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MICAPS系统支持下的地市级预报业务流程包含了工作子系统、会商子系统、信息子系统、预报制作分发子系统、预报管理子系统、监控子系统等6个子系统。从此改变了资料获取、天气会商、天气预报制作、信息传递、预报产品制作、指导预报等工作的传统方式,实现预报制作无纸化、预报产品传递自动化、产品格式规范化、预报评分客观化。这里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研制技术及其各项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42.
2008年8—9月份吕宋海峡西南侧锚定ADCP的斜压海流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月份在吕宋海峡西侧大约4000m深的海域首次布放了两套深水潜标,对上层海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频率ADCP海流采样。对数据进行了多重处理,分解得到平均流和逐层潮流,并分析了具有斜压性海流的频率分布。调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以不规则日周期潮流为主,潮流椭圆随深度旋转。海流的功率谱分析表明,内潮能量在温跃层附近最大,并随深度减小,同时海流有明显的近惯性振荡信号。该观测为了解吕宋海峡深层海洋的潮流、近惯性运动以及海峡水交换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相似文献   
43.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海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文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评价我国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建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框架以及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等4项原则,从海洋经济运行、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管理制度和海洋文化科技5个层面,选取人均GDP等32项指标,构建示范区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BP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容错能力和联想记忆能力,对示范区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经模拟运算和检验,评价结果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根据最终评价值,我国示范区建设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各示范区建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青岛市等4地为高水平示范区,烟台市等4地为较高水平示范区,惠州市等7地为中等水平示范区,东台市等4地为较低水平示范区,盘锦市等2地为低水平示范区;各示范区应进一步加强优势和弥补不足,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提高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44.
全球变暖背景下, 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El Ni?o)事件倍受关注, 此次事件是中部型和东部型El Ni?o的混合。研究发现, 西风爆发和北太平洋经向模态对触发此次事件均有所贡献。通过对比2015/2016年、1997/1998年与中部型事件可知, 2015/2016年事件在暖背景中产生, 其发展形态与中部型事件较为相似, 后期海表面温度异常迅速衰退主要与赤道东太平洋海域持续的东风异常以及纬向平流较弱有关。较之1997/1998年事件, 2015/2016年事件的海洋动力调整较弱, 表现为较弱的温跃层反馈和海洋波动, 纬向平流反馈的贡献大于温跃层反馈, 大气强迫影响显著, 中部海域相关要素异常值较大。在2015/2016年事件期间, 赤道海域以及近赤道海域海洋上层热含量的变化基本呈负相关, 且变化较为同步; 衰退阶段热含量的流失主要集中在5°S—5°N海域, 向两极的热输送明显。  相似文献   
45.
南印度洋偶极子及其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对南印度洋副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总结了南印度洋偶极子事件背景下的气候变化。印度洋海表温度的方差表明南印度洋是整个印度洋海温变率最强的区域,年际海温变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海温呈现西南—东北向的偶极子型分布,被称为南印度洋偶极子(Southern Indian Ocean Dipole, SIOD)。南印度洋海温偶极子的形成主要是受大尺度大气环流调整的影响。南印度洋副热带反气旋环流异常引起了印度洋热带东风异常和副热带西风异常的变化,影响了潜热通量、上升流和Ekman热输送,进而引起了海温变化。SIOD对热带和热带外大气环流也有影响,尤其会影响亚洲夏季风降水异常,例如我国的降水异常和南印度洋偶极子海温异常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此外,SIOD模态所引起的经向环流异常与南海、菲律宾地区的反气旋环流异常也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6.
2010~2011年吕宋海峡西侧潜标观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在吕宋海峡西侧约3300m深处的观测潜标得到了上层海洋9个多月的高频率的流场和温盐数据,用调和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测点春季的O1潮较强,而冬季K1潮较强,夏季内潮较弱,但整体都为不规则日潮。台风"南玛都"经过后测点200~270m次表层出现明显近惯性振荡,其沿顺时针旋转,能量下传。测量期间共有105个孤立内波经过测点,测点处冬季的孤立内波数量并不少于春夏季。两个相邻孤立内波间的时间间隔约为24.6~24.7小时,并不存在a型波和b型波的区别。  相似文献   
47.
2002年国外物理海洋学研究主要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技术进步和多学科交叉的推动下,当今的物理海洋学研究已经大大突破传统的研究范畴。与气候变化相联系的缓慢变化海洋物理过程成为现阶段物理海洋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世界大洋环流研究计划(WOCE)在经过20年实施后于2002年结束,国际上物理海洋学研究又面临一个新的起点。2002年国外物理海洋学的研究涵盖了与大尺度问题相关的许多领域,主要成果体现在:热盐过程和热盐环流变率、海洋混合、年代际与长期海洋变率、印度洋气候变化、海洋盐度与气候变化、古海洋学、海洋模型等方面。  相似文献   
48.
杜岩 《探矿工程》1998,(4):20-21
基桩动力测试在我国开展已经有十几年了,其中完整性检测已经在方法、理论、实践三个环节得到大家的认同,而承载力测试仍存在不少问题。从方法上来说,可划分为动力测试与静载测试。动力测试中,又分为高应变测试、低应变测试,其中低应变承载力测试可分为若干种方法,比...  相似文献   
49.
南海混合层年循环特征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通过分析Levitus1994版气候平均温盐资料,得到南海混合层的时空分布特征,剖析了混合层浓度及其内部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资料分析表明:季风通风流场调整对南海混合层的时空分布着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复杂性在于它不但通过海洋表层Ekman效应来影响混合层深度,而且还通过大尺度环流造成的幅散或辐合来限制或促进混合层深度的发展。研究发现混合层深度与混合层内温度存在着如下关系:夏季最大混合层的形成是28℃等温线与混合层底达到相互贴合的过程;冬季最大混合层的形成是28℃水体完全消失并且等温度线与混合层达到相交最多、相交最为垂直的过程,这时对应着冬季南海北部温跃层的通风;大于或等于28℃的水体总是位于混合层以内。  相似文献   
50.
东海定点连续观测站海流资料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杜岩  朱伯承等 《海洋工程》2003,21(1):94-100
采用快速离散傅立叶变换(FFT)、潮流调和分析以及小波(wavelet)变换等方法,分析了一个位于大陆架边缘海域定点连续观测站上的海流记录。FFT结果表明在该海域以半日周期潮流和日周期潮流为主。潮流调和分析结果表明垂向各个潮流分量受上下边界层影响存在显著的变化,余流的东西分量在观测时段内发生了一次转向。用小波变换对海流观测的高级分量进行了分析,分离出10-20min周期的高频内波信号,U方向和V方向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间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