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2009年姚安Ms6.0地震重力场前兆变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9年姚安Ms6.0地震前滇西实验场流动重力网2005—2009年9期复测数据,给出了区域重力场差分和累积动态变化图像。分析研究表明:1)重力场动态演化图像大体反映出震前地壳物质运动状态,累积动态变化更能反映区域构造运动与断裂构造作用,差分动态变化有利于突出短期局部效应;2)姚安地震显著重力“前兆”标志为:震前约2年穿过震中的近南北向正负过渡重力梯级带和约半年的以震中区为中心重力场变化呈现局部相对上升与下降的对称四象限分布;3)震中西部震前约3年持续的正重力变化应有利于震源能量的积累;4)震中区相对变化四象限分布图像反映出孕震体先存剪应力,为此提出了“闭锁剪力”前兆模式。  相似文献   
412.
用滇西地震试验场流动重力复测资料计算大地水准面时空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大地水准面演化特征与该区断裂活动关系密切相关,对6.0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反映,局部大地水准面变化与地震的孕育、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13.
在武汉重力基准点和庐山短基线场对5台Burris重力仪进行了静、动态测试,数据处理结果表明,Burris重力仪的动态观测精度优于15.0×10 -8 ms -2,静、动态零漂率很小且均呈线性,重复性标准差优于5.0×10 -8 ms -2。  相似文献   
414.
粤北石漠化过程土壤与植被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粤北英德市岩背镇典型石漠化区在石漠化从轻度向极重度发展的过程中,土层厚度、土壤覆盖度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石漠化初期下降幅度更大,而土层厚度、土壤覆盖度在石漠化发展的后期阶段下降程度更为明显;石灰岩植被随石漠化程度加重,向旱生和岩生方向演替,群落结构渐趋简单,植被盖度和现存生物量显著降低;除岩石裸露率与土层厚度、土被覆盖度、土壤有机碳、植被盖度和生物量都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其它各因子之间都呈显著性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15.
西藏高原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其平均海拔达4 727 m,有"地球第三极"之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高原地形与生态屏障作用对我国乃至亚洲地区生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西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和独特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协调,并对邻近区域环境起到安全保障作用为目的的生态安全进行研究,围绕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原理为指导,采用"3S"技术、野外调查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生态环境问题与成因、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域分异,生态承载力与生态风险对生态安全影响等进行了系统调查与评价.通过多学科综合集成,揭示了生态环境脆弱度、人类干扰度和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构建了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体系,为维护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和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16.
计算了地球扁率对月亮和太阳引潮力影响的量级,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频率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以及利用ELP2000-85星历计算了月亮引潮位中地球扁率影响项的调和展开.结果表明,引潮力中地球扁率的影响最大值接近2×10-11ms-2.引潮位调和展开结果中,振幅大于4×10-13ms-2的潮波项共有16项.  相似文献   
417.
对康定MS6.3地震前后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采用正交经验函数(EOF)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分析主要模式与资料时段的MS5.0以上地震震中位置的关系,探讨主要模式代表的物理含义。结果表明,川滇地区7期累积重力观测资料中大于200 μGal的数据是偶然误差的概率大于95%。第二模式规格向量和累积重力变化均具有相似的分区特征,2013~2014年6次MS6.0以上地震和第二模式规格向量正负转换带有超过83.3%的对应率,具备重力长期变化模式。第一模式地震前后规格值序列明显的同震信号、空间相似的4象限分布以及2014年4次MS6.0以上地震和第二模式规格向量正负转换带100%的对应率表明,该模式代表重力短期变化模式。康定MS6.3地震前第一模式包含4象限特点,震中位置规格值不断增大,且地震前后变化从负转为正。  相似文献   
418.
礁滩体储层是中国目前碳酸盐岩勘探的重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礁滩复合储集体发育,中奥陶统生物礁发育层位主要在一间房组,发育区集中分布在塔北、巴楚等地,并以开阔台地台内点礁方式出现。HD23井区内共有奥陶系探井4口,其中HD17井、HD13井、YW2井在中奥陶统一间房组都钻遇了托盘类瓶筐石(Calathium)障积礁,礁的厚度约5 m,礁的上下地层均为砂屑鲕粒灰岩和砂砾屑灰岩等滩相沉积,形成礁滩复合体。文中通过钻井资料和地球物理资料,深入研究了HD23井区礁滩体的特征与分布。三维地震解释显示一间房组地层中存在一个厚度异常体,经分析认为该异常体就是局部异常发育的瓶筐石生物礁滩复合体,该生物礁滩体横向连片,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和规模。对该井区内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的生物礁滩体加以研究,将为下一步奥陶系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19.
近年来,新疆的民俗旅游发展迅速,首府乌鲁木齐的民俗旅游更是走在了发展的前列.以乌鲁木齐市的国际大巴扎民俗旅游景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乌鲁木齐市民俗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发现,旅游产品多停留在餐饮、娱乐、住宿等层面,活动项目单一;娱乐项目过于艺术化、舞台化,民俗特色与乡土气息欠缺;景区管理存在突出的拥挤和游客财产安全问题,景区推介和宣传重视不够.提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与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特色;对民俗旅游产品进行综合体验设计;建立主管机构,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培训;增强协作,联合促销;推进民俗景区的品牌化运营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20.
FG5/232���������ǵ�����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FG5/232????????????????????????????????????????????FG5/232???????????????????????С???2??10 -8 ms -2????????????????????????????????????????о??????????????????????????13??15???????????????????????????????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