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篇 |
大气科学 | 91篇 |
地球物理 | 36篇 |
地质学 | 120篇 |
海洋学 | 14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13篇 |
自然地理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中的全球气候模式加权平均集合数据,分析了未来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下(SRESA1B),青海高原不同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并分析了2020时段和2050时段青海高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结果表明:2001—2100年青海各地气温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全省平均增温率为4.09℃/100年,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全省平均变化率为62.63mm/100年。与气候基准年相比,2020年全省年平均气温升高1.44℃,全省平均降水距平百分率为4.18%;2050年全省平均升温幅度为2.63℃,全省平均降水距平百分率为8.75%。由于目前全球气候模式的分辨率还较低,气候模式在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因此所提供的未来情景数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2.
143.
144.
为了更好地使用降水观测数据,对引起称重观测和人工观测的差异原因进行分析,选取北京市15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2012年11月—2014年1月称重式降水传感器与人工观测降水量业务资料,探讨称重观测与人工观测累积降水量的差异,并细化为对固态降水和液态降水两种降水类型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称重观测与人工观测日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9990, 88.0%的对比次数中, 两者日降水量差值满足业务要求;在出现固态降水时,称重观测较人工观测降水量偏大,在出现液态降水时,称重观测较人工观测降水量偏小;两者在日降水量等级判断差异较小,小量降水时称重观测的能力较优;防风圈可显著提高称重观测固态降水的捕捉率,而称重观测内筒蒸发对夏季降水测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5.
146.
147.
针对长江航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管理和纪检监察的需求,结合长江航务管理局系统内监管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项目实体生命期的监管方法,该方法可以概括为协同共管、流程监管、动态监管、可视化监管、分布式监管等五个方面,基于该方法开发的长江航运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已在长江航务管理局系统内推广。应用实践证明,该方法实现了基建管理与纪检监察的结合,在实际监管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8.
针对等电位连接检测项目纳入到防雷检测项目之后,有些现场技术人员因不清楚等电位连接与接地概念及其电阻检测方法的区别而错误使用检测仪表的情况,阐述了等电位连接与接地的概念差异,并从检测原理、检测所使用仪器和检测方法这三个方面,对等电位连接电阻与接地电阻的检测差异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49.
李林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0,20(1)
1 提高云的观测水平 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组成的可见悬浮物.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等,而且也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 相似文献
150.
以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灾害链为研究对象,以野外精细化调查为基础,结合室内试验模拟,对试验中滑坡泥石流演化过程和基质吸力变化进行分析,对灾害链致灾模式展开研究。试验共设置两种工况共3组试验,其中暴雨工况试验共进行了两次,挑选试验结果较好的一次工况进行分析,试验结论为灾害治理和区域减灾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滑坡泥石流灾害链致灾过程极为复杂,降雨使得坡面碎石块大量出露之后,地表水流速也会逐渐降低,更有利于地表水入渗,梯田边坡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发生滑动后演化为泥石流继续沿梯田区运移,上部坡体形成巨大临空面,不稳定性增加,相比于持续暴雨而言持续中雨诱发坡体滑动所需时间更长,滑坡破坏力相比暴雨偏小,该灾害链致灾模式分为滑坡致灾和泥石流致灾,前者破坏力较大,后者影响范围较大,且不同区域致灾程度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