后该地区含水层的泉水与较低矿化度的含碳酸盐岩含水层水发生了混合;八一井的TDS值有所增加,γNa/γCl比值有所降低,表明深部高矿化度水的混入;迪延阿贵庙水样的TDS稍有下降,但NaCl的相对含量较震前有所升高,表明有低矿化度NaCl水的混入。本工作不仅确定了该区水文地球化学背景,而且对地震监测和预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安徽铜陵矿集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铜、金、铁产地之一,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本次对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①本区岩浆岩主要为辉石(二长)闪长岩( SiO2≤55%)、石英(二长)闪长岩(SiO255%~65%)和花岗闪长岩(SiO2≥65%)三种岩石组合,其矿物成分主要为...  相似文献   
27.
铜陵矿集区深部找矿工作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矿集区深部结构特征为该区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浅表已发现的矿床只是矿集区成矿系统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深部还应有多个可以找寻的矿床(矿体)的富集空间。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研究表明,铜陵矿集区可能存在与宁芜火山盆地同期的成岩成矿作用,是铜陵矿集区找矿的新方向。铜陵矿集区奥陶系灰岩中铜金矿化作用的初步研究表明,除传统矿床类型外,前泥盆纪地层中的成矿作用应该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得到关注。覆盖区成矿预测初步研究表明,铜陵矿集区向斜核部及褶皱倾伏端等地段具有与已知典型矿床相似的成矿条件。铜陵矿集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应该在上述地段运用矿田构造系统分析、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和工程验证等方法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28.
利用AIRS产品数据提取了2010年4月4日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MW7.2地震前后震中及其附近CO总量和CO体积混合比随时间变化的信息,讨论了CO气体地球化学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数据表明,下加利福尼亚地震前约一个月CO总量升高,高出前两年同期平均值2~4×1017 mole/cm2,在地震发生前后CO总量和近地表CO体积混合比有波动现象,且8日平均数据的标准偏差增大,约为非地震时段的2倍。该现象应该归因于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地应力作用使岩石圈脱气增强、大气电磁和化学反应引起的CO含量的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卫星高光谱遥感数据提取与地震有关的CO气体地球化学信息,对地震监测预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并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海岸带综合管理(ICZM)的理念,提出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机构机制、管理边界、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技术和基于GIS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  相似文献   
30.
大别山区域成矿体系与成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别山主要金属矿床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地质背景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燕山期岩浆岩、金属矿床形成的物源一流体的综合研究,在大别山初步建立了两个燕山期岩浆一物源一流体一成矿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就区域矿床的形成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