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正>空间数据表示有关几何对象的物理位置和形状的信息,这些对象可以是点位置或更复杂的对象,例如国家(地区)、林地或湖泊。准确掌握空间数据对自然资源地管理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把计算机技术引入地图学产生了计算机制图系统,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信息系统,再到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领域的巨大  相似文献   
112.
为评估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岩牡蛎(Crassostrea nippona)种间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水平,探讨两者的生殖隔离,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实验研究了温度(17、21、25、29和33℃)、盐度(18、22、26、30和34)和精子浓度(100、101、102、103和104个/μL)对受精率及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牡蛎卵子可以与岩牡蛎精子受精,相反方向也能够受精,两者之间是双向受精;杂交组受精率及孵化率显著低于自繁组(P 0.05),且孵化率变化趋势与受精率基本一致。随着温度和盐度的上升,自繁组和杂交组受精率和孵化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长牡蛎♀(长牡蛎♂(GG)、长牡蛎♀(岩牡蛎♂(GN)、岩牡蛎♀(长牡蛎♂(NG)和岩牡蛎♀(岩牡蛎♂(NN)交配组胚胎发育最适温度分别为25、21、25和29℃,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87.0%、43.7%、42.8%、82.8%和76.9%、33.5%、33.4%、74.8%;GG和NG组最适盐度为26,GN和NN组最适盐度为30,各组在最适盐度下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86.6%、31.6%、41.2%、85.0%和77.3%、25.9%、37.7%、79.8%;在温度25℃、盐度26条件下,各组受精率随精子浓度增加而增大,尤其是杂交组,当精子浓度为100~104个/μL时,GN组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7%~43.9%和2.9%~39.9%;NG组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是9%~46.2%和0%~44.2%。本研究证明温度、盐度和精子浓度对长牡蛎和岩牡蛎种间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3.
为进一步开发近江牡蛎Crassostreaariakensis的基因资源,探究黄河口与长江口近江牡蛎的遗传差异,采用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平台对东营垦利和南通海门的近江牡蛎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拼接后分别得到83680条和71269条unigene,并对unigene进行了基因功能注释和正选择基因的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同源基因经筛选得到正选择基因259个,GO (Gene Ontology)功能分析中共涉及到967个相关功能类别,其中有关到生物学过程的分类条目占比最多,为590项。总体上看,与细胞器、代谢过程、结合以及催化活性相关的类别占主导地位。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表明,共涉及48个代谢通路,其中与核糖体、细胞凋亡相关的通路占比最大。上述结果不仅加深了对黄河口以及长江口近江牡蛎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的认识,同时也为今后进行近江牡蛎各类遗传学分析和一些关键基因的克隆以及具体功能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4.
杨杰  李琪  袁伊人 《地震学报》2021,43(2):215-226
利用有界影响估计地磁转换函数,分析了2013年3月3日云南洱源MS5.5地震前后滇西北地磁台阵各测点的地磁转换函数及地磁实感应矢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震前1—2个月云龙测点和洱源测点多个周期的转换函数实部绝对值存在变大—转折—恢复的过程,异常变化幅值超过1倍标准差,其余震中距较大或距离余震区较远的测点震前转换函数无明显...  相似文献   
115.
枣庄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农村宅基地管理的主要做法(1)枣庄市党委政府重视农民住宅用地问题。该市政府在全市部署开展农村宅基地调查摸底,掌握实情,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在用地指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从2009年开始对农村宅基地单独下达用地计划,2009年计划下达31.3 hm2,解决农村宅基地问题。市政府要求国土资源部门配合农村住房和危房改造工作,给予用地支持。各区(市)加强组织领导,在政策和财力上支持推进“空心村”治理,一些区(市)分别采取召开现场会等形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6.
地磁ULF前兆信息研究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前ULF(Ultra Low Frequency:超低频信号,频段为0.005~10Hz,国内俗称电磁波)电磁异常信号是近年国际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了国际上典型震例前观测到的ULF异常信号的表现形式、目前采用的一些数据处理方法以及震前ULF信号可能的产生机制,以供相关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7.
