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厦门浔江湾海洋水文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寿景  李立 《台湾海峡》1998,17(2):201-206
本文根据15个站海流连续观测和16个站温盐大面观测资料。分析服厦门浔江湾水文特征。结果表明,本海域水平方向存在着逆时针环流;垂直方向有上层流出、下层流进的河口型环流;存在着河口锋。  相似文献   
122.
李立  许金殿 《台湾海峡》1994,13(3):213-218
根据大亚湾海洋生态零点调查获得的水温,海流,潮位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1987年8月间大亚湾地8708和8710号以风的综合响应。结果显示,台风期间除增水外,整个大亚湾的水文结构因台风的影响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湾内事过境垂直环入变,海水层化消失,以及总体水湿。析表明,台风作用下垂直环流的调整可能是造成台风过程中大亚湾层化消失,总体水温升高的重要因素,而陆地边界的存在显然改变了海洋对热  相似文献   
123.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结合历史水文资料分析了斯里兰卡冷涡的季节演变及其形成机制.分析表明,斯里兰卡冷涡发生于每年的6-10月之间,其中心位于8°N、83°E,垂直深度可至250m.西南季风受斯里兰卡岛地形的阻挡而在其东侧海域形成气旋式风应力旋度引起的向上Ekman抽吸是冷涡产生的主要原因.冷涡随季节的发展先朝东北、后朝西北方向移动,造成冷涡的季节平均位置比气旋式风应力旋度偏北1-2个纬度.西南季风漂流的平流作用以及基于β平面的简单涡旋传播理论可分别用于解释涡旋的东北向和西北向运动.  相似文献   
124.
西藏洛扎—羊八井地区的磁大地电流地壳测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0—1981年中法两国的磁大地电流工作者在西藏洛扎一羊八井地区进行了磁大地电流测深。在剖面的北部深20—30公里处发现一壳内低阻层,在南部还发现一个埋藏深度较浅的低阻层。文中阐述了该区的地电特征,对低阻层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北部低阻层是由壳内的花岗岩类物质的部分熔融所引起;南部低阻层的情况较复杂,它可能是由一缓倾角的断层摩擦面附近的花岗岩类物质的部分熔融及饱含热水的岩层所引起。根据地下电阻率及温度的分布推测该区可能有一个温度较低的高阻地块向北俯冲到温度较高的低阻地块之下。  相似文献   
125.
大地电磁测深(MTS)用于研究地壳上地幔的初步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立 《物探与化探》1997,21(6):460-467
地质矿产部物化探研究所自1980年先后完成了青藏、川滇、华南、甘肃、新疆、内蒙、山西、松辽、长江中下游、秦岭等地区的深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约6800km。得出了剖面通过地区地壳、上地幔的电性结构,研究了各电性单元与地质构造单元的关系,对发现的地壳、上地幔内低阻层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根据已掌握的深大地电磁数据编制了中国大陆电性图件,得出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平均厚度为100~120km,东部地区薄,西部地区厚的结论。利用高温高压岩石电阻率测定结果,粗略地给出了剖面通过地区岩石圈内主要的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126.
曾刚  李立 《台湾海峡》1992,11(1):28-34
本文以实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大亚湾近岸浅水区夏半年水温和盐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除由于太阳辐射导致的季节变化及沿岸浅水区潮汐效应引起的日变化外,外海水团的间歇性入侵是影响本海域水温和盐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7.
OSMAR高频地波雷达福建示范系统径向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大勇  邵浩  李炎  李立 《台湾海峡》2007,26(1):7-16
OSNAR高频地波雷达是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的成果,其福建示范系统的两个远端站分别设置在福建省东山县和龙海市境内,2005年6月开始试运行.本文对2005年6、7月份试运行期间雷达远端站给出的遥感径向流数据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初步的海洋学验证.分析结果显示,雷达返回径向流速质量随观测距离增加呈下降趋势,并有明显的日夜差异,日间质量优于夜间.初步验证表明,经质量控制处理后所提取的径向流鸩分潮的振幅和相位的空间分布具有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的特征.雷达系统所返回的径向流数据在经过适当的质量控制处理后可以有效地反映覆盖海区表层海流及其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28.
南海的平均T-S,S-Z,T-Z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根据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国家海洋数据中心(NOAA,NODC)1966—1977年的历史水文资料,采用类似Emery和Dewar方法,计算南海每5°×5°经纬方格各标准层次的平均温度、盐度值及标准差,从而提供了各海区每隔0.5℃的温盐对应值和T-S,S-Z,T-Z曲线及标准偏差图。以便为今后进一步的调查,提供一个检验测量数据准确与否的基本依据。并通过对所划分的5个海区的T-S,T-Z,S-Z曲线的对比及标准偏差情况的分析,考察了各海区海水的物理特性,为进一步分析南海水体的运动、相互作用和变异提供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29.
对台湾海峡潮流的一点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立  王寿景 《海洋与湖沼》1990,21(6):578-580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台湾海峡的潮汐和潮流进行了不少研究。有关研究主要依据数值计算结果。计算中海峡两端的开边界条件多采用尝试法调整,并用两岸及岛屿测站潮汐资料校核,因而有关潮汐的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至于潮流方面,除西岸少量观测之外所掌握的实测资料很少,因而影响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0.
南海东北部海域中尺度涡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7a的T/P高度计资料对南海东北部海域海面高度异常及其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海域是中尺度涡的高能量区,尤其经常生成强的反气旋涡;海面高度异常的均方根高值区(即中尺度涡的高能量区)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部(21.3°N,119.0°E)和吕宋岛西北(19.5°N,119.5°E)附近的深水海域;海面高度异常的均方根值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春季是中尺度涡最弱的季节,均方根值最小,夏季次之,秋、冬是中尺度涡最强的季节,均方根值最大;海面高度异常的均方根值也表现出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别在ElNi no事件期间(1997年)其年均方根值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