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75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01.
构建区域介质三维速度模型并以之获得准确的区域震相走时, 是提高区域地震定位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充分利用已有的一维模型、 GT事件、 地质资料等实现三维模型构建, 尝试基于目标区域内已有的部分局部一维模型, 通过克里金空间插值建立初始三维模型, 然后利用GT事件走时数据并参考其它地震地质资料对其不断进行修正, 使得其走时偏差图与GT事件走时偏差图一致, 进而获得能够提高区域地震定位精度的三维模型. 使用不同模型进行的地震定位实验表明, 以此方法建立的三维模型的定位偏差较初始模型减少约20%, 较好地起到了减小区域震相走时残差, 提高区域地震定位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2.
云南腾冲全新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李欣  刘嘉麒 《岩石学报》2012,28(5):1507-1516
通过对腾冲火山群的黑空山、打莺山和马鞍山火山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腾冲全新世火山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包括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粗面安山岩和英安岩。该套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Ti不相容元素,具有高的87Sr/86Sr比值(0.705862~0.710614),低的143Nd/144Nd比值(0.511941~0.512526)和较高的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8.962~39.155;207Pb/204Pb=15.620~15.659;206Pb/204Pb=17.872~18.269)。主量、微量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腾冲全新世三座火山的岩浆源区为富集地幔,地幔富集与古洋壳俯冲有关。它们是由相同的地幔源区经历了不同的岩浆演化阶段的产物,打莺山岩浆演化程度最高,黑空山次之,马鞍山岩浆演化程度最弱。通过腾冲全新世火山岩与藏南碰撞后钾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成分对比,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成分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暗示两者的源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03.
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技术研究了厦门筼筜湖潟湖表层沉积物的底栖微藻生物量(以叶绿素a计)和光合色素组成,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检出岩藻黄素、别藻黄素、玉米黄素、叶绿素b四种光合色素,对应的微藻类群包括硅藻、隐藻、蓝藻和绿藻.底层(表层沉积物)与水层(水体)微藻叶绿素a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但底层-水层对应的光合色素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暗示底层光合色素主要是底栖微藻的贡献,而非来自水层浮游微藻的沉降.底栖微藻生物量随时间变化明显,夏季(6~8月)较低(1.30 mg/m2),冬季(12月至翌年2月)较高(86.16 mg/m2).各测站底栖微藻生物量存在空间差异,随湖区的水深增加而降低,与沉积物表层光辐照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岩藻黄素与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别藻黄素与水体无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玉米黄素分布主要受温度影响,除玉米黄素外,其他光合色素含量与光辐照度呈正相关.初步估算表明,底栖微藻占该浅水潟湖生态系统水层-底层微藻叶绿素a生物量和固碳量的27.64%和12.56%.  相似文献   
304.
基于地温的宁夏初霜冻日期气候演变及环流异常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莹  杨建玲  李欣  崔洋  马阳  张雯 《干旱区地理》2022,45(2):359-369
利用1961年以来宁夏20个气象站地面温度、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逐月位势高度场资料、研究宁夏初霜冻日期最新的气候演变特征及其环流异常的影响,为宁夏开展霜冻灾害预测工作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宁夏初霜冻日期呈现"南早北晚"空间分布特征,黄土丘陵区最早,中部干旱带次之,最晚出现...  相似文献   
305.
报道建立高精度的工业测量3维控制网,采用整网的全站仪联机作用业对批量的大型工业部件者放样与检测的全过程,在精度、可靠性、工放以及须建立“放线”平台费用等方面本衣明显的实用意义,所建系统较之国外的“3维测量系统”在速度、控制面积以及精度保证上亦有明显优点,报道内容对于测量工作者进入工业部件的生产过程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06.
