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49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分析大姚6.2,6.1级间歇性双震地震序列的地震波、地震活动变化,以类比方法分析了同震型的1976年盐源-宁蒗6.7,6.4级地震序列,1971年普洱6.7,6.2级地震序列,寻求第二主震的前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大姚6.2级与盐源-宁蒗6.7级序列中均出现一组P,S波振幅比为直线的前震;双震序列在第一主震后20~60d内,出现3,4级地震频度增高与b值、h值偏离余震衰减准同步异常的现象,第二主震临震前数天出现3,4级地震平静,与第二主震时间间隔仅2~9h,相距震中8km内发生3级显著地震。为预测预报间歇性双震序列的第二主震提供了一定判据。  相似文献   
22.
分析了2003年大姚6级间歇双震序列中,第一主震余震与第二主震前震的地震波动力学、波形特征。提出了当第一主震序列中“大头波”和“小头波”两类波形的P波初动一致时,分类、分时段动态追踪P波和S波的振幅比值呈线性的一组,就可识别第二主震的前震,追踪前震波形变化。将其与岩样加压声发射试验结果中类似的前震波形特征做了相互印证,同时分析了初动方向相反的震例:1976年盐源-宁蒗6级间歇双震序列,指出可以初动方向相同、P波与S波振幅比值呈线性的情况为两个双震第二主震前震的判定特征。  相似文献   
23.
Introduction Through studying ″foreshock″ and sequence features of strong earthquakes with focal mechanism of strike-slip or thrust occurred in the shallow subduction zone or in the continental thrust belt respectively, Reasenberg (1999) suggested that precursory representation and the se- quence features are related tightly to the rupture mechanism of the mainshock. This implies that the rupture pattern of the mainshock is probably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features of afte…  相似文献   
24.
约有0.4%的爆发性火山喷发是发生在大的远震后几天之内。偶尔这些"触发的"喷发会比预期的要大很多。人们已经从岩浆超压发生变化当中提出几个机制来解释这种触发,包括气泡增多、气泡上升引起的压力转移,以及岩浆房的翻转。另外,触发喷发也可能是由于岩浆周围的岩石发生破裂而引起的。所有这些机制都需要能够增强由地震引起的小静态应力变化,或者能够将(较大的)瞬变、动态应变转化为永久性压力变化的过程。除了应力的粘弹性松弛外,所有这些过程都可以导致触发喷发的延迟,不过要把地震和延迟触发喷发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泥火山和间歇泉同样会对远震产生反应。能够从超过几百米深处释放出泥浆的泥火山可以被震动所导致的液化作用而触发,因此近似于从地表几米范围内产生的小泥火山。主间歇泉通道周围的岩石骨架由于出现新的破裂而导致其渗透性发生变化。因此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会观测到它们喷发的频度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5.
余震序列性质判定单参数判据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收集整理了1970~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293次记录相对完备的M0≥5.0地震序列, 其中孤立型地震68次、 主余型地震174次、 多震型地震52次。 选择h值、 b值、 能量熵、 震级差等9个表征序列特征的参数, 分震后不同时段进行计算。 在0.05的置信水平下, 对每一参数及规定的主震后时段, 分孤立型地震、 主余型地震及多震型地震三类统计其总体均值及置信区间, 以此作为序列类型划分的判据。 在此基础上对序列参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序列分类能力进行讨论。 总的来看, 所选参数大多具有一定的序列分类能力, 其中部分参数数值分布范围与主震震级有关, 主震不同则序列分类标准有差异, 如能量熵、 时间熵、 序列主震与最大或次大余震的震级差等参数; 部分参数数值分布范围随时间变化, 震后不同时段有不同的序列分类判据, 如归一化频次、 h值等参数; 参数的有效时段存在差异, 并且部分参数始终无序列分类能力, 如b值、 归一化能量、 平均震级等。 对有一定序列分类能力的参数, 给出具体的适用条件及与时间或序列主震震级相关的判别指标。 平均来看, 能量熵、 主震与统计时段内最大地震的震级差等参数具有相对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26.
