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49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依据公元886~2009年云南Ms≥5.0地震资料,分析云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序列类型早期划分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认为:云南地区Ms≥5.0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其次为多震型;主余型与多震型地震散布于云南省各个地区,孤立型主要分布于东川、玉溪、盈江等地区.各小区域的地震震型特点为:滇西北地区与云南地区地震类型比例一致;小...  相似文献   
32.
川滇地区区域地震目录完整性最小震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系统分析了川滇地区1970~2001年的区域地震目录,给出了川滇地区主要地震活动带(区)最小完整性震级的时、空分布.总体而言,对于川滇地区地震活动最强烈的3个区域 ,地震目录的完整性最小震级可取如下震级:(1)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及鲜水河-安宁河- 小江断裂带所围限的川滇菱形地块,1970~1981年2.5级,1982年以来2.0级;(2)金沙江 - 红河断裂带以西的滇西-滇西南腾冲-龙陵、澜沧-耿马、思普地区,1970~1981年3.0级 ,1982年以来2.5级;(3)阿坝区、松潘-龙门山带及名边-马山-昭通带,1970~1981 年2.5级,1982年以来2.0级.  相似文献   
33.
云南地区强震活动过程中的调制比、b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云南地区1900-2000年,反映地壳介质状态的地震调制比、b值的系统研究,探讨了云南地区强震不同活动阶段的中强地震调制比、b值的活动规律,以及与云南地区强震活动规律的关系,并从地壳介质状态反应的孕震机理作出相应的剖析。结果表明中强地震的调制化、b值在强震活跃期与平静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在强震活跃期,中强地震Rm值经过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过程,完成一次准周期性变化过程,结束活跃期;强震平静调制比Rm开始时高,结束时低;在活跃期与其后的平静期,b值形成一个有规律的低-高-低周期性变化;Rm、b值的最大值都出现于平静期;显示出不论是强震活跃期与平静期,中强地震的活动与强震孕育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34.
TimespaceevolutioncharacteristicsofabruptvariationofwavevelocityratiointheseismogenicprocesofrecentstrongearthquakesinYunna...  相似文献   
35.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部分统计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整的294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研究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统计特征,探讨序列类型、最大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与主震震级及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中国大陆孤立型、主余型及多震型地震余震序列分别约占23%、59%及18%.其中走滑型、具有倾滑分量的走滑型、具有走滑分量的倾滑型及逆冲型分别占48%、24%、17%及11%. 余震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震级正相关,但主震震级较低时相对离散,孤立型序列离散程度较高,主余型及多震型序列线性相关性较好.绝大多数序列最大余震均发生在震后200天内,少数具有晚期强余震的序列主要属主余型序列,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通常没有晚期强余震发生.68%的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发生在震后10天内,77%发生在震后30天之内,95%发生在震后120天之内.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时间及5、6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与序列类型及主震震级大小有关,多震型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最快,孤立型次之、主余型最长.若仅就主余型序列而言,当主震震级较高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短,主震震级较低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36.
李永莉  毛慧玲  付虹 《地震研究》2007,30(4):318-323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前,在中国大陆和云南省6级强震平静及滇西南地区5、6级地震出现丛集现象的背景下,动态追踪了滇西南地区各项地震学参数异常的中、短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2005、2006年滇西南地区近同步出现中小地震活跃、调制小震频发、震源深度加深、b值由高到低等中短期异常,而2007年云南省内大于等于25天的3级地震平静异常和滇西南3级震群的密集,则预示着强震的逼近,尤其是3级地震时空密集,是宁洱6.4级地震的显著短临标志。  相似文献   
37.
研究中国大陆地区中强地震序列震后早期阶段(震后15天)ETAS模型参数的平均统计特征,据此讨论不同统计条件下的序列衰减及余震激发问题.宏观而言,模型参数b、p、α数值分布较为离散,不同统计条件下模型参数平均值的差异显著性不十分突出.详细对比不同统计条件下模型参数平均值的微小差异,b值随主震震级增大而增大,但b值随不同区域、不同主震断层类型或不同序列类型的变化不明显.p、α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西南、西北p值略低于新疆及华北,表明西南、西北序列衰减相对较慢而新疆、华北序列衰减相对较快,华北α较低而西北α相对最高,意味着尽管华北序列衰减相对较快,但其激发高阶余震的能力却相对强,西北尽管序列衰减较慢,但序列结构单一,激发高阶余震的能力弱.p与主震断层类型关系不明显,即主震破裂性质不是决定序列衰减快慢的主要因素;α与主震断层类型有一定关系,走滑-近走滑型破裂所导致序列的α值最小、斜滑型次之、倾滑-近倾滑型最大,表明走滑-近走滑型序列激发高阶余震的能力最强、逆冲型最弱、斜滑型居中.p、α随主震震级增大而减小,意味着主震震级越高则序列衰减越慢、激发高阶余震的能力越强.不同类型序列p、α有一定差异,主余型序列p最小、孤立型p最大,表明相对而言主余型序列衰减最慢、孤立型序列衰减最快、多震型序列衰减速率居中.孤立型序列与主余型序列α大体一致、大于多震型序列的α值,即多震型序列激发高阶余震的能力相对最强,孤立型及主余型序列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8.
云南近期姚安、澄江及丘北地震的孕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永莉  蔡静观 《地震研究》2001,24(3):213-218
从地震学的角度对姚安、澄江和丘北地震的孕育进行追踪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3个月时间内发生多次中强震,震前云南省地震学的波速比,小震调制比以及震源深度等多项参数出现了中期同步异常,并且有区域性中小地震活跃,能量的加速一平静过程以及前兆震群出现等明显的近场异常,表明云南地区快速发生的多次中强地震,在地震学方面出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的孕震特征。  相似文献   
39.
系统研究了水胜地层前云南地区的各种前兆异常,发现:震前2个月水胜地区的断层面总面积、多分维、蠕变、地层活动频度熵、地层活动强度熵呈明显异常;层前1年滇西北为低温异常区和高雨量异常区;展前3年滇西北地区GPS测量存在明显的奇异水平运动异常和最大剪切应变异常;震前2.5年至数十天云南地区出现大量的定点前兆异常成团分布,尤以滇西北最为集中。经分析后认为,水胜6.0级地层的各种前兆异常是明显的,普通存在的;水胜6.0级地层的孕育时间为2.5年;目前云南地区仍存在3个孕震区(滇西北、小滇西、滇东南),未来3年甚至更短时间内云南地区的6级地震可能发生在第3个孕展区——滇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40.
从云南地区1965~1999年的地震序列中选取28个序列,根据古登堡-里克特的地震频度与相应震级之间的公式、刘正荣的h 值判别法,得到这些地震序列中一些主要地震后的b值、h值,并对由b值误差Δb导致的最大后续地震震级Mm的误差ΔMm进行定量分析.Mm的误差的平均值大于0.3,这可能是h >1时地震活动趋势预测多次误判的原因,在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到b值的误差Δb对Mm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