秦岭卡林型金矿带是世界第2大卡林型金矿集中区,与形成于新生代活动大 陆边缘盆岭省的美国西部卡林型金矿不同,产于中生代大陆内部碰撞造山带,成矿同 位素年龄集中于 197.45-129.45 Ma,属碰撞造山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增温体制,表明成矿与碰撞同步.包裹体、同位素和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海西-印支构造层,中生代时海西-印支构造层沿双河-公馆断裂等的陆内俯冲导 致了金龙山等金矿床形成,基此建立了“秦岭式”卡林型金矿构造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07.
【目的】探究冷藏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质构品质劣变生化变化特性并识别生物标记物。【方法】测定凡纳滨对虾4℃冷藏期间肌肉质构参数,检测肌肉组织中糖原与乳酸含量、ATP水平,以及Ca2+-ATP酶、酸性与碱性磷酸酶(ACP、AKP)活性,分析无氧代谢特征和磷酸化调控酶活性动态变化,解析各指标间相互联系。【结果与结论】4℃冷藏期间对虾质构指标迅速下降,冷藏72 h后硬度显著下降至(2 947±113)g(P<0.05),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与质构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0.01);新鲜对虾冷藏24 h后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显著下降至(20.82±0.38)U/mg(P<0.05),且PFK活性与糖酵解各指标相关性最强,其调控的糖酵解是触发和加速肌肉快速软化的关键前期生化事件;ATP含量调控磷酸酶和Ca2+-ATP酶活性,ACP活性和AKP活性在冷藏96 h显著上升至(16.39±1.17)U/mg和(0.86±0.05)U/mg(P<0.05),Ca2+-AT...  相似文献   
308.
半潜平台的波浪爬升与气隙响应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为探究随机波浪场中畸形波对半潜平台波浪爬升及气隙响应的影响,将含畸形波的随机波浪试验与一般随机波浪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对模型试验测得的运动以及监测点处的波浪爬升及气隙进行频谱分析以及极值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纵荡和纵摇的极大值主要受畸形波的影响而显著增大,纵荡、垂荡以及纵摇响应谱几乎不受单个畸形波影响;波浪爬升与气隙的极大值受到畸形波的影响而增大,同时,畸形波对气隙响应谱造成极大影响,增强了波浪爬升与气隙响应的非线性性。  相似文献   
309.
深海极端波浪环境为浮式海洋平台作业时最为关键的海洋动力环境之一。在其作用下,深海浮式平台的运动、气隙以及结构响应等均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在深海环境中,入射波浪环境往往通过X波段雷达进行测量,仅能获得波浪的短时统计值,极大限制了实海域浮动平台动力响应的研究。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能够对海洋浮式平台所处海域的入射波时序进行实时测量。针对深远海半潜式平台的波浪时序随船测量问题,结合平台气隙响应与运动响应数据建立基于深层神经网络的波浪非线性解耦模型,准确估计辐射、绕射波浪以及其非线性成分对时序波浪场的影响。研究显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波浪时序测量技术可以实现从气隙响应到入射波信息的反推,利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波浪时序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310.
湖泊碎屑岩沙坝因波浪和沿岸流的反复冲刷,成熟度较高,显示出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已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作者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前人在滩坝定义、沉积特征、主控因素、成因机制及内部构型研究中的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沙坝演化阶段及沉积构型的新认识。结果表明,沙坝完整的演化历程主要包括4个阶段,分别是弱波浪作用阶段、动荡水流—冲洗回流阶段、风成阶段及沼泽化阶段。影响沙坝发育的控制因素多样,其中物源和风场是沙坝发育的根本因素,两者分别影响了沙坝发育的物质来源和能量供给;而风场所决定的水动力是影响沙坝储集体发育的最直接因素;构造运动和层序演化则控制沙坝的分布位置及保存程度;各因素综合作用决定了坝的形态、发育规模及保存状况。依据前人构型理论,将沙坝构型按照正序方案依次划分为6级,对构型表征方法和沙坝3~5级构型定量表征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滩坝砂体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