对1965 ̄2003年云南地区强震前3个月内发生过的短临中强前震进行整理,将其按距离主震发生时间分为直接前震、临震前震与短期前震三类,然后通过地震序列动态分析地震活动,发现各类前震有以下显著特征:(1)直接前震:3、4级地震时间间隔临震时骤减;将地震序列从时间上分成三等分后,第二时段的地震频次没有明显衰减。(2)临震前震:震后第一天地震的频次较高而第二天相对过低,同时同一台站P波初动符号基本上一致或振幅比稳定在某一范围。(3)短期前震:震后10天前震频度衰减至零;20-30天左右地震频度骤增,同时h、p值也反应出类似的特征,30天h值迅速减小接近1或小于1,而b值基本稳定且均低于区域背景值。  相似文献   
27.
中国大陆余震序列类型的综合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中国大陆294次5级以上地震序列主震后不同时段、11个单项序列参数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不同时段、以不同序列参数为自变量的Fisher判别函数,用于序列类型的综合判定。在Fisher判别函数建立过程中,除以常规序列参数作为函数自变量输入外,还引入主震滑动角参数,以使判别函数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主震破裂形式的信息。统计结果表明,序列类型识别正确率随资料长度(震后时段)增加而提高。不同类型序列的识别正确率不同,孤立型序列的识别正确率大于0.93,主余型序列的识别正确率为0.73~0.93,多震型序列的正确识别率为0.57~0.86,均明显高于随机投票0.33的自然对应率,因而其序列分类能力应得到正的评分。  相似文献   
28.
分析了2007年6月3日云南宁洱6.4级地震序列基本特征,动态追踪了宁洱地震前的中短期地震学异常,结果表明:宁洱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最大余震为5.1级,衰减正常。据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资料测定,震源机制解中节面Ⅰ走向为138°,倾角为70°,P轴方位为3°,仰角为9°,宁洱6.4级地震的发震断层为NNW向的普(宁)洱断裂,在NN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产生右旋走滑错动,引发宁洱地震。宁洱地震孕育的中短期阶段,地震学异常以云南M≥6.0地震平静和震中附近中小地震活动增强等为主;地震孕育进入短临阶段,最为突出的地震学异常为震源区及附近地区中小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出现窗口地震及云南省4级地震平静等。  相似文献   
29.
同时使用完整地震目录和去余震目录,采用最大似然法对小滇西地区进行b值时空扫描,研究该地区M≥5.0地震前b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种地震目录b值时间曲线的整体变化趋势无明显的差异,去余震目录的空间扫描结果低值异常更加突出;小滇西地区M≥5.0地震前,b值随时间变化趋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是75%的地震发生之前,该地区处于低b值状态;该地区M≥5.0地震均发生在低b值区域或者高低b值过渡地区。另外,在不同空间尺度的b值时间曲线中,均发现了较长时间的低b值现象,尽管起始时间不同,但是结束时间相同,分析认为该现象可能是2014年盈江M6.1地震的前兆异常。因此,小滇西地区低b值是本区M≥5.0地震的一个异常指标,可以根据空间扫描的低b值地区确定未来可能的震源位置,但是b值无法单独作为一个临震指标,需要与其他地震活动性参数联合使用;b值时间曲线上的长期低值,可能是较大地震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30.
澜沧江漫湾电站水库诱发地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面分析了漫湾电站水库蓄水前后,库坝区周围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水库蓄水的水位与库坝区地震活动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漫湾水库诱发地震的时间集中于蓄水后5年内,库水位升降之后1个月左右,库坝区发生高频度的3~4级地震,最大月频次为蓄水前的6倍,最大地震震级为4.6级,空间分布集中于大坝约10km范围内,为快速响应、震群型的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