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河北省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震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样率的增加是数字化观测的优势和特点。本文针对数字化资料具有高频信息特征,利用原始曲线法和异常频次法处理分析了河北省数字化流体资料在2002年4月22日隆尧ML5.4级地震、2002年8月3日怀来ML4.4级地震和2004年1月20日滦县ML5.0级地震前后高频信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异常频次法是地下流体数字化资料高频信息特征分析及其应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2.
晋2井动水位与周围显著地震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晋2井动水位15年观测资料的清理,从多种观测信息中筛选出阶变型前兆异常,制定了阶变异常的标准,进而从阶变频率入手,提取阶变组异常作为周围中强以上地震的中短期前兆信息。通过R检验,认为晋2井动水位阶变异常与周围显著地震以及阶变组异常与周围中强以上地震均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实践中,利用晋2井阶变组异常,曾先后较好地预测了晋2井周围3次中强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33.
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93~2015年潜水蒸发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多气象要素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提取出主成分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潜水蒸发与主成分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地温、绝对湿度和平均气温的容忍度均小于0.1,方差膨胀因子均大于10,气象要素间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提取出三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主要反应地温、绝对湿度、平均气温、水汽压力差和水面蒸发的影响,第二主成分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第三主成分与风速密切相关。建立的潜水蒸发多元回归预测模型数据维度较低,精度较高且通过各项显著性检验,可用于潜水蒸发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34.
用Argo温盐资料估计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多年平均地转输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go浮标资料,估计了2003—2007年期间印度尼西亚贯穿流(ITF)出口处114.5οE断面上层(0—1000m)的地转流,并与WOA05资料进行对比。在114.5οE断面上9.5ο—18.5οS之间,依据Argo资料计算的上层(0—1000m)地转流年平均输送为4.2Sv(1 Sv = 106m3.s-1),比依据WOA05资料计算的流量大0.5Sv左右,与前人对IX1断面的估算接近。依据Argo资料计算的ITF的季节变化也与WOA05比较一致,最大输送都出现在7月份,可以达到10Sv,而冬季二者差异较大。比较了盐度资料的差异以及114.5οE断面南侧缺测对估计ITF地转流输送的影响,发现盐度资料的改善可以改进对ITF地转输送量的估计,而断面南侧的缺测对ITF年平均输送的影响较小。因此,Argo资料可以作为监测ITF输送量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用于年平均流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35.
陈茁  李薇  胡鹏  贺治国 《海洋工程》2022,40(1):149-159
基于平面二维水沙床耦合地貌模型,反演了1958年1月至1964年12月连续枯水年期间钱塘江尖山河段的主槽摆动过程,揭示了河势由顺直到弯曲的主要演变规律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在低径流和强潮流作用下,丰水年形成的北部落潮槽逐渐淤积形成浅滩,南部涨潮槽冲刷发展形成南、北两支,两槽间江心滩发育壮大,形成弯曲河势.河床冲淤主要集中在前两年内,潮汐周期内涨潮初期冲刷、涨憩和落潮初期淤积,区域淤积泥沙主要来源于下游杭州湾,北槽前期淤积为落潮型淤积,后期为涨潮型淤积.河势变化使得区域潮差增大潮动力增强,南槽涨落潮流速显著增大.顺直河势下,江心滩南北两侧分流比差异不大,涨潮期间南侧略高、落潮期间北槽略高.弯曲河势下,南槽水深和纳潮量增加,涨、落潮分流比均显著增大至75%以上.  相似文献   
36.
吕宋海峡纬向海流及质量输送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分析和计算了吕宋海峡PR21断面最近海洋调查的部分CTD资料和ADCP资料,再一次证明吕宋海峡常年存在纬向流。但对于天气尺度而言,该流型是多变的。根据高分辨率的海洋环流数值模式4a(1992~1996年)海平面高度(SSH)的输出值,运用地转关系估计了吕宋海峡纬向流的月平均值。研究表明;通过海峡流入、流出南海纬向流的深度一般达到500m左右,200m以上流速较大,平均流速为50cm/s,最大时达80cm/s以上。500m以下的纬向地转流流速较小,通常小于10cm/s.由大洋进入海峡的入流位置位于海峡的中部和南部,月平均入流最大值出现在11月,为50cm/s.位于海峡的北部和南部上层海洋的月平均出流,最大流速亦出现在11月,也为50cm/s,这与秋季北赤道流分叉位置最北(15°N),春季分叉位置最南(14°N)有关。上层流入、流出海峡的流量的月平均值分别约为10×106m3/s和5×106m3/s.当东北季风盛行时(从10月到翌年2月),流入海峡的流量远大于流出海峡的流量,两者的差可达8×106m3/s,而在其他季节两者的差仅为3×106m3/s.这说明东北季风盛行时,会有较多的水从南海南?  相似文献   
37.
南海与邻近海洋的水通量交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一个局地加密的全球海洋环流模式,给出位于细网格海域的南中国海与其邻近海洋之间水交换的年平均和月变化的定量结果。结果表明,南海与周围海洋交换的水通量受南海季风的影响较大,其中吕宋海峡的交换量最大,其次为南海南部边界的断面,再者依次为台湾海峡,民都洛海峡和巴拉巴克海峡,另外还对南海各个海峡的热通量,盐通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38.
吕宋海峡及南海北部海域的水团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92年3月和1994年9月台湾海峡两岸科学家对南海北部两次协同调查的CTD资料以及由此计算的重力势资料,对吕宋海峡及南海北部400m以上海水的温盐性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调查海区基本可划分为两种水团,即黑潮水和南海水。黑潮水主要从吕宋海峡中部和北部进入南海,侵入的黑潮水向西北方向扩展,受到台湾海峡海底地形的阻挡而大部分集中于台湾西南海域,向西的范围基本不超过119°E。虽然两次观测所处的季节不同(分别为春初和夏末),但黑潮入侵南海的差异并不明显。另外,在二次调查的部分层次上,南海北部陆坡边缘都发现有一团水平尺度约百公里的黑潮性质水。配合重力势的水平分布形式,可以用地转流场的结构解释水团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39.
面向生产开展科技创 新要使我国测绘科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仅有爱国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能力.刘先林恰恰是最富于创新精神的科学家之一. 刘先林1962年从武汉测绘学院毕业后,满怀年轻人的热情和理想,来到国家测绘总局测绘科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并很快崭露头角,显示出他善于创新的本领.  相似文献   
40.
大名鼎鼎的院士竟然这么朴素 说到刘先林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接受采访的人都是赞不绝口,对他充满敬意. 刘先林是我国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测绘界、在社会上都有很高的声望;他曾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现在还是名誉院长,地位也不算低.但是与他接触的人,谁都感觉不到他的名人架子,同事们长期以来都管他叫老刘.初进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尊敬地叫他刘老师,他说:"我们在一个单位工作,是同事,不用叫老师,叫老刘就行了."平易近人正是他的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