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51.
孔纲强  李辉  王忠涛  文磊 《岩土力学》2018,39(6):1935-1940
人工合成透明土材料在支撑岩土工程可视化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然而,关于该新型材料的动力特性研究仍相对缺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动力相关模型试验中的推广应用。基于共振柱、动扭剪试验仪器,开展人工合成透明砂土的动变形与动强度特性试验研究,并与天然砂土及福建标准砂的相关动变形与动强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透明砂土由折射率一致的熔融石英砂和混合油配制而成,混合油由15号白矿物油和正12烷按比例混合而成。试验测定并分析了透明砂土的动剪切模量-应变、阻尼比-应变、动剪切模量-阻尼比等关系曲线,以及孔压、动强度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由熔融石英砂与混合油配制而成的透明砂土的动变形和动强度特性与天然砂土相似,可以模拟天然砂土材料开展动力相关模型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52.
珠三坳陷文昌9、10区处于区域应力转换带,主要发育珠三南断裂及六号断裂,断裂系统复杂;本区近物源区,沉积体系复杂;复杂的构造运动及沉积作用导致本区地层速度纵横向变化大,速度规律复杂;目前常用速度研究方法在本区时深转换和深度预测误差均较大.本文以导致速度规律复杂的地质条件为切入点,分析速度研究面临的困难,以及常用速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在地质模式约束下建立全地质构造格架模型,并以该模型作为速度建模的约束,得到与地下真实地层速度展布规律相符的速度模型.将该方法应用到文昌10-X区、阳江S区复杂断裂带的实际勘探中,与实钻井对比,该方法深度预测误差小,变速成图精度高.该方法的成功应用为断裂系统和沉积体系复杂地区的速度研究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53.
主要回顾了中国大陆重力时变高精度监测与地震预测应用的基本情况。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就开始采用重力手段监测地壳变动和强震孕育发生过程,致力获取重力场时变的微伽级信息。重力监测主要采用定点流动复测(流动重力)和固定台站连续观测(连续重力)2种方式。重力监测已经历3个发展阶段。1998年以前,重力监测主要沿块体边界、活动断层或历史强震区开展,缺乏绝对测量,一般采用相对测量,通过总结获取了海城7.2级、唐山7.8级、丽江7.0级等一系列地震前的重力动态变化特征,除海城地震外,预测成功震例寥寥。1998年地壳运动网络工程建设以来,由于引入高精度绝对重力测量,开始进行中国大陆重力场的整体监测,获取了汶川8.0级等地震前的大尺度变化信息,给出了汶川地震中期预测的有效意见。2010年以来,以陆态网络工程重力网为基础,逐步开展大华北、南北带等各种测网的整合与统一,形成了中国大陆整体重力观测网,对期间发生的一系列6.0级以上地震(如芦山7.0级、门源6.4级、呼图壁6.2级等地震)进行了较为成功的中期预测,为地震机理研究和我国中期地震预测水平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长期的重力观测实践,初步形成了一门专门应用于地震研究的交叉学科——“地震重力学”。  相似文献   
454.
天津港适航浮泥扫海测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辉 《海洋测绘》2004,24(5):27-28
为解决港池和航道浮泥层的适航水深利用,实施了四波束双频测深仪和机械扫海具相结合扫测,试验结果表明可有效进行适航浮泥层的全覆盖测量。同时介绍了专门研制的轮轴拖曳式浮泥着底扫海器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455.
收集整理2013年莱州MS 4.6地震前山东地磁台和地电场台观测数据,运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加卸载响应比法、地磁总场北京02时测值空间相关法、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法,提取2013年莱州MS 4.6地震前山东出现的电磁异常,分析结果显示:(1)震前6个月内,泰安、郯城、安丘、陵阳、大山、菏泽等台站分别出现地磁F分量空间相关低值异常以及地磁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值高值异常;(2)此次地震发生前1年内,距震中较近的乳山地电场台站在长极距NS—EW、NS—NE组合下,方位角出现测值升高—转平—下降的变化过程,并在转平—下降过程中发震。本文采取多方法、多测项相结合的分析手段,对震前异常变化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山东及邻区基于电磁法预测地震积累了经验和震例。  相似文献   
456.
以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的分布模型为基础,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数据,将深圳市1∶250,000DEM数据作为地形的综合反映,模拟计算了起伏地形下(坡度、坡向和地形遮蔽)深圳市天文辐射,分析了起伏地形下深圳市天文辐射的分布规律,完成了深圳市100m×100m分辨率的各月及全年的天文辐射的空间制图。结果表明:对于局部地形起伏引起的天文辐射的变化,秋、冬季最为显著,向阳坡和背阴坡的极值差异较大,这和太阳高度角随着季节变化而冬半年相对较低、夏半年相对较高有关。坡度对天文辐射的影响在冬半年较大,随着坡度的增大,辐射差值增大的幅度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457.
????????????????????????????????????????????????????????????????????????????????????  相似文献   
458.
研究现今地壳运动和强震机理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地壳形变与密度变化耦合运动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地壳形变与密度变化耦合运动引起的重力时间变化.断层位错运动是地壳形变与密度变化耦合运动的特殊形式.利用重复重力观测数据,选用稳健算法反演研究了1985-2002年滇西地震实验场主要断裂运动的时间分布和强震响应特征,获得了不同类型强震孕育过程图像.  相似文献   
459.
ŷ��Walferdange���������DZȶԹ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07??11????????Walferdange???????ξ????????????????????????????????????????????20???????????μ?????????ECGS??15??????????????????С??2.1??10 -8 ms -2??  相似文献   
460.
滇西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滇西地区已用高精度拉柯斯特重力仪进行了 2 8期相对重力测量和多次绝对重力测量。利用这些资料进行了重力场动态变化计算 ,系统地讨论了空间和时间基准的确定、格值影响的计算和点位移动的归算等问题。针对丽江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给出了滇西测网判定重力变化的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