利用MODIS产品数据MOD11A2和MOD13A2获取地表温度(TS)、昼夜温差(DS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植被指数(EVI),构建宁夏区域2005年4、7、10月逢8、18、28日TS-NDVI、TS-EVI、DST-NDVI、DST-EVI特征空间,根据TS-NDVI、TS-EVI、DST-NDVI、DST-EVI特征空间建立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温度增强植被指数型干旱指数(TEDI)、温差植被干旱指数(DTVDI)、温差增强植被指数型干旱指数(DTEDI),并以这些干旱指数作为土壤水分监测指标,反演了宁夏区域2005年4、7、10月的土壤水分.利用实测10 cm土壤水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DTEDI在宁夏土壤水分反演中表现较好,DTVDI表现略好.  相似文献   
118.
40a来江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68,自引:19,他引:68  
通过江河源区分布的5个气象台站有关气温与降水的多年数据,分析了近40a来江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a来江河源区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但降水量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春季降水和近15a来冬季降水的明显增加上,对植被生长起重要作用的夏季降水量却呈明显减少趋势;江河源区20世纪80年代10a平均气温比50年代高0.12~0.9℃,大部分地区高于0.3℃,属于青藏高原高温区或升温幅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平均升温0.44℃,明显比全国平均升温0.2℃要高出一倍,在这种背景下,与植被生长关系密切的4、5月和9月气温呈现持续下降态势,江河源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体系对气候的这种变化响应强烈,冰川退缩,多年冻土消融加剧,导致大范围高寒草甸与草原被植退化。  相似文献   
119.
李琪  朱梅  张学锋  乐贵明 《地球物理学报》2022,65(12):4593-4601
我们统计分析了1932—2018年期间Ap指数表征的地磁活动的太阳周分布和季节分布.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一个太阳活动周每天Ap指数的总和与太阳活动周的幅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太阳活动周最大的Ap值与太阳活动周的幅度相关性比较好.通过拟合,我们得到Ap指数的分布函数为f(Ap)=139.5e-0.2758Ap+66.2e-0.004377Ap.为了研究Ap≥25事件的太阳周分布和季节分布特征,我们把Ap指数分成了四个范围,即25≤Ap<50, 50≤Ap<75, 75≤Ap<100, 100≤Ap.太阳活动周的研究发现,对于25≤Ap<50, 50≤Ap<75, 75≤Ap<100, 100≤Ap的地磁活动,出现在太阳活动周上升段的比例分别为26.5%、28%、29.1%和31.5%,出现在太阳活动周下降段的比例分别为73.5%、72%、70.9%和69.5%.这表明地磁活动越弱的事件,出现在太阳活动周下降段的比例越高,反之就越低.对于25≤Ap<50, 50≤Ap<75, 75≤Ap<100,...  相似文献   
120.
变化的磁场是联系区域应力场和孕震区地球物理环境信息的天然媒介,而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可以反映地下电阻率等物理信息,本研究利用有界影响估计法计算喀什地磁台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实部Ar绝对值,并使用南天山西段及西昆仑地区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了研究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其时序变化代表研究区应力场的变化。结合研究区应力场变化尝试探究地磁转换函数实部Ar绝对值异常对构造应力作用的响应。结果显示,当应力作用增强后,地磁转换函数在时间上出现同步或滞后的异常变化,表明应力在不断积累增强后,地下介质电阻率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感应磁场变化,因此得出应力变化是造成局部磁异常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验证了地震前感应磁效应现象。通过研究8次中强震前应力场与地磁场转换函数变化,发现在6次中强震前均出现震前异常变化,两者在震前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还发现喀什地磁台地磁转换函数不同周期的实部Ar绝对值对不同方位的地震响应不同,可能与震源区地下介质各向异性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