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唐山地震的破裂过程及其力学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 P 波初动符号资料在 DJS-6机上计算了主震及17个较大余震的断层面解,并按照有限移动源模式测定了主震及三个最大余震的震源参数.主震是发生在一个近似直立的右旋走滑断层上,走向 N30°E,破裂方式为不对称的双侧破裂,以2.7公里/秒的平均速度向北东传播70公里,向南西传播45公里.测定的主震震源参数例如平均位错136厘米,地震矩1.24×1027达因·厘米,应力降12巴等.大多数ML>5.0的余震是发生在主破裂面附近及主破裂面两端的扩展分支上,该扩展分支位于膨胀符号区并与主破裂偏离80°左右.较大余震的多数亦集中在这两个扩展分支上.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分析这种断裂扩展的力学特征.对于脆性材料的复合变形情形,破裂不再沿原来平面扩展,而是与原来平面偏离一个角度的另一面内扩展.并提出一个力学模型,计算了断层扩展角,计算结果与观测事实比较吻合.根据以上结果,本文讨论了唐山地震特点及发生的力学条件,认为唐山地震不同于发生在大断层上能用粘滑机制解释的那类地震,它和海城地震类似的是,除水平应力场作用外,还可能有地下物质的变迁,由于这种变迁使局部地壳受到垂直力.它和海城地震不同的是,它发生在一个比较均匀的脆性介质内,因而能够积累能量发生大震而没有前震.   相似文献   
12.
ResearchoncharacteristicsofmagnitudestructureofearthquakesequencesPEI-QINGSUN(孙佩卿)QIN-ZULI(李钦祖)YING-HUADAI(戴英华)JUNZHAO(赵军)Se...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的震源机制与地壳应力场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1937——1979年华北地区(30——42N,105——124E)根据其可靠程度和地区分布选择的48个地震震源机制。结果说明强震(M6)的一致性很好,主压应力轴(P)大都为北东东-南西西向,主张应力轴(T)大都为北北西-南南东向,并且都近于水平;N轴大都较陡;两组节面的走向分别为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华北地震主要为走滑断层类型。某些中小地震的结果偏离于上述的一致性,可能是由于局部因素的影响,因此,一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不足以反映区域应力场的概况。   相似文献   
14.
唐山地震的震源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震源机制结果为基础,分析主震断层面对余震活动的控制作用;讨论主震后余震区内的应力分布状况;指出震源区介质由紧张平衡态逐步变为松弛平衡态的过程及其初步证据。在分析大量资料以后,指出唐山1976年7月28日7.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在华北地区具有典型意义。最后,讨论可望用于地震预报的某些信息。以及对于没有前震的大地震进行前兆观测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严格选取的我国大陆1965年以来的108个地震序列震级结构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大多数地震序列震级结构不符合古登堡-李克特(G-R)关系的原因,提出了分段拟合地震序列震级结构的方法,并着重研究了分段拟合震级结构在大震级段的特征值.其中特征震级百分比 f 和大震级段斜率b2的特征意义最为显著,它们对于不同类型的地震序列是有差别的.结果表明,有52.8%的地震序列震级结构的N-M图象在不到80%最大震级处开始不符合G-R关系,而且只有18.5%的地震序列震级结构在大震级段N-M关系呈下降趋势.当b2<0或0b2<3.0而 f 又较小时,地震序列除主震外强震发生得较少;当b23.0时,地震序列往往伴有多次强震发生;当0b2<3.0而 f 又较大时,地震序列除主震外,比主震小一些的中等地震发生得较多.   相似文献   
16.
共搜集到1960 ̄1990年中、南美洲地区10个地震序列。其中1个是板内地震序列。这个板内地震序列表现出的特征是:震中分布区域的长轴较短,长短轴之比低;余震震源机制和主震震源机制相比变化大。其余9个是俯冲带上的板缘地震序列,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震中分布区域的长轴较长;震源深度下限超过地壳,可以达到70km以下(第10号序列例外);主震的震源机制受俯站带的走向、倾向和倾角的控制。但是这些震序列又分为两  相似文献   
17.
板块构造的运动和动力学是地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板块边缘强震是板块运动的直接结果.分析1982年日本茨城地震序列发现,震源断层面存在分阶段沿走向扩展、倾向调整的特殊图象.结合震源机制的走向、倾向以及滑动方向等资料,确认属于日本海沟下方的俯冲带逆冲地震.文中讨论了地震序列过程的成因,认为采用介于年尺度的空间大地测量结果与秒尺度的强震矩张量分析之间的地震序列时空分布研究,表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局部下方俯冲的动态过程.根据地震平均错距和板块运动速度,推测近年当地可能再次发生强震.   相似文献   
18.
华北、西南一些地区地震发生在地壳浅部的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区域小孔径数字地震台网对河北省唐山、张北、怀来,山西省大同和云南省剑川、禄劝、姚安等7次地震的定位或重定位结果,并结合相应区域个别大震用远场资料反演的震源深度结果,以及山西省临汾遥测地震台网重新测定的震源深度结果,与以往地震目录中给出的震源深度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小孔径台网的震源深度测定结果基本分布在地表至地下十几千米的范围内.而以往给出的测定结果中,震源深度大致分布在地表至地下30km 的深度上,与其平均值相差一半至一倍,两者之间的差别非常显著.分析认为,小孔径数字地震台网的测定结果可能更接近震源深度分布的真实情况,即上述地区的地震应是发生在地壳浅层内.对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并提出改善震源深度测定精度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P、S最大振幅比资料测定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参数的方法,测定了澜沧—耿马地震前后震区182个中、小震的震源机制参数。并将这些结果结合大震及强余震震源机制P波初动解,对大震前后震区应力场方向的时空调整变化,以及序列的震源错动性质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分析了197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凯奥蒂湖地震序列在时间和空间之中发展的非常有序的过程.对凯奥蒂湖地震序列,在三种情况下分别做出34次地震的断层面解.分析了美国地质调查局观测报告中地震初动的可信性.论证了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地壳模型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壳模型对于求断层面解的等效性.与唐山地震序列相比,凯奥蒂湖地震序列表现出4个主要特点:1.震中分布呈规则的狭长条带,与断层的关系密切;2.断层面解中出现的矛盾初动少;3.断层面解之间的一致性好;4.断层面解随时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些都表明,凯奥蒂湖地震序列比唐山地震序列特征简单,前者基本上是沿卡拉维拉斯断层发生的面破裂,而后者却是在一定震源区中发生的体破裂.唐山地震序列的特征在中国大陆是有代表性的.若凯奥蒂湖地震序列的这些特点,在加州也具有代表性,则这两个地震序列的差别,可以作为美国加州地震比中国大陆地震发生环境和发生过程都简单的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