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深圳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实现对深圳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预测与科学管理调控,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构建了度量深圳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各指标赋权,通过模糊综合法并借助SPsS软件,对深圳城市1997-2006年生态安全水平动态变化进行计算、分析、评价.然后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构建评价预测模型,以实现对深圳生态安全的前景预测与完成2006年的生态安全级别特征值的验证.结果表明:1997-2006年深圳城市理想安全和较安全隶属度逐渐变大.极不安全隶属度逐渐变小.显示深圳生态安全的限制因子在不断减少.生态系统发展潜力较大;1997-2005年生态安全水平呈现从临界安全向较安全逼近的态势,2006年达到较安全状态;经模型检验,评价预测模型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2006年预测与研究成果的生态安全级别特征值高度吻合,2022年深圳生态可达理想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实现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生态源地识别与空间阻力面构建一直是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中的技术难点。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与景观连通性三个方面识别生态源地,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修正基本生态阻力面,并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判定生态廊道,从而综合构建云浮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云浮市生态源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6.47%,主要分布在西部与南部的山林地。云浮市生态廊道总长度为508.87 km,其中景观廊道总长度为315.58 km,组团廊道总长度为193.29 km,呈环状辐射分布于植被覆盖相对较好的山区地带。全市16个自然保护区基本都位于生态源地范围内。构建的"重要性—敏感性—连通性"框架可以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新思路,从而有效指引相关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在群落调查和光谱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引入主成分分析方法(PCA)研究了与草场健康有关的各生物参数间关系,提出一种草场健康状况监测的新方法:(1)从包含12个反映群落各方面信息的变量中提取出3个有特定生态学意义的主成分,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分析组合,得出一个能比较敏感、全面反映群落健康状况的新指标—草场健康指数(GHI);其意义在于:它不仅可以反映草场的生物量信息,而且可以反映群落的结构组成信息。(2)从6波段的植被光谱反射数据中提取出2个主成分:可见光因子和红外光因子,它们可以较好反映植被信息。(3)表征群落总量、放牧退化的主成分和GHI与植被光谱反射值有相当的相关性,由此得到GHI与可见光、红外光因子的回归模型。此模型可利用植被光谱较好地反映草场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教育设施供给不足和不均衡的问题,可达性与空间优化方法能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以深圳市坪山区为例,从供需关系出发,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和改进的p-中位模型,探讨城市新区教育设施的可达性评价与空间优化,提出优化迫切度概念,分析得到教育设施优化区位和规模。结果表明:坪山区各层级教育设施可达性均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优化迫切度结果能够为设施配置的重点区域及优先次序提供依据;优化后各层级教育设施分布比较均衡,与人口分布较为契合;优化结果反映出相关规划标准存在不适用性,应注重规划标准差异化的研究。将城市教育设施空间布局评价和区位优化相结合,能为深圳市坪山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陆表温度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北京地区1999年的Landsat7/ETM+热红外波段数据反演陆表温度,用热岛比率指数表征陆表温度的空间分布差异。通过计算北京市城区及辖区共15个区、五环路内各环线间区域、以及以故宫为中心的8个方向剖线的缓冲区的热岛比率指数,定量分析其陆表温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陆表温度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上城区整体处于次高温区,局部表现为高温区,并且在城区以外的辖区出现了多热岛中心分布的特征;对城区及辖区热岛比率指数分析发现,热岛比率指数最大的区域并不是城区,而是顺义区,为0.6210,其平均地表温度在各区域中也最高,为38.08℃。城区大部分处于次高温区中,热岛比率指数为0.6118,平均陆表温度为37.18℃;五环内区域的平均陆表温度为36.97℃,五环以外区域的平均陆表温度35.18℃;对于五环内各环线间的区域,四环至三环间的区域热岛比率指数最高,为0.6327,其平均地表温度为37.48℃;就8个方向剖线的缓冲区分析总体来看,东向和南向热岛比率指数较高,而西向和北向较低。  相似文献   
16.
