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使用调和分析方法分析了渤、黄、东海中的TOPEX/POSEIDON沿轨高度计资料,并利用基于最优插值理论的混合法把交叉点处的两个主要的半日分潮(M:和s1)同化到动力模式中。同化结果显示,两个主要半日分潮的分布特征与前人动力模式结果比较一致,在同化高度计资料以后模式结果M2分潮与167个实测站的“距离”为17.2cm,S2分潮为8.9cm,比单纯的动力模式结果精度分别提高14.9%和23.3%。  相似文献   
322.
对岩矿石50249个密度、11374个磁化率、8889个剩磁强度数据,以江西全省及其地层区、地层分区为研究区,以构造层、年代地层为单元进行区域地层物性的统计,结果为该区的区域物探、矿区物探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23.
The South China Sea is a hotspot for regional climate research. Over the past 40 years, considerable im provement has been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leading to a substantialchange in the land-use of the islands. However,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human development on the local climate of theseislands is lacking.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limate changes on the 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based on data from the Yongxing Island Observation Station and ERA5 re-analysis.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e of urba nization on the local climat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was explored in this study.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 10-year average temperature in Yongxing Island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1.11 °C from 1961 to 2020, and the contributionof island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to the local warming rate over 60 years was approximately 36.2%. The linearincreasing trend of the annual hot days from 1961–2020 was approximately 14.84 days per decade. The diurnal tem perature range exhibited an increasing trend of 0.05 °C per decade, whereas the number of cold days decreased by 1.06days per decade. The rapid increase in construction on Yongxing Island from 2005 to 2021 led to a decrease in observedsurface wind speed by 0.32 m s –1 per decade. Consequently, the number of days with strong winds decreased, whereas thenumber of days with weak winds increased. Additionally, relative humidity exhibited a rapid decline from 2001 to 2016and then rebounded. The study also found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RA5 re-analysis and observation data,particularly in wind speed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dicating that the use of re-analysis data for climate resource assessmentand climate change evaluation on island areas may not be feasible.  相似文献   
324.
李磊  陶卓民  陆林  孙小龙  刘红兰 《地理研究》2021,40(11):3208-3224
气候环境对人类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全球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避暑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旅游者夏季出行的重要选择。贵州省作为中国国内主要的避暑旅游目的地之一,针对避暑旅游流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未开展。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避暑旅游现象长期的跟踪调查,获取2015—2019年间有效避暑旅游流线路数据2177条,运用复杂网络、GIS空间分析、QAP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避暑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避暑旅游流网络规模大、密度低,集聚特征明显,网络发育不完善,具有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城市和景区分别呈“板块”和“点轴”状分布,旅游流线路具有“基营”和“环线”式结构特征。② 交通中心城市和核心景区是避暑旅游流的集散中心,贵阳在整体网络中具有突出优势和无法替代的地位,避暑旅游城市和景区在空间上相互交织,形成“贵(阳)安(顺)-荔波-凯(里)镇(远)”的“▽”空间结构。③ 避暑旅游流空间分布受气候舒适度、空间邻近性、旅游资源禀赋、接待服务能力和交通便捷程度等因素共同影响。最后,从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旅游统计数据改革、网络空间结构优化等方面,对贵州省避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25.
吉家洼金矿是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金矿田的一个小型矿床, 金矿体赋存于含矿断裂带内, 并严格受其控制, 矿体的形态、产状与含矿断裂基本一致。通过对矿区外围F1、F7断裂带开展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圈定了多个受断裂控制的高强度Au异常, 经钻探施工, 见矿情况良好。进一步对钻孔进行了岩石原生晕采样化验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矿体向下有一定的延深, 经钻探施工, 在断裂深部发现工业矿体, 矿床规模扩大至中型。吉家洼矿区外围含矿断裂带数量多、矿化强度高, 而地表Au前缘元素非常发育, 向深部矿体头部元素及矿体元素发育并伴有前缘指示元素, 矿尾元素不发育, 已发现的矿体深部不封闭, 说明矿体沿倾向具有长距离延深, 深部找矿前景好。   相似文献   
326.
CT重建算法中,投影矩阵反映探测器上的投影与重建物体的关系,其模型刻画对于重建速度和精度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介绍目前投影矩阵研究现状,着重分析投影矩阵系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快速计算正投影和反投影的方法,并总结了目前投影矩阵模型的性能和发展。  相似文献   
327.
不完全角度重建问题一直是CT图像重建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通常的不完全角度重建方法是基于空域的迭代方法,但由于正反投影的高计算复杂度,空域迭代方法存在计算耗时,对硬件资源需求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外推的邻近网格迭代算法(INNG-TV)。首先,平行束采样的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和样条插值到频域空间,然后在迭代的过程中,傅立叶空间投影已知部分的数据始终不变,缺失部分数据通过对重建图像进行INNG外推得到,同时在图像空间对重建图像做非负、最小化总变分等先验及优化约束。  相似文献   
328.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对铸体薄片、砂岩物性及扫描电镜等资料的研究,分析了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的特点及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姬塬油田长6油层组主要是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通过对长6油层组各个小段的物性统计分析发现,长621油层亚段的储集物性最好,显示出强的非均质性,主要的孔隙类型为残余原生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沉积作用中的沉积相分布是控制储层物性的基础,好储层一般分布在主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中,长6油层组既经受了建设性成岩作用的改造(绿泥石薄膜的形成、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等),也经历了破坏性成岩作用的改造(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在了解研究区各个时期成岩作用改造程度的基础上确定了姬塬油田有利储层的分布,优选出7个Ⅰ类和7个Ⅱ类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329.
佳木斯—伊通断裂韧性剪切变形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郯庐断裂北段主干断裂的佳木斯-伊通断裂(简称佳-伊断裂),其最早开始活动的时代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为了更好确定其活动时代,对佳-伊断裂昌图段南城水库附近的韧性剪切带展开了详细研究。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特征显示,剪切带糜棱面理走向北北东-南南西,其上发育北东方向的缓倾拉伸线理,指示该剪切带为逆冲-走滑韧性剪切特征。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剪切带中糜棱花岗岩形成在174~173 Ma,该糜棱岩带被后期未变形辉绿岩脉侵入,辉绿岩脉的锆石U-Pb年龄为164 Ma,从而限定该期次韧性变形发生在174~164 Ma之间的中侏罗晚期。取自剪切带糜棱花岗岩内的变形黑云母40Ar/39Ar测试结果表明,糜棱花岗岩在187~166 Ma左右受到了显著的热事件的扰动。这些证据证明,佳-伊断裂在中侏罗晚期发生过显著的左行走滑韧性剪切,结合对东北地区火成岩研究成果的分析,佳-伊断裂中侏罗晚期的韧性变形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有关,该时期侵位的岩浆活动开始显著受到俯冲引发的挤压应力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0.
尼日尔三角洲坡脚逆冲带沉积样式及构造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坡脚逆冲带沉积样式、构造对沉积的控制可以揭示深水沉积分布与演化特征.运用生长地层翼旋转机理和地震相分析技术对研究区的沉积类型、构造与沉积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深水陆坡重力滑动作用所形成的微盆地内, 层序边界表现为微盆地边缘上超不整合面或重力流对下伏地层的侵蚀不整合; 逆冲构造隆升速率与沉积速率共同控制了重力流可容空间和沉积充填样式; 沉积垂向演化以块状搬运复合体-浊积扇-深海披覆泥或浊积扇-深海披覆泥为特征.在充分考虑构造隆升和沉积速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建立了单一微盆地和多个微盆地的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