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在10-3—1.5×102 Hz频率范围内测定并讨论了我国九省十四个地区130余块硫化矿石和石墨化岩(矿)石标本的复阻抗振幅和相位的频率特性。并对其中80余块标本作了镜下岩矿鉴定分析工作。对每条实测的相位频率特性曲线按Cole-Cole模型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了拟合。分析讨论了影响各种岩(矿)石频率特性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导电矿物成分这个因素。弄清了一些规律,为今后在三维条件下进一步研究矿物成分的区分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物性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规划中的北京市某新区提供基础地质资料,需查明区内断裂的准确位置、产状以及覆盖层厚度.利用CSAMT方法进行了勘察工作,由于区内人文干扰和电磁干扰严重,野外施工时采用了多种手段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可信度;数据处理时利用作者开发的基于遗传算法的CSAMT全资料反演程序对野外数据进行反演.分析反演结果并结合已知地质资料,给出了区内断裂的准确位置等信息.为新区规划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82年以来在华北、西南、西北、华东等地大小20余个油田上进行激电找油的研究工作,特别对西北K区等油田进行的异常成因机制的剖析工作:激电测井、井中取样分析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测定、数字模拟及同位素分析等,以充分论据证实了引起激电异常的主要地质因素是油藏上方浅部地层中的次生黄铁矿化分布。论述了黄铁矿化与烃类扩迁的密切关系。并对西北K区等油藏上方地层的垂向物质变异的规律,结合实际资料,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最后提出了油藏上覆地层垂向变化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4.
15.
16.
激发极化法探测油气田——异常成因及其与油气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82年以来在华北、西南、西北、华东等地大小20余个油田上进行激电找油的研究工作,特别对西北K区等油田进行的异常成因机制的剖析工作:激电测井、井中取样分析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测定、数字模拟及同位素分析等,以充分论据证实了引起激电异常的主要地质因素是油藏上方浅部地层中的次生黄铁矿化分布。论述了黄铁矿化与烃类扩迁的密切关系。并对西北K区等油藏上方地层的垂向物质变异的规律,结合实际资料,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最后提出了油藏上覆地层垂向变化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7.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万城断裂带北部研究区,地表条件复杂,地震和钻井施工困难,油气富集规律还不甚清楚。因此,试图通过微生物找油方法,最小成本最高效率,以探明本研究区的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区面积约230.0 km2,采集样品间距南北500 m × 东西250 m,共采集并分析了样品2354个。研究表明,微生物异常主要分布在万城断层的东侧,其中微生物气异常零星分布,异常较弱,无独立气藏。在综合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微生物异常分布特征表明,万城断裂带显示了来自北西和北东向的双向物源,油气来源于梅槐桥洼陷,属近源成藏。万城断裂带东侧和坡折带低位扇砂体是油气有利富集区,前景较好,主要为古近系新沟咀组成藏。万城断裂带西侧有小面积油藏,可能系白垩系成藏。最后,对微生物异常区进行了分级评价,指明了重点攻关区、评价有利和较有利区,对大幅降低勘探风险和提高勘探成功率,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