北京2008奥运赛场环境特征的GIS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不同环境特征参数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利用2006年不同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数据和产品,对31个奥运场馆、公路自行车赛场和奥林匹克公园的建筑指数、水体指数、白天/夜间陆表温度以及植被指数特征进行了GIS系统分析,其结果:(1)31个奥运场馆的建筑时间、地理位置以及露天情况对其环境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指数、水体指数、白天/夜间的陆表温度以及植被指数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故奥运场馆的绿化和赛事安排应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2)公路自行车赛场和奥林匹克公园均表现出建筑指数较高,水体指数为负值的特征,而且夏季和秋季白天/夜间陆表温度较高。建议在奥林匹克公园适当增加一些水体以提高其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流域景观功能网络构建及应用——以台湾乌溪流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生态及城市功能并重的台湾乌溪流域,在乡镇行政单元的基础上,利用耗费距离模型将景观功能网络落实于实际的空间单元。透过网络节点间的通达性分析可知,乌溪流域的景观功能网络中以城市功能网络结构较佳,城市子节点多环绕于城市功能中心,功能的输出与传递有较高的效益;而生态功能网络节点间通达性差异并不显著,唯作为一级及二级功能节点的红香、高美湿地等位置孤立、通达性较差,需就其功能向外传输路径进行优化,并提升二载山及北坑子等重要联系节点的生态功能强度。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特征及城市化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基于长江三角洲国家基本/基准站历史气象资料和区域人口资料,分析了1959~2005年和1981~200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气温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气温变化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站之间的差异,以及城市化效应对气温的增温率和增温贡献率。结果表明,过去47年和2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其中对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及贡献率最大,对平均最高气温都最小。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趋势和增温率、城市化效应的增温率及增温贡献率与其他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欧洲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学广  李贵才 《地理科学》2011,31(12):1423-1429
以"多中心城市区域"(PUR)为代表的城市群体空间的发展已经成为欧洲空间发展与规划的重要特征,以"多中心发展"为目标、"城市区域"为单位的欧洲"多中心城市区域"研究和规划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PUR的研究以城市密集地区形态—功能的多中心性之间的契合关系为重点,探讨这一类型区域的动态发展模式及其多中心性、互补性、连通性、协同性和外部性等属性特征,并且在PUR的定量测度上进行了较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在以ESDP为代表的欧洲空间规划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但由于PUR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原型区域的局限性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地方性问题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这一理论概念和规划策略的研究尚需进一步的深入,其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的观察和评估。对西方尤其是欧洲PUR研究成果的吸收和所存在问题的反思构成了主要研究内容。在对欧洲PUR的研究基础、属性特征、定量测度和研究应用等多个方面引介和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城镇密集地区的研究、强化PUR各种属性的定量实证分析以及借鉴和吸收欧洲PUR研究与规划思想等一些适用于中国城市群空间规划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但由于PUR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原型区域的局限性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地方性问题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这一理论概念和规划策略的研究尚需进一步的深入,其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的观察和评估。对西方尤其是欧洲PUR研究成果的吸收和所存在问题的反思构成了主要研究内容。在对欧洲PUR的研究基础、属性特征、定量测度和研究应用等多个方面引介和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城镇密集地区的研究、强化PUR各种属性的定量实证分析以及借鉴和吸收欧洲PUR研究与规划思想等一些适用于中国城市群空间规划与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星载GLAS波形数据精确记录了光斑内所有探测目标的垂直结构信息,在森林结构参数反演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但GLAS激光脚印是不连续分布的离散点且密度较低(中国地区平均约为0.14 point/km^2),因此仅利用GLAS数据不能获得高精度的连续植被高度分布。已有研究表明,相对其他光学数据及反演参数,MODIS BRDF参数最能反映植被结构信息。本文利用同时期(2008年2月)的GLAS与MODIS数据,首先采用小波分析方法提取GLAS数据的波形特征参数,通过ASTER GDEM数据计算地形指数,并辅以植被分类数据分三种森林类型分别建立基于波形特征参数和地形指数的树高估算模型;然后,通过神经网络训练建立基于GLAS树高和最佳MODIS BRDF波段组合的树高反演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得到中国森林植被平均高度的连续分布图;最后,利用野外实测树高和机载激光雷达数据提取树高分别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反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